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李白被儒生的讥讽 他笑着写下一诗 成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李白被儒生的讥讽 他笑着写下一诗 成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时间:2023-01-29 14:08:07

相关推荐

李白被儒生的讥讽 他笑着写下一诗 成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苏轼写给好友张先的一首调侃诗。张先风流成性,八十岁的时候还纳入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苏轼听说这件事后,挥笔写下这首诗,意指张先如同满树梨花,已是白白苍苍的老者,而新进门的小妾就像娇艳的海棠花。

唐朝时期思想开放,儒释道三家共同发展,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佛、道两家的思想也被许多人吸收。李白自小接受儒家教育,其思想中也融合佛家和道家的部分内容。佛、道思想中的封建迷信成分较多,消极意义较多,却让李白接触到更多儒家之外的知识和简洁,丰富他自身的世界观,拓展眼界,让李白成长为一个性格洒脱、豁达乐观的人,不同于其他迂腐蒙昧的儒生。

李白喜好游历各地,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一生去过许多地方,山东是与他有着不解之缘的地点之一。开元末年,李白移居至东鲁居住,居住在距离孔子故居曲阜很近的瑕丘(今兖州)。这里的儒家风气盛行,儒生众多,其中不乏思想陈旧、迂腐古怪的腐儒,被人们称作 “鲁儒”。

“鲁儒”一称由来已久,汉高祖时期,初见国家的刘邦为彰显权威,巩固统治,命令齐地的儒生叔孙通去招揽儒生们,以便共同商议朝廷礼节。叔孙通来到鲁地,却吃了一次闭门羹,鲁儒们对叔孙通严词相对,说现在国家才安定下来,如果大肆宣扬礼乐,会对不起死去的亡灵,不符合儒家圣贤的做法,并告诉叔孙通自己去就行,不要连累他们的声誉。

叔孙通听罢,又气又乐,认为鲁儒实在是一群鄙陋的儒生,不知道随时代发展而改变。于是,叔孙通只得在齐地招揽了一批儒生,为汉王朝制定一系列详细的礼仪制度。此后,人们有意无意将儒生分为鲁儒和齐儒,二者都学习儒家思想,齐儒更擅长运用所学,打破陈规,注重儒家思想的经世致用,而鲁儒却只会推崇前代做法,不思考新的改变。

李白本就豪放不羁,他的一些狂傲行为引起当地鲁儒们的不满,加之他们不满李白年轻气盛,自诩为名门正派,可以对别人指指点点。这些鲁儒时常对李白评头论足,久而久之,李白内心也憋闷不已,挥笔写下一首《嘲鲁儒》。

诗的前四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意指鲁儒们是一群死读“四书五经”,却毫不懂治国之法的顽固者,日夜抄写章句却说不出任何的治国之策,可谓是无能无用。

紧接着,李白又说:“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语句简单,却将鲁儒得滑稽可笑形象勾画得惟妙惟肖,脚着远游的鞋子,头戴方巾,正要沿着道路前行,还没出发脚下就是一片灰尘,打扮再华丽端庄,依旧掩盖不了内里的虚无和迂腐。

最后几句“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李白直言不讳地鞭挞他们,说他们是秦朝丞相李斯都不会再重用一群人,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墨守陈规者。最后更直接让这群不知时事的鲁儒去躬耕种地,将他们贬得一无是处。

李白用短短一首诗回应鲁儒对自己的抨击,将他们的高大自慢、自以为是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鲁儒顽固不化、墨守陈规的迂腐形象。唐代盛世,需要的本就是经世致用的有志之士,而不是一群只会摘抄词句,奉行古人规矩的“老古怪”。

李白骂人没有一个“脏”字,却把人骂得狗血淋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雅骂”,这首“雅骂”之诗也成为千年以来文人骂人的经典之作。古人的怼人方式可谓巧妙,李白的这个故事,既让人佩服他的高超“骂术”,也让人思考这群所谓正派的“鲁儒”。

时代是不断前进发展的,继承传统是不可抛弃的,却并不意味着人们要墨守成规。继承古代圣贤的良好传统,也要抛弃其糟粕和不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一树梨花压海棠》

《赠鲁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