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彪悍又勇敢的马背民族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彪悍又勇敢的马背民族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时间:2020-07-03 19:27:02

相关推荐

彪悍又勇敢的马背民族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从远古至近代,蒙古族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体,并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创造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综合了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等习俗,下面就介绍一下伟大的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一、饮食

蒙古早期曾从事狩猎,主要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牧业后,既吃猎获物,也吃家畜的肉和奶。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

蒙古族比较喜欢的美食还有全羊汤、手抓羊肉、马奶酒、奶茶、烤饼等等。

二、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族服饰主要以蒙古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加以各种佩饰以及长短坎肩。蒙古袍大多采用织锦缎、丝绸、布帛为面料。

三、住行

01居住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02 交通工具

1.勒勒车

“木胡来”是牧民用来放置生活用品的车,即用木板做成的长方形柜子,柜子的盖为半圆形,外包铁皮;坐人的车上有固定篷,防日晒雨淋。每到一处驻牧,勒勒车排成一行,颇像一列行进在草原上的列车。

2.雪橇(爬犁)

雪大车难行,可爬犁畅通无阻。还有一种小爬犁,只有尺余宽,2尺长,一般载些面或肉食等物,乘马时拴在马鞍上牵拉。

3.乘马

骑马代步在蒙古族男女老少中很普遍。一般所骑的马备有马鞍子、马嚼子、马笼头、马绊子等,这些用具都能自己制作。改革开放以来,牧民收入提高,以摩托车代步,现在,拥有小汽车的人也逐年增多。

四、传统节日

蒙古族一年中的主要节日除了过春节之外,还有兴畜节、打马印、鲁班节、猎日节、敖包盛会、那达慕大会、祭成节、马奶节和过小年等节日。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五、民间工艺

蒙古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自古以来就善于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又能够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古代蒙古人用羽毛、贝壳常常做为装饰品,比如把羽毛插在姑姑冠帽上作为装饰。用桦树皮制作很多生活用品,如制成各种盒子。生活中的巴布尔木碗也是用本地产的木料制成的,用树根加工成各种笔筒、烟斗等实用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