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飞入李白诗的大雁是喜悦欢乐 飞进李白心灵的大鹏是矢志不渝

飞入李白诗的大雁是喜悦欢乐 飞进李白心灵的大鹏是矢志不渝

时间:2021-04-01 19:29:15

相关推荐

飞入李白诗的大雁是喜悦欢乐 飞进李白心灵的大鹏是矢志不渝

大雁是人们常见的大型候鸟,它很守信用,“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春暖北飞秋凉南归,从不失信。它非常热情,“夜闻归雁生乡思”,它的"热情”不知引起多少‘异客”的怀情思乡。它不畏艰险,寄托人们传递信息期盼,才有苏武“鸿雁传书”的典故。

大雁,禽之灵物,当它飞进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时,带走了诗人被流放的忧愁和苦闷。送来了诗人遇赦的欢乐和喜悦。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唐安史之乱中,李白想借机一展才华,结果投错了人,被唐肃宗流放。流放途中遇赦,和朋友夏十二游岳阳楼,写下《登楼赋》这首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登上岳阳楼,举目眺望,远处的天岳山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站在岳阳楼上可俯瞰周围的远景,可见岳阳楼之高。景由情生,眼前这辽阔漂渺的景色,反咉出诗人流放遇赦后开阔的心境和喜悦的心情。此时,诗人想到的不是“皇恩浩荡”,而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高飞,带走了我的忧愁苦闷之心;月儿出山口,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付于大雁、君山感情色彩,把雁儿写成懂得人情的欢喜使者。这两句相互映衬,“引”和"衔”两字用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诗人兴致勃勃,幻想岳阳楼高耸入云,在上住宿、饮酒,就像在天上云间一般。这是以幻觉,再写岳阳楼之高。“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人喝醉了,感觉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这是何等潇洒。

李白不愧为"诗仙”,这首诗使岳阳楼的奇景更上一层,读后对诗人的超俗豁达,浪漫豪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又突发奇思,“雁引愁心去”,为什么是大雁?由此想到,每逢大雁飞过人们都会注足仰视,大雁给人的印象是美好吉祥的。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灵物。李白或许也是这样的认知吧。

大鹏,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鹏,体大无比,力大无穷,振翅一飞,惊天动地。 大鹏,百禽之王,是志向高远、气概豪放的象征。它扶摇而起,一头扎进大诗人李白的心底,矢志不渝。

《临 路 歌》

唐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据说这首诗是李白62岁临终所写。“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是李白自比大鹏,大鹏展翅起飞啊,振动过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折断,无力再飞翔。这是说自已的生平。李白青年时。写了一首《大鹏赋》,以大鹏自比,表达他“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即使后来政治上遭到挫折被流放,并没有意志消沉,,仍以大鵬的形象,激励自己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可叹的是李白远大的理想终没有机会施展。直到62岁生命大限。才觉得“力不济”。但仍是把自己比作断了翅膀的大鹏。"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是说大鹏虽折了翅膀,但它的品质、精神后激励万世,我不过是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后人得到大鵬折断了翅膀,以这个消息相传,可惜孔子已死,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这是李白因终生不能实现高远志向发出的感慨。真可谓是苍凉悲壮!李白从青年时起就有远大的理想,挚着的为理想追求了一生。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志向高远、气概豪放的化身,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大鹏正在奋飞。临终迷离之际也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着实震撼人心。李白留给后人的不仅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清晰的诗句,还有他为理想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激励后世,正如他所希望的“馀风激兮万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