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古代官员动不动辞官 靠啥维持全家人生活?古人一个特质我们丢了

古代官员动不动辞官 靠啥维持全家人生活?古人一个特质我们丢了

时间:2024-04-26 03:49:11

相关推荐

古代官员动不动辞官 靠啥维持全家人生活?古人一个特质我们丢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一句诗词,让其田园生活得以升华,归隐田间,远离错综复杂的官场,陶渊明觉得身心都获得了自由,快乐竟是如此简单。

陶渊明20岁步入仕途,29岁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后就辞官回家了,但陶渊明确实是个人才,州里又召他回去做主簿,然而陶渊明更愿意闲居在家。

到四十岁,陶渊明感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因此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公元405年,陶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最后一次出仕则是做了一名彭泽县令,但陶渊明在该职位上还未待满三个月,就辞官回乡,归隐乡间去了。

那么古代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归乡,上有老下有小,又靠什么生活?就拿陶渊明来说,他身处注重门第出身的东晋时期,而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外祖父是著名的名士孟嘉,曾得到过晋穆帝的亲自接见,所以陶渊明可以走上仕途。

然而官场向来不简单,许多事情还是看“关系”,这种现象让陶渊明感到不胜其烦,他在彭泽当县令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督邮狐假虎威,县令在他面前得恭恭敬敬,不然督邮回去跟太守胡说一通,遭殃的就是县令。

但陶渊明不愿意去讨好别人,从而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辞职了,此时陶渊明四十岁左右,辞官归隐后还活了,能有“悠然见南山”的心态,则是因为他不用为生活所迫。

首先封建王朝中重农抑商,农业生产很重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很多,家中有一块土地,种些庄稼、蔬菜,养些鸡、鸭等家,禽男耕女织,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吃、穿、住三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其次,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并不需要纳税,科举制度出现后,读书后考上秀才后就不用交税了,不管当下的赋税有多严重,但并不会波及到辞官归乡的官员,而辞官归乡的官员除了种些庄稼,还可以卖字、写文章、教书等。

亲朋好友的救济,古代重视整个家族的发展,念及同宗同族的情谊,大伙就会救济些,而为官者,在官场走一圈,自然也是会认识些人,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些联系的。

比如杜甫,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并且官场沉沉浮浮也是常事,蜀中漂泊之时,杜甫一度失去经济来源,小儿子未满周岁便因受饥而死,不过到766年,杜甫得到了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从而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下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也就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最后一点,就是甘于清贫,这是被大家丢失的一个重要特质,正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就算不吃这俸禄,陶渊明还是可以过得很好,虽然得自己动手解决吃、穿,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不过发展至明清时期,人们的吃、穿、玩都变得多样化了,读书人寒窗苦读,还是为考取功名,得到更好地对待,并且此时想要辞官,就比之前要难上许多了。

明朝万历年间的李廷机是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偏偏遇上个不太靠谱的皇帝,李廷机心里苦得只想辞官,但接连写了123封辞呈,都没得到回音,最终李廷机一狠心,自己跑回老家去了。

今天推荐的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全面曝光古人生活细节,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覆盖古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陶渊明、杜甫、李廷机等人的仕途,陶渊明辞官后又是靠什么生活?这本书将一切娓娓道来,共有5大类主题,70个生活话题,50多张精美插图,带你看清真实的古人。

作者翻阅了大量参考书,确保每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东北人的幽默天赋,把每一个问题都写成一个段子,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