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古诗赏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诗》

古诗赏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诗》

时间:2023-01-09 23:37:28

相关推荐

古诗赏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几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和诗歌创作集大成者,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其诗作善用比兴,笔力雄健,词采华美,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诗文作品有《洛神赋》《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

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钟嵘《诗品》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创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掌握东汉末年朝政大权的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立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改年号为黄初元年。

由于曹操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曾一度倾向于曹植,这让曹丕对其弟曹植心怀怨恨,故借机报复。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处以极刑,曹植在极度悲愤中应声而成,“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

作品赏析

《七步诗》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以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燃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兄残其弟,全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以及诗人自身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比喻巧妙,形象贴切。“萁”是豆茎,晒干后用来作柴火烧,燃烧萁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作者以“豆”自喻,“泣”字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强烈地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并成为了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千古名句。

文学常识

1、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帝汉献帝的年号,古代文学史所说的建安文学,一般是指建安年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即曹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蔡文姬)等。建安作家的创作直抒胸臆,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2、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当时文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又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健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风格,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

其他诗歌作品选读

七步诗(另一版本)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马篇

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可叹

唐·李商隐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