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甲骨文上的辉煌(九)——殷墟甲骨名人堂

甲骨文上的辉煌(九)——殷墟甲骨名人堂

时间:2021-08-15 09:57:39

相关推荐

甲骨文上的辉煌(九)——殷墟甲骨名人堂

今年距殷墟甲骨发现已整整1,回首细品其发现、破坏、保护的前50年,仍能感受到当时的风起云涌和波澜壮阔,以及事件背后参与者的众生相。

殷墟甲骨的发现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现代人恐怕无法想象。如果非要找个类似的事件来做类比,那非众多典籍中记载的"仓颉造字"方可比拟。《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38.1仓颉造字的传说

为何文字出现会有"天雨粟,鬼夜哭"的异象出现?

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的历史只能口口相传,技术的积累只能代代模仿,这种低效的传承方式,只能让真相不断衰减、谬误,甚至消亡。但文字出现后,世界的规律已经不能对人类关闭了,人类开始用文明的方式来书写历史、传承知识,故有"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之说。

作为中华文明的里程碑,甲骨文在三千多年前让中国成为世界的抢跑者和领先者;而在二十世纪初国弱民贫、屡受欺辱的中国,甲骨文的出现让中华上古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让民众找回了些许民族自信,其意义远远超过文字本身。

38.2甲骨文-中华汉字的肇始

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背后是一场集大师、学者、收藏家、古董商等为一体的盛宴,有很多名字值得我们记住。

1、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甲骨文发现和收藏第一人,出身仕宦世家,其祖父官至山西巡抚(从二品,省部级)、父亲官至四川成绵龙茂道(正四品,副省级)。

王懿荣青少年时泛涉书史,喜欢古书古物,不好治经(研究四书五经)。同治二年(1863)以议叙铨户部候补主事(议叙是清朝一种任用保举非科举人员为官的方式),王懿荣因其岳父黄熙庭在知县任内捐办天津海防有功而入仕。王懿荣曾参加过八次乡试,于1880中进士,后累功升至国子监祭酒。

38.3中国甲骨之父-王懿荣

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并开始收藏殷墟甲骨,通过古董商收购甲骨约1500片,不过其在世时只以收藏、鉴赏甲骨为乐,并未对外公布甲骨资料。

1900年,义和团攻掠京津,56岁的王懿荣任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七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人员仓皇出逃,王懿荣吞金自杀未果,与夫人谢氏和孀居长媳张氏一同坠井而死,谥号"文敏"。

后其友人刘鹗为其正名,天下人方知王懿荣为中国发现和收藏甲骨第一人。王懿荣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曾向清廷上《请重申旧章封禁天下古墓疏》)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国际上把发现甲骨刻辞的1899年称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38.4保护文物,留住历史

吐槽一下:笔者在网上看到诸如"八国联军兵临城下,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与儿媳妇一同自杀殉国"、"面对八国联军,他带着守寡的儿媳跳了井,世界从此承认中国的商朝"的标题,博得无数的阅读和评论,除了羡慕嫉妒外,心中更觉得恶寒。认真还原历史的文章没人看,夺人眼球、扭曲历史、娱乐至死的标题党却大行其事,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2、破坏者?保护者?--山东潍县古董商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山东潍县古董商才应是殷墟甲骨的第一发现者,没有他们主动上门求教,就不会有王懿荣鉴定、收藏甲骨的行为,甲骨文的认定工作可能还会延后很多年。

38.5早期殷墟发掘-一场古董商主导的闹剧

最早几批殷墟甲骨都是经潍县古董商转卖到收藏家手中的,有范维卿、范寿轩、范春清、赵执斋、王缉等多人,出场最多的是范维卿。潍县商人虽以挣钱为目的,但是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殷墟甲骨的作用。

不过由于甲骨暴利可图,潍县商人对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之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保密达九年,充分体现了商人狡猾逐利的一面。

3、甲骨文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作者--刘鹗

1900年王懿荣为国殉难,其子王崇烈入京处理后事。为偿还王懿荣生前欠下的债务,王崇烈把其父收集的千余块甲骨卖给甲骨文研究先驱、《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

38.6刘鹗照片(字铁云,被人尊称铁公)

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成《铁云藏龟》公诸于世,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在该书序中,刘鹗记述了王懿荣发现及收藏甲骨的过程,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赏析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在甲骨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铁云藏龟》一出,举世皆惊,当时不少学者半信半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炳麟)直指之为伪造,可见当时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降到了何种程度,难怪疑古之风能大行其道。不过随着众多学者的跟进研究,商代甲骨文得到了确认,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收藏家加入到收藏研究甲骨的行列中来。

38.7《铁云藏龟》及自序尾页

刘鹗博学多才,以小说和甲骨名扬天下,在数学、医术、水利、经商等方面多有建树,他家境殷实人脉广,力主"教养天下、实业兴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刘鹗从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可谓善举。但1908年清廷却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

4、甲骨四堂之首--罗振玉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以罗振玉年龄最长,接触甲骨文最早,而位列四堂之首。

38.8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合影

罗振玉(1866-1940),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对中国近代的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是那个时期最高产的学者之一。

