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老舍对家庭情感尤为看重 其作品对家族关系的刻画 有哪些局限?

老舍对家庭情感尤为看重 其作品对家族关系的刻画 有哪些局限?

时间:2019-08-22 22:54:31

相关推荐

老舍对家庭情感尤为看重 其作品对家族关系的刻画 有哪些局限?

伦理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范。家庭作为基本的社会结构单位,其中包含的伦理关系是社会伦理的重中之重。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法则一直是伦理学探讨的主题之一。

老舍前期家庭伦理书写主要集中于亲子、夫妻、手足和亲戚关系,其伦理书写深刻而敏感地反映着共时性的社会变革,透视世态人情。

一、老舍前期小说的家庭关系特点

老舍前期作品特点较为鲜明,当中不乏一些对家庭伦理关系的精彩描写。

建立于婚姻基础之上的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二者关系在家庭内部的伦理体系中是最为奇特的,不具有血缘关系却能亲密连在一起,常有灵与肉的纠缠与碰撞,所以人在爱情、婚姻中的感受往往最能传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活动,甚至还会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其他行为活动。

老舍以婚姻为中心,书写以男女双方在夫妻关系中的不平等,以此表达和谐的家庭需要平等对话的家庭伦理观念。

除了婚姻关系以外,一般家庭都由父母与子女共同构成,可见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处理也很重要。父母又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启蒙过程中无疑为子女起到了示范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代际间有更好的互动和精神交流,恶性关系则会产生一系列矛盾与问题。

在老舍笔下,由于旧家庭伦理等级的严苛和制度的虚伪,蔑视了真的人情,导致家庭中往往缺少真实而纯粹的爱的关系。最后则是手足关系、亲戚关系这些其他家庭关系。

兄弟姐妹是除父母以外最亲近的人群,即便是父母去世,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也会因为同病相怜而有增无减。

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本该相亲相爱的手足之情变成矛盾对立的关系,老舍对这些关系的崩溃尤为重视,刻画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情节。同时,老舍又借亲戚关系,批判了传统大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揭示了亲戚关系中的冷酷和虚伪。

二、老舍前期小说家庭伦理观的多重性

通过老舍对家庭关系的刻画可以看出老舍建构的家庭关系大都充满对立与冲突,并不是老舍所认可的理想关系。这也进一步揭示了老舍在面对中西文化抉择时内心的矛盾。

老舍在对老一辈关系的处理上,既展现中国的传统美德,又带有“老中国”的痼疾,潜在揭示出老舍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既有情感的眷恋,又有理性上的审视和批判。在带有“西化”色彩的新式人物身上,也同样昭示出老舍对西方的伦理观念既充满向往,又充满警惕的矛盾心态。

他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批判同时又对其充满眷恋。老舍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批判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否定严苛的尊卑等级关系;二是否定封建的礼教习俗;三是揭示出专制制度下人的敷衍和苟且。

老舍对传统家庭模式又不乏赞誉,他肯定了“合和中庸”的家庭理念。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也不应该被抹杀,因为这是中国强大的根基所在。

传统家庭伦理建立在自然小农的基础之上,宗法道德是全部生活的基础。由父慈子孝推出仁爱忠君,由兄友弟恭推出信义增长,道德思维方法是推己及人。它强调关系大于个体、群体利益至上,主张乐群贵和,认为人与他人构成密切相连、高度和谐的有机整体。

“和”与“合”,成为理解、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精神。传统的家庭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老舍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基于“孝”的伦理,对传统家庭有着明显的亲近与眷恋,这在他的小说中多次流露出来。

对于现代家庭伦理,老舍同样有着接纳与批判两面的态度。老舍认可平等对话的家庭关系,但批判金钱利益主导的伦理关系。

从老舍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他特别注重对传统世俗的两性伦理进行符合现代要求的反思与重构;而从后者来说,老舍明确地流露出对于这种新潮事物的怀疑态度,这无疑也是作为一个文化自省者的老舍对于新时期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别样思索。

三、老舍前期小说家庭伦理书写的独特价值

老舍书写中对于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抉择难题的矛盾心态造就了老舍作品的美学价值,也成就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苦闷悲郁的美学价值着眼于老舍对“彷徨者”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的叙事格调的营造,都因其内心的复杂矛盾所左右的艺术抉择机制。此外,老舍的家庭作品中的伦理反思也充实了对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老舍将自己内心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选择,投注在笔下人物身上,并进一步对其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叙述语言、心理描写形成了复杂影响,从而造就了老舍经典人物的“彷徨”特征。

