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论语》的第一句话 于丹都没讲清楚

《论语》的第一句话 于丹都没讲清楚

时间:2021-07-08 23:18:25

相关推荐

《论语》的第一句话 于丹都没讲清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第一句,也是千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一句话。

为什么会引发争议?我们来从字面解读一下这句话:学到了知识然后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我这里作客,不也是很快乐吗?一个人,别人不了解他,他也不愠怒,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以上便是我们中学课本上的通行解释,在这里孔子的话被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对应孔子对学习,交友以及处世上的态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孔子偏偏把这三件事放在一起讲?目前我看到的所有解释都非常牵强,其中包括许多名人大家所讲,都不能尽其微妙。

近日闲来无聊重读古代经典,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解释: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这三件事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什么意思呢?孔子并不是在说要如何学习如何交友,而是在用学习和交友来强调第三件事——“人不知而不愠”!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意见是,不能按照字面语句来解读,要去发现三者之间的共性。

为什么“人不知而不愠”,就可以“不亦君子乎?”

有的人会说,“人不知而不愠”,说明这个人有品德,所以可以称得上“君子”。然而,有品德就可以称作“君子”吗?显然不是。

君子者,聪明有才能且道德高尚的人。单单有品德,显然还不能称为君子,不愿在敌人渡河时发动攻击的宋襄公倒是有品德,不一样被儒家嘲笑么。

那么,既然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可以称得上君子,那么这里就不仅仅体现的是道德,还有聪明才智。

我们学习新东西时困惑不快,但接下来复习它时加深理解就会感到快乐;我们遇见陌生人时警惕拘束,但接下来多次相遇成为朋友就会对他的到来感到快乐;别人不了解我们,因此误解我们,我们有什么好愤怒的呢?因为他终将伴随着对我的进一步接触而增加对我人品才能的了解,如同学习时复习一样,如同交友时成为朋友一样。

如果一个人懂得其中的义理,他当然算得上君子了。

多说一点

如何看待君子,是学儒的关键。

君子,是因为有道德才获得了聪明才智,还是因为有聪明才智而获得了较高的道德水平呢?这里的才智,就是指探寻事物之间义理的能力。

千年来,腐儒几乎把君子打造成道德的模范,而真儒却能拨开迷雾,直指核心问题:道德,也是一种“知”,是聪明人探寻事物之间义理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所谓格物致知,在《论语》开篇的这段话中,学习,交友,即所格之物;“人不知而不愠”即“致知”之行为。

格物致知,君子之道。

以上仅一家之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