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 杨莹获评第一

“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 杨莹获评第一

时间:2021-05-26 10:17:23

相关推荐

“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 杨莹获评第一

身为媒体人,但做文创这样的“跨界”,对杨莹来说是个新鲜事。

近日,“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决赛上,泉州网的杨莹与团队拿下了“城市礼物类”评比的第一名,五万元现金大奖收入囊中。

△泉州古城办常务副主任、泉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李伯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阳为金奖作品颁奖

台上她沉着冷静,缓缓道来作品“一日一句闽南俗语365页日历”背后的故事,声音温和却有力。这可能来源于她多年的媒体工作带来的“底气”,回答评委“犀利”的问题时,理性的逻辑与感性的经验让她从容应答

即使她也坦言道:“面对这么多优秀的选手,台上的我也是十分紧张。”

大赛评委之一,北京国际设计周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老师对“一日一句闽南俗语365页日历”这一作品尤为赞赏。他鼓励面向生活刚需的文创产品更多地出现,把文创价值赋予在生活用品上。而闽南俗语日历,符合他这一期待:把地方俗语与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现代的解读,成为一种更具有亲切感和现代感的格调。

具有开拓性与兼容性的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闽南语又包含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杨莹在这条文化的长河里取了一瓢,名为“闽南俗语”。在她看来,借助日历这个小小的载体,闽南文化的传承将不再“厚重化”……

文创是“跨界”尝试

“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杨莹一开始对文创产品的认知,仅仅局限在它的“设计性”。不是设计专业出身的她,认为这事与她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而就在的一场比赛上,“我也可以尝试做文创产品”的想法像突然迸发的火花,点燃了灵感。

以五福钟馗为造型的车载香水、福船为造型的茶具、传统剪纸为工艺的状元灯……作为“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半决赛的媒体评委之一,杨莹在比赛上看到了文创产品的“无限可能”——以“文化”为基础,并不拘泥于形式,敢于打破条条框框。

文创产品的核心是文化,而载体的形式可以多变。“一日一句闽南俗语”专栏在泉州网已经推送了一个阶段,深受网友喜爱。她想,是不是可以跳出报纸、网站、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尝试把闽南俗语以“文创商品”的形式进行推广。

有颜值与内涵的文创日历,现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这是杨莹选择日历这个载体的原因之一。把日历做得像本书,平摊在桌面上后每天可在日历上记录当下的心情,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当再次翻开日历时,当初的点滴思绪历历在目。

“它不像其他单向历可以撕,我希望有价值的‘闽南俗语’能被大家时不时翻起,这是它的意义所在。”杨莹说。

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

乡音就像是游走故乡的通行证,方言则是加密了的乡情密码。闽南语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全世界使用这种语系的有7000多万人。

杨莹是地道的泉州人,她的母亲是高甲戏演员,从小就教她说闽南语。谈及儿时趣事,她提到母亲“特殊”的教育方式——用闽南俗语来让孩子明事理、知轻重。

小时候,对于女儿粗心老丢东西,她的母亲不是批评打骂,而是用“一身佛顾一个香炉也顾勿会牢”来提醒(一尊菩萨连自己跟前的香炉都照看不住,形容人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抱怨作业难做,母亲用“勿会晓驶船嫌溪歪”来调侃(自己不会划船却抱怨溪流太弯曲);她的外婆,闽南俗语同样也说得溜,比如“一枝草,一点露,壁边草食挺横雨”(每一根草都可以得到一点露水,哪怕是墙根的草也能获得一些斜泼过来的雨水),来鼓励她遇到困难别放弃,乐观面对人生。

(备注:上文闽南俗语中的“勿会”是一个字,因为输入法中没有这个字,只能分开两个字写。)

童年时期的杨莹,或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含义,但对闽南俗语有了浓厚兴趣。如今,她的孩子也能说上几句,比如日历里“猪仔贪别人槽”的音频(小猪总是喜欢吃别人家猪槽中的食物,总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就由她的孩子录音而成。

正因为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杨莹选择了“闽南俗语”作为闽南文化宣传的突破口。从起,她用权威来佐证,从《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里精心挑选365句,这些句子富有趣味、通俗易懂,又有正面教育意义。

让文化传承“轻松化”

“参加文创大赛,让我收获良多”,评委老师的真知灼见,她听了进去,选手的精彩创意,她记在心里。

她思考着,日历书可以更小点,方便展开放置;内页锁线,书脊可先粘纱布再粘布,这样纸张更不易脱落;日历里的设计可以更“定制化”,增加漫画或图片,特别是情人节、中秋节、春节这样的节日……用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认认真真地把这本日历做好。

谈起闽南文化传承的问题,杨莹觉得,在快节奏的时代,别把让文化传承太过“厚重化”。比如,在学习闽南语时,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式,就像给学习的人丢了一本枯燥的大辞典,无从下手。如果用更有趣和新颖的形式,将闽南文化中“亮点”精选出来,反而能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把闽南文化给“学了”。化被动为主动,把闽南文化当作兴趣来接触,才是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之处。

“特别感谢‘润物无声’文创大赛,是大赛让我产生了灵感,也是大赛让创意有了展示的平台,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大胆去创新,让闽南文化传承更丰富有趣。”

拿下金奖,对杨莹来说,只是开始。(来源:泉州文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