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杜甫听闻一个好消息 又哭又笑地写下一首诗 被誉为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听闻一个好消息 又哭又笑地写下一首诗 被誉为生平第一快诗

时间:2022-10-03 05:06:42

相关推荐

杜甫听闻一个好消息 又哭又笑地写下一首诗 被誉为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是唐朝可以比肩李白的大诗人。

不像李白那般潇洒浪漫,杜甫的诗总是那样沉郁顿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读来总有种苍凉感,令人忍不住伤感。

但是就像潇洒的李白也有落寞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抑郁如杜甫也有欢喜之作。

公元763年,52岁的杜甫听闻了一个好消息,又哭又笑地写下了一首诗,被誉为“生平第一快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还入选了语文教科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是整个王朝的灾难,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遭受牵连。

战乱爆发时,杜甫回老家探亲,算是躲过一劫。

可是忧国忧民的杜甫眼见生灵涂炭,自是无法苟且偷安。

他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皇后,便想前去投奔,可是半路却被乱军抓回长安,直到半年后才逃离敌营。

后来他前去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

短暂的仕途生涯让他对朝廷失望到了极点,不久,他就辞官而去。

他一路漂泊,几经周折,流亡到了成都。

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立了浣花草堂,这才安定下来。

在草堂的那段日子应该算是他生平最悠闲安逸的时光,“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可即使生活安逸,他依然关心着天下苍生,所以当听闻唐军收复洛阳、郑州等地时,才会喜极而泣地写下这首惊艳了千年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歌首联写的便是他乍闻消息后的心情。

其实唐朝收复失地本是在762年的冬季,可是古代没有互联网,而杜甫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一个“忽”字表明了消息来得猝不及防。

诗人多年流亡在外,就是因为“蓟北”被敌军占领,所以听闻这个消息后,他才会涕泗横流。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有多严重。

有家难回,有亲难见,甚至就像杜甫在《春望》中所言“家书抵万金”。

因而杜甫的“涕泪满衣裳”也是情有可原了,他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他等这一天真的是等了太久了。

颔联写的是他转悲为喜的心情。

不是他情绪善变,而是这本就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对于唐王朝来说,收复失地,平定叛乱,意味着皇室皇权、朝廷地位的恢复;而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战乱的结束,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

无论哪点对于忧国忧民的杜甫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所以他才会卷起诗书,手舞足蹈。

颈联继续刻画他的喜悦之情。

就像李白当年得到唐玄宗召见时,“高歌取醉欲自慰”,杜甫此时也是放声高歌,开怀畅饮,这在杜甫忧郁的一生中也是难得一见了。

这里的“青春”当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少年青春,而是说明媚的春光。

杜甫已经计划着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和妻儿一起返乡了。

最后的尾联便是他想象返乡的情景。

杜甫也真是敢想,从成都到洛阳,千里迢迢,我们如今飞机动车自是可以几小时就到达。

可古代山高路远,当年魏万追踪李白,从王屋到扬州3000里,足足追了半年才赶上。

而杜甫这里仅用几个字,“从”“穿”“下”“向”,将这千里迢迢的路程轻松地串联起来,一个个急速飞驰地画面一闪而过,将诗人那种返乡的迫切和喜悦之情写到了极致。

全文感情热烈奔放,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诗人忽闻胜利消息后的喜悦心情,就像明代王嗣奭所言: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

如此豪放的情感,难怪都说这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