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突破这几个思维限制 助你写作事半功倍

突破这几个思维限制 助你写作事半功倍

时间:2020-08-11 04:36:02

相关推荐

突破这几个思维限制 助你写作事半功倍

在刚写作或者准备写作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想写作,但又觉得自己肚子没墨,不知道怎么写?

其实,这也正是我现在的问题。所以,想要找一些突破的方法。

在读到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本书分享了德国著名学者尼可拉斯卢曼创造的用卡片记笔记的写作方法。

这个方法帮助卢曼从一名普通公务员,变成了社会学教授。卢曼也利用卡片盒笔记写作的方法,轻松写就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读完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发现自己对写作的理解有好些误区。

也许转变一下转变自己思维误区,改变自己写作方式,写作会变得有趣又有料。

误区一:写作从0开始

一直认为“写作是从一张空白页开始的。”

想写而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脑袋空空,就会焦虑、恐慌,然后觉得自己不是写东西的料,然后放弃…

实际上写作是有一个积累期的。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是宋朝大诗人陆游给他儿子传授写诗经验的一句诗,诗的大意是:你如果当真要学诗的话,那就应该多注重关于作诗以外的事。

什么是“诗以外的事”?

我的理解是自己的阅历、见解、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思考,这些才是自己宝贵的财富。

以前上画画课的老师,也提到过,画画不是过分去研究技法,专研技术,而是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个方式。

写作也是一样的吧,并不是去专研写作的手法套路、去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想想以前也报过一些写作的课,无非就是各种套路,可只要我想围绕套路来写,基本写不出来,写出来也没有真情实感。而那些自嗨式文字,就觉得顺利很多。

会泄气,觉得自己只会自嗨。

现在才发现,是自己关注点不对。

“写作并不是学习、研究和探究之后的事情,而是这些工作的媒介”。

写作是记录,记录自己的成长。

是我们通过不断阅读、思考、感知生活点滴,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误区二:写作是自上而下的

我们小时候写过很多命题作文,给你一个题目,然后老师教我们找素材,列提纲,围绕那个题目去写。

现在也很多时候用这种方式来写作,很多教写文的课也是这种方式,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写作。

而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里说:“写作是自下而上的。我们应该专注于那些颇具见地的想法,乐见那些最意想不到的事态转折…先集中精力于让卡片盒实现群聚效应的积累,而不要立刻决定具体要写什么,也不要一直想着自己的预设立场。”

原来写作是自下而上的。

先是阅读,产生想法,把那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想法片段记录下来。

时常翻看、回顾,然后发现一些新的想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文章就这样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

同样的,画画也是多积累素材吧,并且做好分类,时常去翻看,然后创造出新的灵感。

同理,是不是生活中其他事情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呢?

误区三:用抄写、划线的方式做笔记

卢曼认为:这种阅读做笔记的方式是无效的。

因为除了获得大量的笔记,没有什么收获。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里说:“关于学习,最关键的一步不是记笔记,而是思考、阅读、理解、提出想法,笔记只是具体成果。”

笔记是为了我们的思考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写笔记而笔记。

根据《卡片笔记写作法》,卢曼把笔记分为三类:

1、闪念笔记

像我们常在句子下划线、空白处写评论就属于闪念笔记。

每天我们可能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很有必要。

阅读时,看到有感触的文字,划线写下自己的观点。

可这才是笔记的开始,这种闪念笔记需要我们在一两天之内回顾、整理。

如若不然,这些闪念笔记也只会淹没在笔记洪流中变得毫无用处。

2、文献笔记

我理解的就是读书笔记,但读书笔记不是摘抄,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语言呢?

一是为了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

二是为了自己以后能脱离上下文理解。

3、永久笔记

把这些想法准确的记录下来,就像在认真写作一样,运用完整句子,尽量做到“清晰、完整、简短。”

会记笔记,让我们的写作事半功倍。

误区四:阅读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前面提到“写作是我们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的最佳催化剂。”

根据学习金字塔,相较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更容易吸收并记住学习内容,而“教授他人”最高,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所以,写作“使我们更有可能理解所读到的东西,记住所学到的东西,并让我们的想法变得有意义”。

同理,关于阅读也是一样,以前总羡慕别人读书快,读书多。其实一味追求多和快,有点舍本逐末了。

阅读,并不是要我们读书要有多快,读的有多多,当然,量是很大一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

就像李欣频老师说的:一本书,有一个点打动到自己,促进自己去行动,那这本书就值得了。

我们并不需要去把方方面面笔记记录记忆,找到自己最关注的点,去践行更重要。

李笑来老师说: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误区五:不愿做简单重复的事

“直觉上,大多数人对简单的方法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里如是说。

这里戳到我的痛点。

念书时,找学习方法时间超过真正去学习时间。

工作后,在选书买书买课花的时间超过真的是看书听课学习。

而记笔记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找各种各样工具。

殊不知,自己却本末倒置,为了寻找更好的工具,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思考。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不相信简单的方法会有效,因为都需要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

而我们,没有那静待花开的耐心。

幻想着有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然而哪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把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到极致罢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

这是一个种种子的过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一个过程,种子的生长有快有慢,需要耐心等待。

想刚播种就收获,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同理,想要写作好,也绕不开阅读、记笔记、思考。

不要觉得这个方法太简单没有用,没有量变,哪来质变。

就像作者所言:“每一点脑力耕耘都是从一条笔记开始的”。

而每天记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产生复利效应、受用终生的知识库。

以上是我总结的5个思维限制,当然书中还提出了很多其他的思维限制:

比如: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是转变工作方式。

比如:不要制定计划,要做专家。

比如:不要多线工作,会让我们更加无法专注。

比如:确认偏差的观点,为什么会同频相吸。

当自己陷入困境想要突破时,不妨试着转变一下思维,替换掉那些旧有的观点和想法。把自己更新迭代,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书中所言,“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就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工作会变得更有趣。”

想要改变工作方式,先改变思维方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