罗振玉年轻时曾在刘鹗家任过家塾先生,后来与刘鹗结为姻亲,所以两人私交很好,罗振玉通过刘鹗很早就接触到甲骨文,刘鹗的《铁云藏龟》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出版。

38.9罗振玉刊印作品照片

1908年,罗振玉经多方探求,推断出甲骨出于河南安阳小屯,而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他在收集、保存、传播、考释及甲骨书法等方面居功甚伟。

不过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19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期间著述《殷墟书契》前编、续编等,并在王国维的协助下撰成《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4年,罗振玉协助溥仪偷逃至日本使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被当时人诟病为"汉奸"。

38.10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2年3月9日)

罗振玉一生评价毁誉参半,因经济原因经他手转卖日本的殷墟甲骨不在少数。他为人强势,甚至王国维自杀都与他有间接关系。

5、甲骨文断代者--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博学大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38.11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王国维与罗振玉也是姻亲,两人的政治主张、学术和生活轨迹多有重合,所以罗振玉研究甲骨文时,王国维多有参与,并引发了强烈兴趣。他从甲骨文中发现了商代诸王的排列,纠正了史记中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史记》的信史价值。其19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被誉为甲骨文发现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沫若评价说:"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

王国维之死备受争议,原因已无法得知,早期因罗振玉伪造其临终遗折,让人误以为其是"殉清(朝)"而死,目前学界主要认为王国维是效仿爱国诗人屈原投湖而亡的。

38.12王国维遗书

6、甲骨文第一部字典作者--王襄

王襄(1876-1965),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他于19出版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对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王襄曾在其著述中记载了他于1898年首先发现、鉴定、收购甲骨的经过。

38.13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王襄

笔者无意冒犯大师,但王襄在1898年时仅22岁,虽然出自文物研究世家,但当时尚在求学阶段(19毕业于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而金石学是门极其耗费金钱才能积累经验的学科,王襄家道一般(从其自述无法全部购买商人甲骨的情况可看出),所以其收藏甲骨可信,但说他是首先发现和鉴定者存疑,所以学界普遍认可王懿荣的历史地位。

王襄风骨出众,1937年日本侵华后,王襄长期失业,家庭生活困难,曾有古董商劝其将收藏的甲骨卖给日本人,但是其宁愿典当衣物家什也未出售。抗战后和解放初他陆续拒绝了各类商人和美国大学的求购意向,最终将所存甲骨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值得我们敬仰。

38.14《簠室殷契类纂》-王襄

7、甲骨文考释开山之作《契文举例》作者--孙诒让

孙诒让(1848-1908),近代经学大师、教育家。他于1904年出版的《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既释文字又考制度,开了古字考释与古史考证相结合的先例。其后所著《名原》则开创了以甲骨文考证古文字之先例,其方法、体例,开辟了古文字学研究的新途径。

38.15《孙诒让传》

8、国内收藏量第一人--刘体智

刘体智(1879-1962)民国官员、藏书家。刘体智家财殷实,喜欢收集各种古书古物,家中藏书达10万册之巨,文物收藏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是甲骨和青铜器的收藏世间罕有其比。他为人豁达,曾将自己收藏的殷墟甲骨拓印成册(《书契丛编》20册)赠予郭沫若、胡厚宣等人,为甲骨文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38.16刘体智(字晦之)藏书楼

刘体智共收藏殷墟甲骨28000余片,1953年全部出让给国家。据文物部门统计,现存我国大陆的殷墟甲骨共有9万余片,而刘体智收藏的甲骨占了近三分之一,是国内私人收藏甲骨最大的一宗。

38.17刘体智徐乃昌(旧藏)《吉金杂拓》

8、民国官方甲骨学者--董作宾

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是民国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创人。他在民国史语所工作期间,先后9次参加、主持或监督殷墟的科学发掘,为殷墟发掘做出了很大贡献。随后其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

38.18从左到右:董作宾、李济、傅斯年、梁思永(1931年)

1933年,他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甲骨断代学说,确定了甲骨文的十项断代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

9、文化巨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38.19毛泽东与郭沫若亲切交谈

郭沫若虽然是甲骨四堂中最晚研究甲骨文的人(1928年),但起点高方法新,高屋建瓴超越前人,1929年就出版了《甲骨文字研究》一书,真正为卜辞地理研究创立了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科学的方法。此后虽有学者继续开拓商代地理研究领域,但采用的方法皆本自于郭氏的干支系联法。

建国后,郭沫若担任大型甲骨文集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使甲骨文研究持续有效发展。

另外还有于省吾、李济、梁思永、胡厚宣、陈梦家、唐兰、容庚、陈邦怀、叶玉森、商承祚等一大批解放前就卓有成就的甲骨学者,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PS:仅做列举,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请多包涵)

38.20耿介敢言、忠诚学术-于省吾

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中外学者发表的甲骨文论著达数万种,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相比于其他热门学科(如红学、三国热),受关注程度和学者论文数仍少得可怜。虽然不在同一个领域,不可这样简单类比,但真实的历史明显不如虚幻的文学作品更受欢迎,这种现象笔者不予评价。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字,让中华文明之光光耀大地神州。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