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山东省聊城市-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7-23 06:17:45

相关推荐

山东省聊城市-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了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其他民族的文字雏形,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它们还不能逐词地记录语言,因此也不能被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的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童年时期的汉字。虽然甲骨文中还残留着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属于可以严格记录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了“六书”的造字理据,字形丰富多彩。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甲骨文总字数已有4000多个,可以自由记录语言。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这是古人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手段,借助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所得,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

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化倾向。很多甲骨文的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古人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其形体体现出对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的饱满匀称的追求,更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摘编自《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

(材料二)

1899年,甲骨文沉睡数千年后被发现。它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为中华文明史铸就了坚实的一环。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甲骨文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在贏得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的同时,也对推动甲骨学研究意义重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描绘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脉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由于年代久远,出土的甲骨完整的极少,绝大部分是破碎的,重新缀合难度极高。但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一批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版的甲骨著书约有280种,发表的论文有3万余篇。甲骨学者承前启后,倾力付出,孜孜以求,他们为甲骨文的收集整理、研究考释、保护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它独特的间架结构和形式之美,为今天的文化创造带来特别的启示。近年来,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实物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逐渐走近大众、走向世界,在普及传播中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东亚的许多国家,形成汉字文化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数字化甲骨文”通过基础组合、设色、故事化添加等手段,创作出各种主题的甲骨文文字画,妙趣横生,吸引了无数人;表情包、文字库,鲜活的甲骨文文化产品,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摘编自《让百世甲骨续写中华文明新辉煌》)

(材料三)

文明很脆弱,又很有韧性,哪怕长期隐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只要一个偶然的机会,它就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甲骨文就是如此。一百多年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在这两甲子的时光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物之一,也是打开中华文明拼图的一串钥匙,象征意义与现实意义兼备。同时,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来时路,甲骨文的发现、研究之路充满坎坷,令人感慨。一百多年前,甲骨文发现之初,国家仍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国他乡,给我们留下伤痛和遗憾。今日之中国,发展迅猛,国力强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甲骨文研究也迎来了新机遇。甲骨文的研究之路,需要一大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学者加入其中,勇往直前、继续前进。

(摘编自《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画作为早期萌生的文字雏形,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经出现。

B.甲骨文属于可以严格记录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也残留着一些不规范、不严密和不准确的地方。

C.甲骨文与其他的古代文字一样,在文明的进程中,因为民众的传承一直绵延流传至今,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

D.甲骨文脆弱而又有韧性,虽然可能会长期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只要有机会,它就会重回世间,引起人们的关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中的常用字经过几千年演变,基本结构没变,只是在笔势笔意上有些变化。

B.“书画同源”指字的构成如美术作品,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多用简单的线条。

C.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形体不改的甲骨文,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D.甲骨文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形式之美,成为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为我们带来启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说明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原因的一项是( )

A.它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为中华文明史铸就了坚实的一环。

B.可以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也对推动甲骨学研究意义重大。

C.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一批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

D.甲骨学者承前启后,他们为甲骨文的收集整理、研究考释、保护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4.“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梁晓声

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窗是一个象形汉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明”。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别人往往会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在气象预告方式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一望。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是极在乎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人心情好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连无所事事心静如水时,都喜欢傻呆呆地坐在窗前望向外边。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边”耳。

对于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内心的一部分和外界的一部分。人对外界的感知越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也便越豁达。通常情况下,大抵如此。反之,人心就渐渐地自闭了。而我们都晓得,自闭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病。

对于人,没有了“外边”,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试想,如果人一生下来,便被关在无窗无门的黑屋子里,纵然有门,却禁止出去,那么一个人和一条虫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

连监狱也有小窗。那铁条坚铸的囚窗,体现着人对罪人的人道主义。囚窗外冰凉的水泥台上悠然落下一只鸽子,或一只蜻蜒;甚或,一只小小的甲虫——永远是影视剧中令人心尖一疼的镜头。被囚的如果竟是好人,我们泪难禁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煽动”得戚然?

