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毛主席威信有多高 从尼克松一句话就看出:他会喜欢我衬衣颜色么

毛主席威信有多高 从尼克松一句话就看出:他会喜欢我衬衣颜色么

时间:2018-07-27 23:28:20

相关推荐

毛主席威信有多高 从尼克松一句话就看出:他会喜欢我衬衣颜色么

前言

历史的尘埃终将落定,落定之后我们就可以重新注视着曾经发生的一切,从每一幅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中,找到伟人那不凡的智慧。

今天要翻开的历史画卷就是49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华夏大地的这一刻开始。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怀揣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开始了他的访华之旅。

四天后,毛主席与尼克松相会于北京,中美关系的大门在历史的进程中终于打开,历史的画卷就此进入崭新的一页。

但在尼克松访华前,美国为了所谓的“面子”,竟然和中国连过三招,结果毛主席用几句话反占上风。

尼克松访华前,美国对我国连出三招,结果完败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抵达北京上空,开始了中美之间正式的访问。

待飞机平稳地降落,舱门缓缓打开,尼克松面带微笑跨出舱门。

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就站在舷梯下方,等待着历史性时刻到来。

就在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已经笑着先伸出手,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也伸出了他强有力的手,终于两人的手紧紧地相握,轻轻地摇晃着时间长达1分多钟。

当天下午,毛主席就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手终于握到了一起。

毛主席、周总理和尼克松的握手,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一个时代崭新时代开始了。

有人想,可能是毛主席和尼克松的思想理念在某些程度上较为相似,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他们二人分属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观念。

他们一个是共产党人,革命的左派,而且是著名的共产党的领导人,另一个则是坚决反共,著名的右派。

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拥有巨大潜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另一个则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甚至是资本主义体系的霸主。

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阶级阵营,导致他们曾经用极其尖刻的语言,互相敌视、攻击,力图使对方屈服。

这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领导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被认为是有着水火不相容的政治、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长期以来,始终处在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系,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这一天,两位世界大国领袖站在了一起,直接改写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但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原因就源自美国自傲到骨子里的态度。

从1967年开始,美国方面就在一直寻求访问中国的各种机会,但在各种突发情况下,都遭到了拒绝或暂停。

1970年国庆节,毛主席邀请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始,中国方面就在释放善意的信号,这股信号自然被美国方面所接受。

在双方高层经过漫长的接触、洽谈、商议后,终于决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抵达中国,开始正式的国事访问。

但不为人知的是,在中美国家元首还没会面时,美国就访问事宜连续出招三次,打算“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也想试探中国方面的态度和底线。

双方的谈判是从2 月8 日上午开始的,双方之间的暗中较量也随之展开。

第一招,美国方面表示:美国总统没有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国家访问的先例,所以要表明是中方主动邀请美方访华。

这条要求一出,在国内高层中引起的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认为,既然国家要开始缓和中美两国的极端关系,就可以适当对美国方面提出的要求放宽,用最大努力争取两国顺利建交。

用大白话说,就是中国方面要把面子给足美国,美国脸上有光,事情也自然好办。

第二种声音则认为不然,既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那就应该公事公办,要是美国主动提出来华访问,那就要实事求是。

用大白话说就是,小孩子都不能说谎,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更不能了。

这两种声音似乎都有道理,在相持不下的结果中去请示毛主席,请主席决定美方的要求。

毛主席在听取了有关工作人员的汇报后,直接说道:“我们没有邀请他,我看还是得实事求是,不好意思的话可以不来嘛!”

在主席的一锤定音下,我国与美方洽谈的工作人员心里有了底。

等到新一轮洽谈开始,美国代表还是那副居高临下的嘴脸,来询问中国方面是否同意他们的意见。

中方工作人员见状,直接将毛主席原话说出,瞬间让美方代表尴尬无比。

他们不明白,其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是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怎么会有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

最终,美国方面发现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占不到任何便宜,最终选择回到正常轨道,同中国商议,是否两国能一起发布一个公告。

毛主席在知道美国最终的态度后,终于微笑着点点头表示了同意。

但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美国方面在公告方面没有占到便宜,便开始继续挑刺。

第二招: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国访问,必须乘坐美国“空军一号”专机,和美国防弹轿车,否则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美方人员说完这条之后还补充到,美国总统之前访问苏联时,也是乘坐本国的“空军一号”专机和本国的防弹轿车

这个意见一经提出,中国谈判代表顿时皱起了眉头,这是不信任我们国家呀,况且这涉及到了我们国家主权尊严问题。

我方谈判代表当即回绝了美国这一无理的要求,但美国代表却贼心不死,死死咬住这一点,因为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专机。

双方僵持不下,这件事只好再次汇报给毛主席,请主席作最后的决断。

毛主席听后直接说道:“到中国访问,安全问题不是他们该考虑的,怕死可以不来嘛!”

