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俗语“父不进子房” 后半句说尽寻常人的无奈心酸 可惜少有人知

俗语“父不进子房” 后半句说尽寻常人的无奈心酸 可惜少有人知

时间:2021-05-24 05:43:12

相关推荐

俗语“父不进子房” 后半句说尽寻常人的无奈心酸 可惜少有人知

古代是个非常压抑的,不论做何事,都是满眼的规矩。皇帝有皇帝要遵守的规矩,大臣有大臣需要遵守的规矩,到最后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如意。

尤其是宋明理学兴起后的儒家,在规矩礼教上桎梏世人,要求世人恪守其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直写作吃人二字。

因为古代的规矩,就衍生出了不少的俗语,比如说“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这句俗语是何意思呢?

父不进子房

父亲不会进入子女的房间,可能大家看这句话时候的理解是父亲要尊重儿女的隐私,尤其是儿女成婚之后,女子出嫁搬出去且不说,儿子娶妻之后,夫妻居住在一间房内,父亲自然要有所避讳。

但这并非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而是说父亲乃是长辈,只有子女前来拜会父母,晨昏定省的道理,而没有父亲前来找寻呼唤的道理。比如说《红楼梦》中贾政每次叫贾宝玉,从来都是派遣下人传话,从来没有自己亲自前去过。

这句话的意思,本质上是在强调父子之间的纲常伦理秩序,不可违背。

官不入民宅

官员不进入百姓的宅邸,这是为何呢?在古代,官员有父母官之称,即民之父母的意思,因此就尊卑关系而论,官员是尊于百姓的。

官员对于百姓来说,是值得敬畏的,因为官员本身具有的权势,即便是如海瑞一样的清官,同样会引起百姓们的敬畏。何况历史上可是有不少的贪官污吏的,号称是“破家县令”,“灭门令尹”。

这又要说起古代的地域问题,古人的宗族观念很强,因此皇帝委任官员的时候,担心他会在家乡培植势力,通常不会将其派回自己家乡任职。

古代的官吏对自己的乡亲,还会有收敛,但是对于几年轮换的州郡,就有上下其手的可能。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员上门当然是畏惧不已,战战兢兢。

而官员会上门的地方,往往是当地的士绅,殷实之家,因为古代皇权不下乡的性质,官员治理地方是要依靠这些士绅的,比如说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就需要官员出面来联系士绅。

对于士绅来说,官吏上门,肯定是要他们出钱出力,自然不会高兴见到,士绅没有官身,自然算是百姓。

此外,官和民之间是有上下尊卑关系的,彼此之间要恪守规矩,因此,官员是不能随意出入于百姓的宅邸的。

扶摇觉得,儒家的规矩,先秦时代的公羊派尚且可以称道,但是宋明理学,用一无是处形容毫不为过。国家社会需要秩序不假,但是并不需要不合时宜的秩序,宋明理学强调的规矩已经过于苛刻,是在压抑人性。

这句俗语在当时可能是在反应社会生活,但是如今看来,实在道尽了寻常人的无奈心酸,在理学桎梏下无所适从的境遇,可惜少有人知。

显然这句话已经不合时宜。

你如何看这句俗语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