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鲁迅文章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 为何会“去鲁迅化”?专家点明原因

鲁迅文章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 为何会“去鲁迅化”?专家点明原因

时间:2022-05-04 06:05:15

相关推荐

鲁迅文章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 为何会“去鲁迅化”?专家点明原因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之中的一代文豪,他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没有鲁迅的呼唤,那将是孤独的。在我们幼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语文教材里面有着许多的鲁迅作品,他的文化精神和他的思想概念陪我们长大,供我们大家学习。

但那个时候的我们,因为年幼无知,又有几个人能够读懂鲁迅内心之中的寂寞和对于中国沦落的那种悲观失望呢?对于鲁迅作品,我们往往是一头雾水,只是跟着人云亦云,不知所踪。以前我们不珍惜鲁迅作品的时候,还不懂得它的珍贵,现在想要在语文教材之中再次看到鲁迅的作品,却再也是不可能了。过去的鲁迅精神不断地消失,只剩下一篇孔乙己的文章和说话体系的排列组合,在整个社会不断被模仿,经久不衰。

鲁迅的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思想

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做周树人,出生于清朝末期1881年,那个时间正是中国最动乱的时期。他经历了清朝末年的中国沦落,也经历了各种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还有北伐革命。鲁迅先生一直活到了抗日战争的爆发。他见证了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也经历了中国繁华鼎盛的落幕。在我们现在看来,民国风月是如何的奢侈与华美,但事实上,鲁迅所见证的民国却是充满着压抑与人吃人的。

我们知道鲁迅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学医的,那个时代的中国充满着各种思想,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想要拯救这个国家,挽救这个民族的命运。可是这些大小不一的思想却影响了不同的人,对中国未来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洋务运动之中的中体西用和洋务运动之中产生的军事强国以及实业救国思想。

鲁迅先生一开始,他因为家庭之中的原因,祖父和父亲都涉及到科举上的舞弊,失去了在中国科举仕途上继续发展进取的机会。所以鲁迅先生靠着家庭最后的一点钱才去日本留学学医,想要靠医学来拯救国民的身体。当时的中国人大部分都吸食鸦片,身体羸弱不堪,被外国人嘲笑为东亚病夫,这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楚。而鲁迅先生就是见证了这一幕最好的证人,所以他选择学医救国。

鲁迅先生学医在日本的经历使得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他在日本那里见到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俘虏的中国人。日本人对中国人俘虏之后不断地羞辱使得他认为学医并不能改变中国,中国人的思想已经坏掉了,整个思想封建保守,腐朽掉了,不能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那就无法完成拯救中国民族的愿望。所以后期的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文学大家,他的文笔和风格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鲁迅先生作品的消失

这正如如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鲁迅班的文人风骨,与钱学森是爱国的科学家了。鲁迅的文章是对时代的抗争,是呐喊也是彷徨,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可是在哲学和环境中被迫嘶声狂吼,没有人够看到他对中国的愿景。我们看到了他文章之中的冷漠,狠毒以及被压迫之中的温情,对整个天下人每一场命运的绝望。就像祥林嫂悲惨命运被同村人看在眼里,可是却有一个人去关注和帮助她。这种精神难道不需要我们下一代以及世世代代人的人去学习?

鲁迅先生拥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天下情怀,对当时的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他自己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惜的是,鲁迅先生生活在了这样一个让人绝望的事。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只信奉强者,大家都知道,只有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才能做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像鲁迅这种传统文人的坚强,在这些武力面前终究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许多人阅读鲁迅的文章作品都会陷入一种阴暗,绝望的心理环境之中,而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经验与心思才能从中抽身出来。而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当时的环境形成一个强烈反差对比才使得今天许多教育家与学者都不主张学习鲁迅的精神与文字,认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和儿童不能够过早地接触这些事物,我们目之所及应该是一切积极向上的事理。

去鲁迅化的最终目的不是因为害怕鲁迅不能够影响中国学生,相反就是因为鲁迅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太深刻了。

中国青年在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处于一个向上发展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阅读鲁迅的书籍,接受鲁迅的思想,那对于社会的认识就真的是过于阴暗了,这样对于整个大环境都是不好的。我们的学生不能这么早的就了解到社会的黑暗,所以去鲁迅化也是可以理解了。但可惜的是鲁迅的精神再也不能在我们中国人的下一代之中以教材的形式传承下去了,鲁迅精神之中还是有着很多好的道理的,这样的一刀切未免太过武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