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世界邮展小课堂」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

「世界邮展小课堂」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

时间:2022-01-10 04:12:03

相关推荐

「世界邮展小课堂」古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

说起高山流水遇知音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在武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品牌中,知音文化是最悠久、最具代表、最有影响的文化,也是武汉地区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中国世界集邮展览在湖北武汉举办,相逢湖北,就是缘分;热爱集邮,更是知音。

今天,我们聊一聊知音文化,聊一聊武汉的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月湖之滨的古琴台

谈及古琴台,不得不提一个成语——高山流水。该成语典出《列子·汤问》,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先秦时期的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已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

千百年来,俞伯牙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关键是,他们的知音情谊,令人心仪向往,因而成为华夏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元素。也正因此,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古琴台公园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此后历代毁建相续,最近一次重建为清朝嘉庆初年,由湖广总督毕沅主持,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问世。光绪十年(1884),晚清著名学者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才艺双杰的大杂家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

道光三年(1826),时年78岁的岭南才子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因眷恋琴台,特地到此一游。老先生盘桓间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题吟。孰料随员考虑欠周,未曾备下大笔,仓促中有人即束竹叶以代之。性情中人宋湘似乎正中下怀,当即用竹叶束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写将起来: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伯牙会子期的人像连体石雕

古琴台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和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尊伯牙会子期的人像连体石雕。年迈的俞伯牙腰佩短剑,躬身向前,伸出双手接住老樵夫打扮的钟子期,既似翘首以待的久别重逢,又似喜出望外的一见如故,身后立着双手捧琴的侍女;钟子期身板笔挺,热情中不乏矜持,感动中不见卑微。

《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之一——古琴

9月26日,中国邮政和奥地利邮政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古琴”邮票由中方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背景图案为湖北汉阳古琴台旧址,选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南阳陈敬翔绘制“琴台古韵图”局部,以及古琴台碑廊内清代书法家宋湘《琴台题壁诗》碑刻图局部。

《马拉松》特种邮票首发纪念戳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31日,“迎邮展健步走”—《马拉松》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武汉古琴台公园举行。古琴台主题再次成为焦点,成为纪念日戳“斌斌跑汉马”的背景图。

编辑:陈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