老舍前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犹豫不决、空虚忧郁的人物形象,其怯懦、折中、敷衍、妥协是这一类人的特质。转型期的价值混乱,大革命落潮后的“停滞不前”,是“彷徨”的时代语境。

“彷徨者”形象,不仅在富于个性的同时,也兼具时代和普世的意义,反映了当时家庭问题的普遍性。

鲁迅笔下的“彷徨者”是一个战士形象,而老舍所创作的这个“彷徨者”是更为普遍的软弱的读书人的典型。

他通过渲染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纠结揭示出人内心的交战与搏斗,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内涵。他们蜷缩在家庭之中,觉得自己的生存状态还不如一粒砂子。

但他又把这不幸的一切归因于家庭,都是为了家庭才放弃自身追求幸福和权利的机会。可以说,家庭对于一个在理想和现实间摇摆不定的痛苦的灵魂面前,是一个最好的托词,能多少得到心灵的抚慰。

同时,老舍书写中又有着苦闷悲郁的叙事格调。老舍小说作品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具有不同的美感特征。

以抗战为界,此前老舍关注的重点是国民性改造和社会问题。环境的苦闷,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消极,矛盾抑郁的心理决定着老舍的前期创作,从而呈现出苍凉悲郁、徘徊往复的风格。通过塑造众多普遍畸形的压抑家庭,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揭示和反思,老舍悟出人生苦痛之缘。

老舍笔下的人物无法迸发出超常的抗争行为,而多表现为一种伤痛和悲哀之情。家庭中的人物关系是试图在精神上扭曲对方,规范对方,压迫对方。因此老舍有关前期家庭文本整体上展现出“悲”的叙事格调。

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建构上,老舍书写也透露出他特殊的看法。老舍的现代性追求最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关注上。

作为一个历经苦难的贫民出身的平民作家,对于“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感以及疲于生计的无力感带给老舍特殊的生命体验,多次倾吐他受穷挨饿的经历在散文杂感中,这在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和作家群体中是很罕见的。

他对下层人民有天然的亲近和真情实感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他始终站在平民大众的角度上,审视特别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同时老舍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浸润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至于到了成人时期,他则因西方近现代文化而受益匪浅,对中西文化有不小的了解,也因此老舍才能对中国的境况提出一定的反思。

四、老舍前期小说家庭伦理书写的历史局限

老舍家庭伦理书写的历史局限在于男性意识下保守女性观的残留。在提倡个性解放,尤其是呼吁妇女解放的大环境里,老舍自然赞成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但在意识深处他表现出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倾向,从处理家庭关系和居家过日子的角度看待女性,把女性定位在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之中。

他的作品也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流露出他的男性中心意识和男性本位立场。即使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但其思想观念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女性观念可以说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层面上。

他从男性中心出发,认为女人的责任和义务是处理家务琐事,抚养孩子,关心长辈,解决吃喝、繁殖等实际的基本问题。

与之代替的是,他很少站在女性立场思考婚姻伦理问题,即使有也难以深度挖掘。他对女性评价囿于传统的“太太规范”,因而对于“家”的批判性并不妨碍他对恪守妇道,温良贤淑的传统女性给予由衷欣赏和热情赞美,表现出他自己保守的男性趣味。

与之做出强烈对比的是,老舍对那些有自由倾向和个性意识的摩登女性表示了极大的保留和怀疑。在他笔下,她们的追求不具备反封建的意义,其浪漫追求只是填充寂寞、寻求刺激、满足于肉体享受的恋爱游戏。

老舍不相信、也更不奢望她们在社会上能有多大作为。这使得注重文化批判的老舍恰好在当时最重要的伦理课题“妇女问题”上,证明自己缺乏现代人的文化眼光和现代意识。

结语

从伦理视域看待老舍的创作,更可以体现老舍特有的伦理关怀和贯穿其始终的道德感的价值。而理清老舍其家庭写作中的伦理观,既是对老舍异于同时代其他作家原因的探究,也是对他整体创作思想的进一步理解。

老舍的前期小说的家庭伦理书写给人们的启发点在于,为新时期和谐家庭提供了伦理学方面的思考。我们要恰当的处理好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文化关系,推动家庭关系回到彼此尊重,相互扶持的正常家庭伦理关系中来,以期实现健康美好的家庭图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