毛主席简单直接的一句话,直接将美方代表甚至是尼克松都气了个半死,但他们毫无办法可言,最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还是周恩来出面,挽回一些美国和尼克松的面子。

在谈判最后周恩来表示,为了体现中方对美方此次访问的重视,自己将会亲自陪同总统先生,一起乘坐中国提供的飞机和汽车。

第二招在毛主席的霸气和周总理的温婉下完美化解,还反将他们一军。

但美方谈判代表依旧贼心不死,开始第三次出招。

第三招:美国总统访华期间,新闻报道必须实况转播,美国人民要看到这一历史性的画面。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国能进行现场直播吗?

答案是:不行!

当时的我们,连电视都没有普及,更不要说拥有直播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了。

但美国方面不知道这些么,恰恰相反,他们比谁都清楚

在我方代表说出了我国目前的困难后,美方代表用一种“地主老财”的“大气”说道:“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送你们一套相关设备,不就几百万美元吗!”

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中方谈判代表瞬间怒发冲冠,要不是怕影响国家大局,他们恐怕会直接冲上去开始揍人。

这次的谈判充分暴露出,美国方面的无耻和毫无诚意,在将此次内容汇报给毛主席后,所有人都以为主席会暂停与美国有关事务,但结果又让他们瞠目结舌。

毛主席直接大气地讲道:“不用,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买得起!”

在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和日本生产这种直播的相关设备仪器,毛主席知道后 直接拍板:“就去美国买。”

当下我国派出采购员带着支票,不远万里地前往美国购买相关设备。

美国方面看到此情景又开始耍赖:既然送的你们不要,非要买,那就得涨价了,售价100万美元。

在1971年时,中国全年的生产总值,只有2456.9亿美元。

派去的采购员发现设备在无故涨价,带去的钱也不够用,只好给国内发报:“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斡旋。”

意思就是太贵了,根本不值得。

毛主席得知美国如此行径后表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丢人,他们要多少就给多少!

在毛主席的命令下,直播设备开始运抵中国,进行安装调试。

美国总统访华先遣组组长黑格准将,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表示很满意,但我方人员说了一句话,黑格开始不淡定了。

我方人员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说道:“我们购买此设备是为了美国总统访华所准备的,所以按照国际惯例你们需要缴纳租金。”

黑格准将一听表示没有问题,这的确是国际惯例,便问道:“租金是多少?”

我方代表直接说道:“为了好计算,我们多少钱买的设备,你们就出多少钱吧。”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智慧和霸气下,美国对中国连出三招,但三招连败……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没有事先通知,尼克松有些恼怒

在尼克松访问北京期间,毛主席自始至终都安坐在中南海的家中。

他没有去机场迎接,没有去赴宴,也没有参与任何有关政策的会谈,所有在中国方面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周总理全权处理的。

时间来到1972年2月21日中午十一点半,尼克松抵达了北京,开始历史性地跨越,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机场迎接。

在进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等一行人举办了午宴。

据说,尼克松听说中国菜非常可口,为了吃好中国饭菜,提前三个月练习如何使用筷子。

在美美地吃了一顿中式午餐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就准备洗澡,开始他的午休。

就在这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突然进入到尼克松的房间,显得有些慌乱的基辛格顾不得什么礼仪,直接对尼克松说道:“总统阁下,你的澡是洗不成了,毛主席要见你。”

尼克松看到慌乱的基辛格,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在听到原来是毛泽东要见自己,还是在没有事先通知自己的情况下,顿时火冒三丈。

尼克松说道:“我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毛要见我竟然不事先通知!”

基辛格此时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解释道:“毛泽东主席见外宾从来不事先通知,如果您现在不见他,那我不能保证您此行还能再见到他!”

听到基辛格的话,尼克松一边开始穿衣打扮,一边问道:“亨利,你说毛会喜欢我衬衣的颜色吗?”

此时的基辛格不知在想些什么,看到尼克松整理完毕,立马带着他前往了毛主席的住所。

之所以让尼克松或者基辛格如此紧张,那是因为,只要来中国但没有见到毛主席,那就意味着此次访问的失败。

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位元首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这一切的缘由,都要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说起。

1972年的毛主席已经79岁的高龄,在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后,原本打算在第二天开始会见。

恰巧在尼克松到来的当天,毛主席和他的主治医生都认为,今天主席的精神状态不错,可以参加会见。

周恩来接到通知后立即找到基辛格,告诉他:“毛主席现在要见尼克松总统。”

基辛格完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会见毛主席,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他也只好马上通知尼克松。

