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龙华医院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多项科技奖

龙华医院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多项科技奖

时间:2019-03-18 13:27:20

相关推荐

龙华医院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多项科技奖

近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颁奖典礼召开,我院胡鸿毅教授领衔项目“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创新和机制研究”荣获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刘新泉主任医师领衔项目“秦皮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荣获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我院陈伟教授领衔编写著作《难治性心血管病的诊疗与实践》荣获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我院王佑华主任医师领衔项目“心血管疾病斑马鱼模型体系构建及中医药防治作用的研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创新和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胡鸿毅、林江、龚雨萍、袁建业、唐志鹏、郝微微、孙博云、王师英、朱凌宇、费晓燕、李凯、卢璐、温红珠、卞慧

项目简介:

该成果属于中医内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累及结直肠粘膜的慢性、复发性免疫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型之一。近来,UC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UC病程冗长,反复发作并容易发展成结直肠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本项目秉承“海派丁氏内科—黄文东脾胃流派”学术思想,将“内病外治”理论创新性融入中医药防治UC的临床实践,研制了国内首个治疗UC的中药栓剂——清肠栓。历经三代人、三十余年持续努力,不断揭示中药栓剂防治UC的特色优势和作用机理,并对中医传统理法的科学基础进行了深入挖掘,其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国内消化领域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为确立中医药在防治UC中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项目创新中医药防治UC的理论学说,明确提出“瘀毒”是UC发病的关键因素;在国内首创中药栓剂——清肠栓用于UC防治;基于长期跟踪研究揭示中药为主方案防治UC的临床特点;发现了"肠络瘀邪热毒"相互作用以及清肠栓作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

本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资助15项,成立传承创新研究平台3个,出版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229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主要国内期刊收录140篇,他引1270次。清肠栓为主防治UC特色理法方药体系日渐成熟,也为“行血则便脓自愈”等经典理论提供了现代研究依据。

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项目名称:秦皮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主要完成人:刘新泉、董志国、周昕、张殷建、江丹、杨铭、王大虎、胡锦东、苏晶、朱华英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属中医眼科领域,为紧缺中医临床专科。

秦皮滴眼液是沪上著名中医眼科专家范新孚教授基于“热为火,赤脉贯经”的学术理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所创立的经验方,是龙华医院的自制制剂,临床应用50余年,疗效可靠。

本项目率先进行了秦皮滴眼液的中药药剂学研究,证实了秦皮滴眼液是安全、有效和稳定的制剂,为进一步申请中药新药提供了药理学基础。基于秦皮清热明目作用,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干眼的秦皮清热明目外治方法。基于炎症及角膜淋巴管新生与干眼存在相关性,揭示了秦皮滴眼液调控炎症因子,抑制角膜淋巴管新生,改善干眼的相关分子调控机理和潜力。以兔干眼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初步发现秦皮滴眼液可降低泪液中IL-1α、IL-1β和TNF-α的表达,降低ERK1/2、p38MAPK信号通路下游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干眼症的进展。

在本项目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发表相关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5篇,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在内省部级课题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自制制剂批件1项,主编主译著作10部,参编14部,“范氏眼科疗法”成功申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邹菊生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申报成功,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培养研究生12名,高年资中医眼科专科进修医师10名,课题组成员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计划1人。秦皮滴眼液和睑板腺挤压器在10家医院广泛应用,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得到学术界肯定和认可。

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学术著作奖 三等奖

项目名称:《难治性心血管病的诊疗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陈伟、何建成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领域,著作主要介绍了临床难以治疗的14种心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表现、中西医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治疗原则、中医药辨证论治和研究进展等。

本著作从临床工作者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临床重点和难点入手,系统论述了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其中尤其突出了难治性因素的分析、思维程序的建立和治疗措施的选择。中医对难治性心血管病的临证心法为本著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他书籍未见到的。其中对这类疾病之所以难治特有的病因病机分析和辨证论治对于中医从业者的临床实践有非常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著作资料详实丰富,言语简洁明了,表述通俗易懂,全书不仅注重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更注重临床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著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学术继承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是一部兼具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的临床专著。其中难治因素的分析、临床思维程序、治疗策略的选择,中医的临证心法为本书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这也正是临床医生最关注、最想了解和最不易掌握的内容。

本著作相较于国内外同类著作,主要突出了“难治性因素的分析”和“中医药临证心法”两大特色。其中,不仅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诊疗规范和研究进展,同时还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提练。它是一本兼具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的临床使用专著,对临床从业者有很高的实用指导价值,也是目前比较独有的一本中西医结合临床专著。

本书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欢迎和推崇,特别是长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人员。对于临床年轻医生整合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均有切实的帮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项目名称:心血管疾病斑马鱼模型体系构建及中医药防治作用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王佑华、李铭源、王旭、符德玉、刘萍、李强、邓兵、周端、赵慧、樊华、石亚楠、彭珑萍、董艺丹

项目简介:

从传统医药中寻找防治疾病药物引人关注,但中药活性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亟需模型筛选与研究技术方法的创新。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特色明显,但既往缺少在心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方面的系统研究。基于对斑马鱼模式生物特性的认识:

本项目首次构建了转基因斑马鱼模型Tg(myl7:tetOn;tre:tnnt2a;tnnt2a-/-),并用Tet-One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诱导tnnt2a回补表达挽救,表型接近于人类扩心病。应用此模型体系观察了中药扩心方及其主要成分的干预作用,发现扩心方改善两种tnnt2a突变斑马鱼模型生存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系统、减少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开辟了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防治研究的新路径。

应用正常健康转基因斑马鱼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诱导血管损伤转基因斑马鱼两种血管新生模型,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小动物心梗血管新生模型验证等构成调节血管新生模型体系,系统筛选、研究了益气、活血、理气、养血等中药组分/成分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构建有效促/抗血管新生的化合物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新合成丹参素衍生物ADTM,发现其钙电流阻滞、促血管新生、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

研究荧光化合物在斑马鱼心血管的分布,筛选出多种富集的化合物,构建斑马鱼心血管荧光标记技术体系。基于此:1)系统研究了化学诱导斑马鱼心脏损伤、心律失常及毒性,探讨其损伤表型及机制差异,评估其造模可行性;2)筛选发现大量中药成分对化学诱导心脏损伤、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深化了相关研究的认识;3)构建斑马鱼高脂、炎症模型体系,发现若干中药的调脂抗炎作用。

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斑马鱼中医药相关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发表论文30篇(SCI收录13篇,总IF 46.548);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培养硕博士12名;系统构建了心血管疾病斑马鱼模型体系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平台,拓展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思路方法,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龙华医院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多项科技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