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湘潭农民建农具博物馆 留住农耕文化

湘潭农民建农具博物馆 留住农耕文化

时间:2021-11-27 18:23:14

相关推荐

湘潭农民建农具博物馆 留住农耕文化

贺铁强和他收集的各式传统农具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 陈旭东

石磨子、“谷推子”、纺车、织布机、木制粮仓、脚踏水车、斛……湘潭县射埠镇高丰村有一个民间博物馆,收藏了各类传统农具。博物馆的主人是当地村民贺铁强。20多年前,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农村旧农具,至今已收藏100余种600多件传统农具和农村老物件。

农具里的农民智慧

9月20日,我们来到贺铁强家中。农具博物馆就设在他家的地下架空层,面积约300平方米,里面整齐摆放着600多件农具,涵括了农耕生产用具、用水灌溉设施、谷物加工器、生活制品、手工艺品等类别。“你瞧瞧,这个织布机小巧精致,且结构完整,现在都还能使用。我在小时候曾见人用过,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贺铁强手指着一件完整的织布机介绍。

58岁的贺铁强在农村长大,对农具有深厚的感情。“我从2000年开始收集农具。当时,人们开始不再使用木制传统农具,而是用机械化的现代农具,一些农民将传统农具丢掉或当柴烧了,我觉得很可惜,就花钱买下来。收集了几件后,又想着收集更多的农具,就这么一步步到现在。”贺铁强说,如果再不保存这些传统农具,后来人就再也无法见到它们了。

“就比如这个木制的农具,我们当地人叫它‘谷推子’,专门用于谷物脱壳的,以前在农村经常见到。过去我家很困难,买不起‘谷推子’,收了稻谷后,都是花钱请人用‘谷推子’把稻谷脱壳。”贺铁强说,“谷推子”依靠人工提供动力,帮稻谷去壳,再利用大米和谷壳重量不一样的原理,风一吹,就可以将两者自动分离,可见农民的智慧。

自办农具博物馆

一生务农的贺铁强,是农具陪伴了他。为了能收集这些农具,贺铁强四处打听,只要听说谁家里有老式农具,不管多远他都会赶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贺铁强听说邻镇一农户家还保存着碾压布匹染料的踩石,重达500公斤,十分罕见。他连忙请了拖拉机师傅赶过去,把这个“宝贝”收了回来。“每次找到一件完整的农具,我就非常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每当收到已经损坏的农具,我都要想方设法把它修好。”贺铁强说,有一次村民帮他打听到一架木质脚踏水车,这种水车是以前农村的灌溉工具,但是收回来之后,发现这架水车一些部件缺失,无法正常使用,于是贺铁强又四处到乡村寻找水车部件,很难找到的部件就请木匠师傅重新做一个,最终把脚踏水车修复好。

经过不断收集,贺铁强收藏的农具和农村老物件越来越多。,贺铁强的新楼房建成后,他把地下架空层专门用于存放旧农具,并且制作了陈列架,将农具分类摆放。去年,他家地下架空层终于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农具博物馆。

想要留住农耕文化

贺铁强收藏农具全靠自己务农的收入。这些年为了收集旧农具,他花费了不少钱,每当手头紧,又遇到比较好的农具时,他只能向朋友借钱,等手头有钱了再归还。不少朋友、邻居知道贺铁强在收集正在消失的农具,也主动帮忙收集。 “这个纺车是朋友送来的,这个木耙也是别人给我的。”贺铁强说,他打算继续收藏各种农具,充实博物馆。

最近,贺铁墙又收集了大小不同的石磨子、利用水流带动碾子磨制面粉的碾子筒车等,博物馆中的农具越来越多,甚至有的连他自己都没见过。“就拿这几个大小不一的斛来说,我以前没见过,只知道这是农村的量具,现在正在查资料慢慢研究。”贺铁墙说,等他把全部农具研究透彻后,将为所有农具编号,再制作铭牌,写上使用方法和用途,供人参观。“我还打算让参观者可以现场操作部分农具,让他们在体验传统农具时,能更好地了解我们传统的农耕文化。”贺铁强说。

【来源:湘潭在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