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王勃这首诗看似简单 却很有味 天才的思维很独到

王勃这首诗看似简单 却很有味 天才的思维很独到

时间:2023-04-05 02:39:19

相关推荐

王勃这首诗看似简单 却很有味 天才的思维很独到

(全文约2900字,读完大约需要8分钟,需要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王勃,被称为“天才”,不仅因为辞藻华丽,更因其思维独到。

前天我们读了他的《冬郊行望》,诗人用景物差异反映两地距离遥远,这就是他的构思独到之处。

今天我们再读他的另一首诗《普安剑阴题壁》,看看这首诗又有何独到之处。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先看诗题。

普安,唐朝县名,在今天的四川剑阁县内。剑阴,指剑门山北面。(有人注释为剑门山以南,这是错误的,因为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题壁,指在墙壁上题诗。诗题的意思是:在普安县剑门山北面的墙壁上题诗。

我没有去过剑门山,如果您有/机会去的话,可以到山的北面瞧一瞧,看看有没有题诗的地方。

这首诗仍然写于王勃被贬并客居蜀地期间。

我们来仔细读。

1、江汉深无极无极,没有边际。

江汉该怎么理解?

这里不是指江汉地区,因为后面有个“深”字。

深,一般指水深。

所以这里的“江汉”,指长江和汉江。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长江和汉江深得没有底。

当然,任何江水都是有底的。

诗人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长江和汉江的水非常深。

这里很奇怪:汉江在普安以北,长江在普安以南,水深不深和诗人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懂。

咱们接着往后看。

2、梁岷不可攀梁,指梁山,在今天的重庆市梁平县,也叫高梁山,在蜀地东。岷,指岷山,在今天的四川省松潘县北,在蜀地北。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梁上和岷山高得无法攀登。

是不是很有意思?

前一句写,长江和汉江深得没有底;

这一句写,梁山和岷山高得无法攀登。

但诗人现在在剑门山。

您看,前两句加上诗题,总共出现了五个地点。

诗人在剑门山,但为什么会想起其他四个地点呢?

很显然,诗人肯定到过这些地方。不然他不会想起这些地方,对吧?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地点。

汉江,其实并不在蜀地,而是在陕西境内。但诗人从长安到蜀地,会经过汉江。

长江,在蜀地南。

梁山,也在蜀地东。

岷山,在蜀地北。

剑门山,在今天的广元市,也在蜀地北。

您看,诗人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走遍了蜀地。

这可是在唐朝呀,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高铁,只能用双脚走,而且走的是蜀道。

您说诗人累不累?

可能有人会反驳:诗人走走歇歇,又不赶时间,也有可能他很享受啊。

我告诉您:这不可能!

为什么?

就因为“深无极”和“不可攀”。

江水深得没底,您说诗人渡江的时候怕不怕?

群山高不可攀,您说诗人走山路累不累?

这六个字,写出了地势艰险,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

也就是说,诗人在蜀地的漂泊生活很艰苦。

您看,诗人是如何写自己漂泊之苦的?

他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四个地名写出了漂泊旅途之长(王勃就说四个地名,读者你自己去翻地图吧),再点明这些地方的地势艰险,这样就侧面表达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是不是非常含蓄?

作为读者,我们要参与到王勃设计的套路中,否则就读不懂他。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走遍蜀地?

这个问题我们以前分析过。

王勃是被罢免了官职,并不是被贬到蜀地做官,去蜀地是他自己的选择。

那他为什么去蜀地呢?

因为蜀地风景优美,他希望可以排解仕途失意之愁。

说白了,王勃到蜀地是为了散心。

所以他走遍蜀地也是为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那么问题就来了:蜀道虽然难走,但是风景还是很美的呀,他为什么还是觉得漂泊很苦呢?

我们接着看后一句。

3、山川云雾里山川,指山岳河流。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山岳河流被云雾笼罩。

很多人会说:哇,云山雾绕,缥缈仙境,这是美景啊!

这只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

古文中的“云雾”,通常是指障碍物,让人看不清。

随便举几个例子:

长安回首空云雾;

豁开云雾见青天;

万/里南荒云雾满。

可见,这里山川被云雾笼罩,让诗人看不见山川的本来面目,这让他很沮丧。

您看, 诗人到蜀地就是为了欣赏美景,排解心中的忧愁。

但他辛辛苦苦走遍了蜀地,却无法欣赏到美景。

您说这心中的忧愁能排解吗?

很显然不能。

不仅不能,这反而增加了诗人心中的痛苦。

因为诗人这一路太艰苦了。

您看,诗人前两句为什么要写漂泊之苦?

就是为了增加“无法欣赏到美景”的痛苦之情。

为什么会增加?

这很容易理解:一件事情没做好,如果我们没有付出,不会感到很痛苦,但如果我们付出了很多,那么就会非常痛苦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说的“沉没成本”。

我们再来理一理:

(1)诗人本来因仕途失意而忧愁,但如果没有漂泊之苦,他就只是这一种忧愁;

(2)但他为了排解这种忧愁,主动去承受漂泊之苦,结果却并没有排解掉仕途失意之愁,所以诗人心里很痛苦。

但也没有办法了,既然无法欣赏到美景,那不如回家吧,这样至少可以不再承受漂泊之苦。

诗人是这么想的吗?

我们接着看第四句。

4、游子几时还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游子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啊?

好像是我们想的一样:诗人在蜀地无法欣赏到美景,那么就回家吧。

但是很奇怪,诗人为什么要问“几时还”呢?

您可能会说:这很简单,因为诗人现在还在蜀地,离家乡很远,诗人是在计算回家的时间呢。

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诗人现在真的想回家吗?

当然,诗人肯定想家。

但他并不是现在就想回家。

为什么呢?

如果他现在就想回家,他不会问“几时还”。

因为这个时间太容易估算了,根本不需要问。

或者更简单一点,来的时候花了多长时间,回去也应该差不多,对吧?

您说这有必要问吗?

这就摆明了,诗人现在还不想回去,所以他才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家。

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就非常奇怪了:诗人无法排解仕途失意之愁,现在又承受漂泊之苦,他为什么还不想回家呢?

您觉得这个问题难吗?

这是诗人故意设的问题。

其实很容易回答:因为一旦回去了,仕途失意之愁就真的再也无法排解了。

您想想看,诗人到蜀地是为了排解仕途失意之愁,所以他宁愿承受漂泊之苦,虽然现在并没有排解掉忧愁,但是总还有一点希望,万一在漂泊的途中欣赏到了美景,这忧愁是不是就排解了?

但如果现在回家去,那么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和这很类似: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这就是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之愁和思乡之情,这两种感情在诗人的内心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诗人无奈地选择了继续漂泊。

5、总结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人的感情脉络:

首先,诗人通过四个地名,并结合地势艰险,巧妙地写出了自己的漂泊之苦;

其次,诗人突然一转,虽然漂泊辛苦,但没有达到自己漂泊的目的,增加了心中的痛苦之情;

结尾,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再转一次,虽然漂泊辛苦,并且暂时没有达到目的,但仍然不得不继续漂泊,这是深深的无奈之情。

您看,这首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诗人的感情连续转折了两次,感情变化耐人寻味。

更令人称道的是:诗人用四个地名并结合地势艰险,含蓄地写出了漂泊之苦。

这种构思方法,和《冬郊行望》中“用景物差异反映两地距离遥远”的方法如出一辙,让人叹为观止。

这就是天才诗人的构思!

您喜欢这首诗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