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南宋才子的一首词 起首就先声夺人 最后13字更蕴含深远

南宋才子的一首词 起首就先声夺人 最后13字更蕴含深远

时间:2019-11-06 07:42:13

相关推荐

南宋才子的一首词 起首就先声夺人 最后13字更蕴含深远

深秋季节、朝寒夜冷,几场秋雨过后,更令人感到秋意萧瑟。枝头的残叶虽然一直坚守,终于难以抵挡西风的肆虐,在略显苍凉的月色下,飘飘荡荡地不舍而去。

但秋天的氛围却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中唐诗人刘禹锡有一次与白居易在一起饮酒赋诗,就写过几首关于金陵的诗歌,非常脍炙人口,也流传久远。后来有一位才子就深受启发,创作了一首词。下面分享南宋才子的一首词,起首就先声夺人,最后13字更蕴含深远。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宋代: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唯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邓剡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与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他30岁进士及第,之后并未入仕。文天祥起兵时,他也举家参加,厓山海战后,邓剡和文天祥被一起押往元都。

邓因病重,便留在金陵就医,文天祥则英勇就义。后来,邓剡撰文介绍了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并颂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邓剡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发誓坚决不替元朝卖力。他宁愿过着艰苦卓绝的生活,也不想向元朝统治者乞讨。这首词就是作者哀痛南宋之亡,前半阙以萧瑟景色,寓悲凉之感。

起首就先声夺人,雨过叶声寒,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先描绘出雨后初霁的场景,一场大雨过后,夕阳斜照、彩霞满天,平静的水面也被映照得格外明亮;江潮却变得汹涌,快速地漫过海滩后,又悄悄地退去,岸边只留下了少许的沙痕。

词人观察细致,刻画细腻,也彰显出他此时心情非常平静。读者正以为作者将会继续抒写江边的美景,可是接下来两句,却透出词人的沉重心情。

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词人顿时感到秋意袭人,正可谓一叶知秋。此时他忽然回想起自己与文天祥一起战斗过的日日夜夜,那时也正是秋天,他们一边欣赏着绚烂的秋景,一边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可是时过境迁,故人也早已作古,自己还在世间苟且偷生。他每次想到文天祥,心中就感到无比惭愧。词人刚才还比较平静,此时却万分激动。他悲怨地说,堪恨西风吹世换,词人痛恨贾似道之辈,促成了南宋之亡;也叹息自己的悲惨身世,如今不得不流落天涯。

贾似道是南宋末年的权相,他曾率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最后却大败而逃。虽然他后来被杀,却让南宋朝廷大伤元气,使得朝廷中的那些投降派更加有恃无恐,加速了南宋灭亡。

面对这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又恰值词人兵败被掳之后,其心情沮丧,眼里的景物也显得萧瑟。后半阙活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建康是六朝古都,也是烟柳繁华地,作为南宋朝廷精心修筑的坚实屏障,最后也依然无法阻挡蒙古南侵。

乌衣日又斜,令人感伤;燕入谁家来,暗指投降之辈。刘禹锡的诗中本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里的“飞入谁家”,并非入百姓家,而是飞入新朝。作者虽然不曾明言,而其意亦显然。

最后作者以景语结束全篇,更显得无比凄凉。“大雁、明月、芦花”,作者用几个秋日里典型的意象,就描画出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

明月令人思亲,大雁催人归乡,而凄清的芦苇在寒风中无助地摇晃,正好像这位国破家亡的词人,无比愁闷和彷徨。

纵览邓剡的这首唐多令,意象丰富,表达含蓄,却令人咀嚼不尽。作者先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秋景图,却反衬词人悲凉的心境。后面化用刘禹锡的名句,但并没有沿袭原意,而是很有新意,不仅表达出对旧主的怀念,而且更鞭挞了那些口是心非之徒。

虽然作者非常清楚,日月轮转、季节更替,大自然中有其客观的运动规律,人类社会也会出现朝代更替,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词人身处其中,一时间难以在感情上接受,而且最主要的是文天祥和无数先烈已经牺牲,他岂能背信弃义。所以最后13字,就非常恰当地反映出作者的复杂心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