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太白湖文化名片:被李白称赞的“白衣尚书”

太白湖文化名片:被李白称赞的“白衣尚书”

时间:2019-05-21 05:48:48

相关推荐

太白湖文化名片:被李白称赞的“白衣尚书”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济宁7月3日讯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任城县县衙大厅的墙壁上,激情挥毫写下《任城县厅壁记》,赞扬济宁:“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那么,在甚少夸人的李白看来,这贤良之士究竟所指何人?为何得到如此之高的赞美之辞?

被称赞 “风流清高”“掩映天下”的不是别人,就是——东汉名士“白衣尚书”郑均。《东观汉记 郑均传》:“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关于郑均的史载其实并不是很多,据《后汉书》记载:“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相传,他的哥哥当任城县小吏,经常收受礼物,郑钧多次劝谏不听。劝说不成,郑钧决心用实际行动教育哥哥,便去给人家做佣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将挣得的钱帛悉数送与兄长。并说:“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哥哥大受感动,“遂为廉洁”。

他的哥哥去世后,没有留下多少遗产,郑钧又承担起抚养家境贫寒的寡嫂及其孤儿的责任。又有《东观记》记述:“均失兄,养孤兄子甚笃,已冠娶,出令别居,并门,尽推财与之,使得一尊其母,然后随护视振给之。”他对照顾寡嫂及其侄儿可谓尽心竭力,倾尽家财抚养。

郑钧在哥哥身上赢得了个“廉”字,在嫂嫂身上赢得了个“孝”字,老嫂比母嘛!于是,以“举孝廉”为己任的地方官员都很敬重他。州、郡官府招聘他出来做官,他却称病在家,不肯应召。东平郡守一定让他出山,派任城县令突然到他家里,好说硬逼,郑均最终也没有屈从。为了摆脱纠缠,郑均偷偷逃到濮阳躲起来。

公元78年,司徒鲍昱召他到朝廷做官,他不得不应召,司徒在东汉相当丞相的高位。但由于“直言”,郑钧和司徒的关系并不和谐。

三年后,公车(朝廷官署名)又特地征召他,升迁为尚书。皇帝面前,他的直道如矢、敢言直谏的脾气依然未改,好在皇帝不像司徒,肃宗刘炟喜欢郑钧的率直性格,对他十分敬重,多次采纳他的逆耳忠言。后来,郑均由于年老有病,主动请辞尚书职位,皇帝又授他议郎一职。他称病重,决然脱下官服,挂冠而去,回归任城故里。皇帝赐以衣冠相送。

元和元年(公元84年),皇帝诏告东平郡守,对回到家乡的郑均进行褒奖赏赐。皇帝诏书上的褒奖词是:“议郎郑钧,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皇帝称赞他青年时“安贫”、“恭俭”;任尚书时勤于政务,抱病工作;到了老年,愈加坚贞不移的“守善”,毫不对自己懈怠,从而保持了晚节。对他的人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赏赐他谷千斛,每年八月有长吏到他家中慰问,赐羊、酒。

第二年,皇帝对他给予了更重的超高规格的褒奖。这一次不是下诏委派地方官进行,而是皇帝不顾路途漫漫、舟车劳顿驾临任城,亲至郑均家中,当面赐其终身享受尚书的俸禄。郑钧已是无职白衣人,仍享受尚书俸禄,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近两千年过去了,在家乡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曾经建起的郑均庙宇和祠堂早已荡然无存,仅剩一条被叫作“白衣堂”的小街,那段载于青史的佳话也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今经过济宁多位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论证,郑均的故里就在太白湖新区的李家集村(旧时为东郑村又称郑均庄)。风景秀丽的太白湖又多了一张文化名片。这里的土俗仍旧间生贤良,风流之士依然清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