无它。普遍的人性感触而已。在那一时刻,鸽子、蜻蜒、甲虫以及一片落叶、一瓣残花什么的,它们代表着“外边”,象征着所有“外边”的信息。

当一个人与“外边”的关系被完全隔绝了,对于人是非常糟糕的境况。虽然不像酷刑那般可怕,却肯定像失明失聪一样可悲。

据说,有的国家曾以此种方式惩罚罪犯或所谓“罪犯”——将其关入一间屋子。屋子的四壁、天花板、地板都是雪白的,或墨黑的。并且,是橡胶的,绝光,绝音。每日的饭和水,却是按时定量供给的。尽管如此,短则月余,长则数月,十之七八的人也就疯掉了或快疯掉了……

某次我乘晚间列车去别的城市,翌日九点抵达终点站,才六点多钟,卧铺车厢过道的每一窗前都已站着人了。那些人久久地伫立窗前,谁站累了,进入卧室去了,窗前的位置立刻被他人占据。我的回忆告诉我,那情形,是列车上司空见惯的……

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好比小海龟一破壳就本能地朝大海的方向爬去。

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起来的。日二十四时,夜仅八时,实在是上苍对人类的眷爱啊。如果忽然反过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成了夜晚,大多数人会神经错乱吧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竟全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无际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像”其意是差不多少。很少有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被形容得比大地、比海洋、比天空更怎样。

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的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窗”字写法的形成过程,并从象形的角度加以分析,这是从历史文化方面展现窗具有的审美性。

B.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求,连监狱也有小窗;有的国家用密闭的屋子来惩罚人,可能使人丧失人性。

C.文章连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两个成语来强调一个人要自省,是借典故来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

D.“外边”不只是窗外,还可以是外国、宇宙等,这说明“外边”是一个宽广的界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古诗,表明人透过窗能看到美好的景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富有诗情画意。

B.“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意在写出人内心世界的广阔性。

C.文章最后一段把外边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对比,并连续运用两个情感强烈的反问句,呼唤人们要经常望向“窗外”。

D.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对事件的记叙,有真挚情感的抒发,还穿插哲理式的议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7.眼为什么要望向窗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有人评价梁晓声的作品说:“从现实主义出发的风格化创作,让梁晓声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极具独特的生命感悟的韵味。”请从“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悬壶、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熊概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押送至京城。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13.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感春(分司东都作)①

韩愈

辛夷花房②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③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④。

[注]①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自请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职多为闲职。②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③耿耿:微明貌。④环回:盘桓,徘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说辛夷花开了,要经常来观赏,因为现在辛夷花开正盛但将会衰败。

B.清晨辛夷花在烛光和霞日的共同映照下光彩熠熠,傍晚却因烟埃而微明。

C.颈联承接颔联之意又进一步,想象辛夷花衰败之最象,那会更令人感叹。

D.全诗将现实的辛夷花盛开与未来的辛夷花颓败作对比,表现出感春之意。

15.古人认为诗歌应有“味外之旨”,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味”和“旨”。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一句,对登楼远眺之景进行总括评价;联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唯利是图,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卖友求荣。而他们中的走运者,( )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动荡不安、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扑朔迷离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濛中去了。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斥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朝秦暮楚随波逐流凤毛麟角沸反盈天

B.朝秦暮楚同流合污凤毛麟角沸沸扬扬

C.朝三暮四随波逐流吉光片羽沸反盈天

D.朝三暮四同流合污吉光片羽沸沸扬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塞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B.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盈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C.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斥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D.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终也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

B.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

C.最终官场也接纳了他们,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D.最终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官场也接纳了他们。

七、语言表达

20.寒假里,广州某大学的吴明同学想去“行通济”,就在微信里询问了他的佛山籍同学贾铭,贾铭三天后回复了吴明。阅读下列资料,找出贾铭回复中三处不恰当的地方,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得体,表达准确,符合逻辑。

资料链接:“行通济”

正月十五、十六的时候,人们一家老小,手持风车,迈过佛山通济桥,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这种习俗源于明朝,现在“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每年都有七八十万人参加。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岭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百度百科行通济)

贾铭的回复

@吴明,刚看到你的消息。“行通济”值得参加,这是本市在元宵节当天举行的民俗活动。人们举着风车、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一年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它很有本地特色,场面非常的热闹。整个路线大概要走七八公里,你要穿上一双便于步行的鞋。你可乘地铁到广佛线同济站,会有活动志愿者为你引导方向。祝一路顺风!

