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欣赏南北朝的农事劳作 辛苦劳作中也能闻到爱情的酸味

欣赏南北朝的农事劳作 辛苦劳作中也能闻到爱情的酸味

时间:2019-03-26 23:44:14

相关推荐

欣赏南北朝的农事劳作 辛苦劳作中也能闻到爱情的酸味

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是从自然采集发展而来的。农业生产生活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生产习惯和习俗的总结和概括,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生产的手段。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政治中心的转移也导致了经济中心的转移,但仍以农业为主。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很多就是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进行创作的,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场景。

种桑养蚕

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基础,蚕桑也是最重要农业生产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桑蚕的国家,采桑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夏小正》中就有对采桑养蚕的描写:“三月……摄桑……妾子始蚕。”描写在夏历三月的时候,就要修剪桑树,妇女就要开始养蚕。一直以来养蚕业主要盛行于北方,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南方的养蚕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对于养蚕业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西曲中,主要有 12 首: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采桑度》其一)

阳春二三月,正是养蚕时。那得不相怨,其在许侬来。(《孟珠》)

这两首诗,都是以时间开头,“春三月”、“阳春二三月”可以看出采桑养蚕是在二三月份,这个时期桑树刚刚长出嫩绿的桑叶,正是采摘的时间,不要耽误蚕的成长,《采桑度》中,女子在桑树下唱着歌,愉快的劳作;

《孟珠》中,女子埋怨自己的恋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约会,应该努力采摘,勤于劳作。可以看出对于采摘桑叶的时机,是大家公认的时间,都不愿意错过。在这个时间,采桑女都在桑树下劳作,是她们的生活。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耐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采桑度》其四)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褥。(《采桑度》其五)

第四首和第五首可以看出是女子和心爱男子的一段对话,第四首写女子心疼男子因为养太多的蚕而身体消瘦,虽然是在关心恋人身体,但是却以对桑叶不够为落脚点。

第五首虽然阳春三月在桑树下约会,但是却时刻关心着养蚕的数量,采桑养的蚕数量不够多,“那得罗绣褥”这种实际问题。描写的是女子和恋人一起在桑树下劳作的场景,而不仅仅是谈情说爱。这两首诗都写出了采桑女担心桑叶不够或者养蚕数量不够,这些都是直接关系生存的方面,可以看出这种担心是采桑养蚕页必不可少的,由描写恋爱更多的将情绪转向劳作生活。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采桑度》其三)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采桑度》其六)

这两首都是描写劳动场面的民歌。桑叶可以抓住树枝采,也可以用钩子钩住采摘,或者直接就爬上树去采摘。作者只用了“系”、“钩”、“攀”三个字,便将采桑劳作的场面勾勒出来。“纷纷”和“翩翩”形容需要采摘的桑叶很多,采摘的很辛苦。紫罗裙被牵坏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相比较之下,北朝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朝民歌中没有反映采桑内容的民歌,只能通过《捉搦歌·其四》来看到一些关于种桑养蚕的劳动生活。

黄桑拓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通过这首民歌,直接可以看到桑树的另一种用处,桑树太老或者树叶太粗糙并不适合养蚕,可以制作木鞋。不同于采桑劳动的描写,而是用来制鞋,“中间有丝两头系”,描写制鞋的方法。

以上是南北朝乐府时期关于种桑养蚕劳动的民歌,可以看出种桑养蚕这种劳动大部分都是由女子从事的,也有一个部分是和男子一起劳作的。虽然其中也有对爱情的描写和向往,但是更多是表现出爱情和生产兼得的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的务实的性格,看出此时女子拥有着独立的人格。

纺织

在南朝民歌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衣服制品的名称:罗、绫、绮等,还有很多代表性的绸缎制品:罗帐、绮帐、绮窗等,这和当时政府鼓励种桑养蚕有关,宋文帝曾多次下诏:“蚕桑纻”,“耕蚕树木”,都要“各尽其力”。北朝虽然不像南朝这样重视种桑养蚕,没有那么多关于织布的描写,但是也有些民歌中描写织布声音的词语。在南北朝的女性劳动,织布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劳动。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缔服,持寄与行人。(《子夜四时歌·夏歌》其七)

春天的养蚕工作已经结束了,本来应该可以休息了,但是女子为了远游的爱人还在忙碌着,准备着衣服。在当时,养蚕一般在春季,织布则大多选在秋收结束之后进行,可以看出,女子虽然身心疲劳,但还是要为远游的爱人准备衣服。这是首爱情诗也表现了女子在夏天劳作的辛苦,呈现出浓郁的劳作气息。

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一)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子夜四时歌·秋歌》其十六)

以上两首诗都写了女子在寒风乍起之时,为恋人准备冬衣的情景。秋末阵阵凉风,接着月光,女子在砧捣新做的冬衣,每一次劳作都夹杂着浓浓的情感。

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青阳度》其二)

碧玉做的捣衣的石板,捣衣棒上刻着七宝金莲,这是对制衣工具的描写。高高的举起捣衣棒,速度缓慢的敲,这是捣衣的方法。虽然最后一句表现爱情,但是前三句短短十几个字就描绘出女子的捣衣劳作的场景,一个满心欢喜的女子,拿着贵重的器具,重复着捣衣的步骤。

在北朝民歌中,关于描写织布的诗歌是《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花木兰在从军之前也是普通的女子,也从事最普通的劳动。不停的织布声传来,木兰对着门织布。就简单十个字,就已经勾画出木兰织布的场景。

在《折杨柳枝歌》中也有异曲同工描写织布的语句:“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抒声,只闻女叹息。”这个则是写女子在窗下织布,可见织布也是北方妇女主要的日常劳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