随着尼克松抵达中南海,他又愣住了。

原本以为,自己作为美国总统出访中国,他们会进行各种欢迎仪式,但一直到现在,连一束鲜花,一块红地毯都没有。

就算作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南海,也显得十分冷清,门口只有四个卫兵,在进行例行检查后,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搭理尼克松。

等到尼克松进入毛主席放满书籍的房间后,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震惊。

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到,有关自己一次看到中南海的感受:

这里(中南海)既没有爱丽舍宫的辉煌,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但毛的书房里,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的书,仿佛要把我压垮,我知道,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浓缩。

看到尼克松的到来,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终于在这一刻,两个世界大国领袖的手握在了一起。

根据尼克松的回忆说,毛握住自己的手足足有1分钟的时间。

握手的时候,毛主席幽默地说道:“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赞成这件事啊”。

但尼克松包括其他在场的美国工作人员,他们好像没有把这句话当作对他们的一点指责。

在进行了短暂地寒暄之后,双方直接落座。

刚刚落座,直率的尼克松直接说道:“主席阁下,我们想和您探讨一下中美两国共同抗衡苏联的问题。”

毛主席听到尼克松的话,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周恩来总理,笑着说道:“这些小事你去同恩来谈,我只同你谈哲学问题。”

此次毛主席和尼克松的会谈大约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但从尼克松的反应来看,他好像处于云雾中一般。

尼克松也在回忆录中写到:

我云山雾绕般的听毛跟我谈了一小时十五分钟的哲学,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毛的风采、毛的睿智已经征服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站在严厉先生面前那样,因为毛睿智的双眼仿佛要看透我的心底。

尼克松已经完全被毛主席所征服,在第一次见面时,尼克松和毛主席是礼节性握手,等到分别时,尼克松的左手托着毛主席的右胳膊肘,他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右手。

此时的尼克松如同晚辈一般搀扶着毛主席,说道:“尊敬的毛主席,希望您保重身体,希望还能见到您。”

毛主席非常直率的说道:“我现在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我快要见上帝去了。”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尼克松立马回答道:“尊敬的毛主席先生,我不得不告诉您的是,天堂太小,盛不下您和上帝两个人!”

这一答案在当时,可以说是整个西方的普遍共识。

最后的较量

话分两头,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在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后,中美双方经过几天的激烈谈判,终于在1972年2月25日签署了《上海公报》的草案。

《草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台湾问题。

中方声明:台湾属中国之台湾,外国势力无权干涉……

美方声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台湾,美方也将撤走在台一切军事力量和设施。

在《上海公报》草案签署后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夫妇游览杭州一整天。

到了晚上问题出现了,基辛格找到乔冠华说:“尊敬的乔,我将《公报》草案发回国内,国务院专家研究后发现了一些不妥,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修改草案。”

乔冠华当时也没多想什么,毕竟签署的仅仅是草案而已,美方有权提出修改。

但是,当乔冠华拿过基辛格给的修改后的《公报》草案,当时就愣住了,他没想到美方已经厚颜无耻到了这种地步,修改之处达到一百多条。

乔冠华当即赶到了周总理的驻地,请求总理的指示,总理看后直接说道:“还是请示主席吧!”

1972年2月27日凌晨一点零五分,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卧室的电话响起。

毛主席接起电话搞清楚来龙去脉后,当即和周总理表示:“鉴于他是有勇气访问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我们可以适当地照顾他。”

说完这句话,毛主席紧接着说道:“在台湾问题上,一个字都不能动,如果美方执意修改,那《公报》签署的意义就没有了。”

最后,毛主席为了让周总理睡个好觉,专门解释道:“恩来,你不要担心嘛,要知道,他比我们更需要这份《公报》!”

事实再一次地证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完全正确。

当中方代表将毛主席的意思告知美方后,美方开始思考毛泽东话语的深意。

研究到最后,美方代表无奈的说道:“如果台湾问题不能修改,其他条款就没有修改的必要了。”

在签署正式的《公报》之前,美方只是象征性地修改了三处内容。

到了2月27日上午,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正式签署《上海公报》。

这一《公报》的签署,也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我国也迎来了同世界各国的建交高峰。

1972年2月27日下午,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人踏上返回美国的飞机。

在飞机上,尼克松拿出一个星期前同毛主席谈话时记得笔记,他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我在这一刻突然感到,我当初听不懂的,恰恰是《上海公报》的每一段的开头几句话;我突然感悟,毛泽东虽然年事已高,且重病缠身,但他仍然牢牢地把握着这个世界。

这就是尼克松在同毛主席交往之后,毛主席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

尼克松在毛主席逝世的当天发表声明,说:“毛泽东主席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是一位‘勇气非凡和思想坚定的人’,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

使全世界人民牢记在心,这就是毛主席当年过人的魅力所在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