21.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框间,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恐。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A

4.(1)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中国文化特有的载体形式,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但同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2)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5.C“是借典故来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有误,原文“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借用典故意在强调一个人要自省,而“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的说法于文无据。

6.B“意在写出人内心世界的广阔性”错误,原文“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中“只能形容”意在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不是写“人内心的广阔性”。

7.①窗外边的世界更精彩,对人的生命价值有重要意义;②人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想让心智达到比视野更广阔的界域。

8.(1)贴近生活: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窗;②围绕窗叙写擦窗子、拉窗帘、望窗外等生活化场景。(2)贴近人心:①写人性和人的内心世界;②贴近读者的感受和体验,引起读者共鸣。

9.B

10.D

11.B

12.(1)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13.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宣宗召福还”的意思是宣宗召回岳福。“宣宗”作主语,“召”作谓语,“福”作兼语,“还”作“福”的谓语,故应在“还”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D项。“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意为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南畿浙江设巡抚”作主语,“自此始”作谓语,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

断句后,句子的翻译为: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悬壶”不是对百姓的称呼。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原文“命以原官……巡视南畿、浙江”,原官是“按察使”,所以是以按察使的身份参与巡视的。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1)“以”,根据;“便宜”,根据实际情况,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发”发放;“闻于朝”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朝闻”;“赡”,供给、供应。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阴”,副词,暗中、暗地里;“廉”,动词,调查;“由是”,连词,因此、从此;“益”,副词,更加、越发。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概括为: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概括为: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概括为: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过了很长时间,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14.B项,“辛夷花在烛光和霞日的共同映照下”错,“烛”不是指烛光,而是动词“照亮”之意。

15.味:作者面对辛夷花的盛开和衰败别有感慨,发出谁肯留恋这株辛夷花,为它逗留片刻的追问,表现出辛夷花无人欣赏的惆怅;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被闲置东都无人赏识的抑郁与怨愤。

16.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画图难足

但寒烟衰草凝绿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7.A

18.D

19.B

【分析】

17.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偏重于批判墙头草随风倒。第一处语境说的是苏秦和张仪的没有原则,所以用“朝秦暮楚”较为合适;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后文“有自己的坚守”应选“随波逐流”;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对象只能是文物。所以此处应该是“凤毛麟角”;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最后一处语境是指都市的热闹,所以用“沸反盈天”较为合适。故答案选A。

1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选项A,“充塞野味”搭配不当;选项B,“目眩神迷”一般不直接作谓语,要搭配“令人”使用;选项C,项“充斥野味”搭配不当。故答案选D。

19.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选文内容是在说像张仪和苏秦这类人的仕途,所以合理的逻辑是进入后成为其中一员,根据对选项的辨析和把握,只有选项B是符合语言的逻辑。故答案选B。

20.参考示例:① 这么久才回复,不仅应该说明理由,更应该表示歉疚,可在“刚看到”前加“抱歉!”。② 材料提到“行通济”是十五十六两天,可将“当天”改为“期间”。③ “走过通济桥”,“一年就会平平安安”是人们的期望祈福,两者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可将 “一年就会平平安安”改为“祈求一年里平平安安”。④“一路顺风”多用于祝福出外人,此处应是欢迎广州同学来佛山玩或祝同学玩得愉快,可改为“祝你愉快”。⑤“整个路线大概要走七八公里”删去“大概”,推测后面再用概数词,赘余。⑥“你要穿上一双便于步行的鞋”,将“要”改为“可以”“最好”,“要”语气太硬,不合同学身份。⑦“会有活动志愿者为你引导方向”,将“引导”改为“指引”,动宾不搭配。

21.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