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黑牛毛帐篷下的牧区文明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黑牛毛帐篷下的牧区文明

时间:2021-01-23 18:49:36

相关推荐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黑牛毛帐篷下的牧区文明

数百年来,藏北牧民都过着择草而牧、逐水落帐的游牧生活。在藏北牧区,黑帐篷与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牧文化的历史内涵。“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牛毛帐篷是藏族牧民的传统住房,历史同蒙古包一样十分古老。其外形与现代人野营时所用的帐篷很相似,但现代帐篷多用帆布造成,而牛毛帐篷是用耗牛毛做成的,二者分别代表着两个相距甚远的时代。

制作牛毛帐篷,一般先用耗牛毛编织成线,再织成粗毛毯,然后联缀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即可。搭建时,中间用两根木柱撑起,四角用粗毛绳拉开绷紧,固定在地桩上,非常简便。牛毛帐篷多呈两面坡或四面坡式,黑色,帐顶留一长孔,供透光、散烟用。门朝南,帐内中央置锅灶,灶上方供佛像、经书等。逢寒冷的冬季,牧民又会在帐篷四周用草坯或干牛粪筑成矮墙,以避风保暖。

牛毛帐篷搭建虽然简单,但在旧时藏族牧区,它还是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贵族之家的帐篷,不只一两个,大者可容纳百人,称为“扎”。有的帐篷冬季用豹皮作料,夏季用单布制成,不仅便于迁徒,且冬暖夏凉。普通牧民的帐篷只能用耗牛毛制造,且形体较小,最多容纳十几人,称为“那包”。

5月24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报的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杨晓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