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死亡诗社》影评: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死亡诗社》影评: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时间:2020-12-23 23:45:12

相关推荐

《死亡诗社》影评: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这是一部充满哲学性辩证思想的关于教育思考的经典电影。20世纪中期,在美国一所思想禁锢的高级预备学校中,学校的宗旨、学生们的目的都是进入名牌大学,诗歌老师基汀以一种“桀骜不驯”的教学方式解放了他们的心灵,虽然他最后被迫离开了学校,但留给学生的勇气和追求理想的激情却可能改变其一生。

船长带给我们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然而,电影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几句台词: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电影故事本身氛围轻松愉快,但却抛给我们一个沉重的话题:当自由理想遭遇现实阻力的冲击,如何避免惨剧发生?这既是影片中Neil自杀带给我们的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究竟是我们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发展,还是根据我们已有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们设计规划剧本并强制要求他们遵循?就因为遭受过现实摧残的我们都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所以为了重蹈覆辙,我们就应该剥夺下一代成为理想主义者的梦想和权力?

不循规蹈矩,肆意生长,放纵人生,为自己所爱拼尽全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曾在年少时候都梦想过的理想主义者模样。可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冲破思想的束缚、制度的限制、传统的制约,要经历怎样一番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当我们面对全世界的否定时,还会选择依旧坚持理想与个人意志吗?还是接受现实逐渐沦为现实主义者?

布登波洛克发展动力指出:第一代追求金钱,第二代追求社会地位和公职声望,第三代追求艺术人生。残酷的事实是,我们普罗大众都在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的孩子永远都做那追求金钱的第一代,对于艺术人生的追求则成了人们嗤笑的对象。

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刚好成了最大的帮凶:我们以约定成俗的规章制度来磨灭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温顺如羊,当有另类来打破传统时,立马就遭到排挤打压。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模型化了的社会机器。

这个社会也恰好在疯狂“助攻”,经过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却逐渐萎缩,社会舆论与主流也逐渐发展成“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金钱”这样一种畸形的观念,在这种畸形的“拜金正义”影响下,人们对金钱的喜爱越来越扭曲化,“笑贫不笑娼”“喜儿就应该嫁给黄世仁”“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种种荒诞不羁的理论也随之诞生。

当追求“金钱”成为主流,理想、诗歌、文艺就成了弃之如敝、嗤之以鼻的另类。

即便我们大多数人终究逃不过现实的现实主义,可是那些愿意跟随自己的心灵,做真正自己的人,这些人比循规蹈矩的我们更可贵,更值得我们钦佩。当尼尔打开窗户,戴着自己演戏时的荆棘王冠,赤裸着上身的他张开双臂感受着自然之风的最后一次吹拂,纵身一跃时他那坚定的眼神在告诉我们: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或许,影片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教会了我们:即便身在框架中也要追逐思想的释放,即便被迫妥协,即便身受禁锢,即便这个现实世界很丑陋,也永远不要忘记自由和微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