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端午节 习俗越来越淡化 可曾记得那些童谣 歇后语和民歌民舞

端午节 习俗越来越淡化 可曾记得那些童谣 歇后语和民歌民舞

时间:2018-09-01 23:18:36

相关推荐

端午节 习俗越来越淡化 可曾记得那些童谣 歇后语和民歌民舞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全国各地习俗内容丰富,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在传承过程中,更多的与当地的民俗相融,形成地域的特色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对传统的习俗渐渐淡化,很多文化更是被淡忘,这里,我就罗列一些乐清端午节特有的民谣、歇后语、民歌及民俗民舞,可能很多人已不知道了,更有一些内容形式已失传了,做为“非遗”挖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仅以抛砖引玉,供大家学习交流。

粽谜的童谣:吃粽是各地端午节的大礼俗之一,乐清的粽是什么样子呢?一听童谣便知:

四角四丁香,掉入河中央,河底打跟斗,拎出脱衣裳。

说是一个童谣,也就是一个谜语吧,小时候只要到端午节,就很自然的会想起这个谜语,我相信,与我同个年代(70年代)出生或之前的乐清人都会念这首童谣。只是其中有个细节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是“掉入河中央”呢?回答这疑问,先看看煮粽子用的大桶(如图:煮粽子的大桶),咦,象不象掉入河里啦?但为什么又说是“河底打跟斗”,这不得不提到我们以前的灶台上的一个器具,叫“汤罐”,一般是埋在灶台内侧,有两个,用处是里面装着水,只要灶里烧火给锅里煮饭炒菜,这“汤罐”里的水就自然加热了,为得是节约能源,平时保存的粽子都是冷的,为了加热吃,又不能单独与饭菜一起烧,就会把粽子单独放入“汤罐”里加热,这样,粽子在“汤罐”里,就象是掉到河底了一般,热一下的粽子就不能再保存了,唯有“脱去衣裳”,成为美食。现在能源丰富,粽子加热也就不会这样费神了。

谚语和歇后语:谚语和歇后语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清有关端午节的谚语和歇后语也不少,整理一下有这么一些:

端午节后卖粽叶——过时货;

端午节划龙船——载歌载舞;

端午节贴对联——跟不上形势;

端午节送菖蒲——礼轻意重;

端午节拜年——不是时候;

端午节后布谷叫——迟了;

重午吃饺子——与众不同;

重午日卖菖蒲——单遍落(一次性生意);

龙船夹横划——个个是头家;

唱龙船歌:划龙舟也是各地端午节的大礼俗之一,乐清的划龙舟也是历史历史悠久,并仍年年组织,热闹非凡,以前划龙舟都是有唱《龙船歌》的,各地都有不同,为的是祈福安康,激励众志成城的,但现在似乎已被渐渐淡忘,这里收集一首:

大运开通龙进厅,双仙和合玉麒麟;

娘娘是福建古田县,救苦救难救黎民。

闾山学法六年正,功成出洞斩妖精;

大家快来把香灯渡,感谢娘娘保人民。

年老之人把油加,保佑你身体永健康;

阿嫂儿走来把油加,保佑你来年小孩生一双;

媛主儿走来把油加,保佑你配个好儿郎,

衙门人若要把油加,保佑你官职往上爬。

“卖技”和“打莲湘”舞:乐清民间曾流行一种活动叫“唱红”,是专门为人道贺而编的歌曲,这种“唱红”在清江叫“卖技”,通常在春节、端午节、或“喜事”上唱,主要表达形式是由一个老人领唱,几个人来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俗活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有的相关“贺词本”在民间失传,至今的只有前两句:唱清江来道清江,清江本是好地方……

以前在乐清地方上,每逢春节和端午节还有一种风行的活动叫“打莲湘”(也称:金钱棒舞、花棍舞),但与“卖技”活动差不多同时最后消失在清江一带。我为此特地咨询了现在清江工作的杨建东副镇长,他也称现在没听说清江镇有这方面的活动。虽然,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仍有这种舞蹈,但在“打莲湘”中以地方民间小调配合着边唱边跳的形式已不多了,据原清江文化站工作人员王必乐(1934年出生)介绍,清江原来那些会唱会跳“打莲湘”舞的老人都已不在,旧的歌词大部分遗失,现在偶尔可以在清江双江屿那里,听到那些挑牡蛎的老人会哼两句,自己会唱几句,那些也仅是年少时学的一点点内容……

乐清民间流传的关于端午节的童谣、歇后语、民歌、民(俗)舞还有很多,望有识之士见之,能给予补充为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