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铜山古城:600余年风云激荡海防重镇 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铜山古城:600余年风云激荡海防重镇 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2020-11-23 11:00:53

相关推荐

铜山古城:600余年风云激荡海防重镇 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福建东山岛是全国第6大岛,是国家地理评出的“全国十大美丽海岛”第1名。这里不仅有绮丽的海滨风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者的集中体现,就是屹立海边 600多年铜山古城。

铜山古城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始建于明朝洪武(1387年)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倭寇骚扰,设置铜山守御千户所,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亲临东山岛,选择要地,征调民工,临海砌石,环山建城,并以依傍的"铜钵"、"东山"两个村名中各取一字,合为"铜山"城。

铜山城设东西南北四城门,皆有石门额,上镌城门美称,东门"晨曦"、西门"思美"、南门"答阳"、北门"拱极"。东门增建月城,月城内有洞,是为"藏兵洞"。

城墙依山起伏,花岗岩条石砌成,长1900米,高7米。城上堞墙864片,窝铺16间,置大炮数十门,成为守护海防的军事要塞。

600多年来,铜山古城见证了多少多少历史的风云激荡:明嘉靖42年(1563),戚继光率兵进闽剿倭,就在铜山城设立“浙兵营”,亲自指挥作战,屡歼倭寇。

清顺治 5 年(1646),郑成功兴师抗清,铜山城便是根据地之一。他在铜山城造船练兵、筹粮募饷。顺治 18 年(1959),他东征收复台湾时,有500多名铜山青壮年挺身投入东征队伍。

清康熙(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这里起航东征,进兵台湾,建立了武力统一台湾的不朽功勋。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铜山营"驻防澎湖,官兵"三年一换"。清光绪年间铜山举人马兆麟有诗曰:"重洋百里戍台湾,艋舡澎湖逆换班。二百年来人事变,征夫休唱念铜山"。

花岗岩石砌的古城墙,巍然屹立,蜿蜒如盘。

顽强的花草在古城墙墙缝间蔓延开花,以此来告诉人们铜山城的古老和不朽的生命。

坐落在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的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历经台风、地震而不倒,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左边那五个大字,原是“铜山三忠臣”,纪念东山历史上的三位名士,文革后被改成“铜山风动石”;另一边则被改成了毛体字“风景这边独好”。

登临古城墙,远眺城外,烟波浩渺,万顷碧波,渔舟片片。这里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距离澎湖列岛78海里,距离台湾的高雄,也不过120海里。

走进古城里,庙宇巍峨,老街悠幽,古厝沧桑,仿佛步入一座历史的长廊。

东山关帝庙(亦名武庙),是古城庙宇群的核心,与山西运城(出生地)关帝庙、河南洛阳(头定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身困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只有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获此殊荣。

明末著名儒学大师、书法家、爱国主义者黄道周故居及其纪念馆。

东山博物馆。

贯穿古城的老街名曰“顶街”,这条与古城俱来的老街,是古城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经过了600余年的历史积淀,岁月给它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顶街两侧,民居古厝鳞次栉比。每一扇老旧的门扉后面,都蕴藏着古远的故事。

顶街路中段,遗存着一座"纶章垂耀坊"(科弟开先坊),它是铜山第一个进士唐文灿建的。《东山县志》载:“传唐文灿开铜山有科第之先,故立坊以自表”。牌坊石仿木结构,高6·7米、宽6·8米,三间四柱,正匾两面分镌“纶章垂耀”、“科第开先”。这座"纶章垂耀坊",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几度风化,牌坊构件残缺不全,成为同时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顶街厚重历史文化的纪念性古迹。

顶街两边的小巷通向古城的各个地方,曲径通幽,四通八达,走进去宛如走进一个迷宫。

古城现在已经与铜陵镇融为一体。除了一部分景观作为风动石风景区圈起来做旅游收费外,包括顶街在内的古城民居区域依旧是当地百姓的居住生活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风貌。

这里的居民与古城相伴,这里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

与邻近不远的厦门鼓浪屿和漳州土楼熙熙攘攘的旅游相比,这里的旅游人流较少清静而悠闲。

古城内保留了古朴的风貌,还没有被旅游过度商业化的风气熏得变味。随着旅游的发展,这种古朴的味道会不会持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