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有诗 有远方 有乡愁!庙花山村变成“网红”村 特色民宿很吸睛

有诗 有远方 有乡愁!庙花山村变成“网红”村 特色民宿很吸睛

时间:2022-07-07 05:27:09

相关推荐

有诗 有远方 有乡愁!庙花山村变成“网红”村 特色民宿很吸睛

近年来

甘肃省贫困人口由底的

256万减少到去年的111万

贫困发生率由12.97%下降到5.6%

75个贫困县中有36个实现脱贫摘帽

262个贫困村中有3476个退出贫困序列

脱贫攻坚

甘肃一直在行动!

一起走进甘肃

看看背后的精彩故事!

9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甘肃省委网信办承办,中国甘肃网、甘南州委网信办、临夏州委网信办协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正式启动。

甘肃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硬的任务。目前,甘肃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硬堡垒的关键阶段。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硬仗中的硬仗”。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由来自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30余位记者、编辑组成的采访团将深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合作市、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东乡县、广河县等地进行采访,展现甘肃脱贫攻坚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讲好脱贫攻坚甘肃故事。

17日,采访团走进了此次活动的第一站:甘南州碌曲县,回顾戳→18日,采访团来到了

此次活动的第二站:甘南州临潭县

甘南州临潭县

“打卡”美丽乡村 民宿让农民变股东

“尕娘娘”一词,源于古时洮州,沿用至今,专指勤劳朴实的妇女。洮州——今天的临潭县。庙花山村位于临潭县八角镇西北部,与冶力关天池冶海景区相邻,利用独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庙花山村花海

40岁的庙花山村妇女冯金秀,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家能开起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民宿,那时,目不识丁的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民宿。

庙花山村民宿

9月18日下午,参加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冯金秀的家中。一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窗明几净的二层小楼,院子两边种满了鲜花,摆放着几张咖啡桌,冯金秀坐在桌旁,满脸笑意地跟记者聊着自己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民宿股东的故事。

庙花山村村民冯金秀

“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忙到头,挣的钱也只够糊口,” 冯金秀告诉记者,“我丈夫是一个瓦工,那时也没什么工活,除了种地没有别的选择……”

,随着八角镇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冯金秀一家也从山上搬到了山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易地搬迁群众收入低的难题,庙花山村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依托八角镇广阔的草山和林地资源,结合冶力关大景区建设,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支持下,通过广泛调研,与县乡沟通、群众交流,,庙花山村从规划设计入手,引进 “花庐”民宿品牌,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推进,对村里17户民居按照“花庐”民宿品牌要求进行了提升改造。

冯金秀家,就是这十七分之一。

为配合“花庐”民宿建设,当地政府打造了10公里的花卉观赏带,种植了矢车菊、美国石竹、孔雀草等500多亩花卉和120亩早熟梨、甜杏、啤特果等经济林。

冯金秀家的民宿房

现在,冯金秀家里有了两间民宿房,一间大床房,一间标准间。“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都能住满。”

“花庐”民宿运营经理蒋赛平告诉记者,庙花山村的民居改造,由公司全额出资,于“一会一节”期间正式营业,目前已接待游客2.8万人次,人均消费27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庙花山村“花庐”民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每年在给农户1万元保底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农户46%、公司45%、合作社9%的比例对民宿盈利进行分红。

冯金秀家的民宿餐厅

“我虽然不识字,但是也明白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冯金秀笑着说,“现在好多顾客来这里付款用微信和支付宝,我也学会用微信了,时不时在朋友圈里晒一下自己家的民宿和特色菜,也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的人来我们的民宿住。”

民居变民宿,一排排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成了八角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壮观的花海引得数万名游客驻足留念。

农民变股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赋予了庙花村更美好的明天。

甘南州临潭县

他们将诗意写进乡愁

张树霞家的“鹿鸣居”外景

因为有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以这里有了鹿鸣居;因为有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所以这里就有了凤仪巷……18日下午,“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采访团一行走进了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在山涧、百草、拾光这些满是诗意的“花庐”民宿中,找寻着那缕缕乡愁。

张树霞(右二)接受记者采访。

张树霞家的“鹿鸣居”一楼咖啡厅一隅。

“虽然读的书不多,但看到我家的房子在改造后被起名叫‘鹿鸣居’时,顿时感受到了古诗里才有的那种家的味道。”八角镇庙花山村28岁村民张树霞说起自家的“鹿鸣居”,也是笑逐颜开。

“以前在附近的山上住着呢,就是靠着种庄稼、外出打零工过日子。后来通过易地搬迁,我们搬到了这里,将自己的一院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民宿’,因为没有啥特点,所以收益相对比较少。4月份,我家的房子成为了村里首批被开发改造的高端民宿房之一。经过改造之后,房屋的一楼是三间咖啡厅、书吧,二楼则是5间高标准的客房。自今年夏季旅游季运营以来,已经接待游客30多批次了。除了我们的民宿之外,村里还栽种了矢车菊、美国石竹、孔雀草等多种花卉。游客来到这里,远望群山环绕,近观鲜花怒放,大家都说这里‘诗、远方、乡愁’都有了!”

远望群山,近观鲜花。

除了鹿鸣居外,行走在村道上的记者在沿途还看到了山涧居、百草园、拾光居、冶木巷、凤仪巷等这样诗意满满的名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庙花山村的“花庐”民宿是在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支持下,通过广泛调研,与县乡沟通、群众交流,从规划设计入手,引进“花庐”这一民宿品牌,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推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00万元(其中天津援建项目资金200万元)。对村里17户民居按照“花庐”民宿品牌要求进行了提升改造,开发出高端民宿屋39套,插花、抄经等主体功能房10套,酒吧、咖啡屋、茶室、青稞酒坊、农贸小市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并对村落巷道、上下水管网、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政府引导+专业公司运营+农户参与”发展模式,以政府投入引导扶持资金,公司保底运营,群众房屋入股的形式,让群众“钱”景无忧。为配合“花庐”民宿建设,当地政府还打造了10公里的花卉观赏带,种植了矢车菊、美国石竹、孔雀草等500多亩花卉和120亩早熟梨、甜杏、啤特果等经济林。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庙花山“花庐”民宿荣获“甘肃省乡村民宿精品奖”。

村民们正在将庙花山村“打扮”得愈加美丽。

畅游在庙花山村的花海之中,随处可见正在给花卉除草、补种的村民。据了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八角镇庙花山村正在积极开发更多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不远的将来,群山环绕的庙花山村白天不仅可以在果园里赏桃花、梨花,在深山里摘野果,在溪流边钓山鱼,亲近久违的大自然。夜晚更可仰望星光灿烂,聆听虫鸣鸟叫、潺潺流水声、风穿山林声、农家鸡犬声,品味那份浓浓的乡愁。

来源:中国甘肃网综合

编辑:陈世贇

推荐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