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聊杜甫 七岁就吟诗 不愧为“诗圣”

聊杜甫 七岁就吟诗 不愧为“诗圣”

时间:2019-03-05 11:12:18

相关推荐

聊杜甫 七岁就吟诗 不愧为“诗圣”

图片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杜甫呢,出生在书香门第,并且出身名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呢!孔庆翔说: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杜甫在世时,籍籍无名,即使在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乃至死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依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是随着杜甫的背影与人世渐行渐远,才形成了“千家注杜诗”的局面。

杜甫长到七岁时,除了洛阳的二姑母,对他的性格形成和才华启蒙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他的爷爷——杜审言,在整个家族之中,杜甫念念不忘的,经常用这个人来激励自己,这个人就是杜审言,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杜审言在唐初诗坛的地位。这位显赫一时的老人平日吟咏诗句、赏花抚柳,历经风霜岁月的脸庞虽然布满着深浅不一的皱纹,但并不因此而显得老迈,反更可一窥当年的风采。年仅七岁的杜甫活泼可爱、聪明乖巧,和爷爷一老一少正好可以互解寂寥。

爷孙俩的足迹遍布书房、花园。每天大约有半天的光景,他们聚精会神地坐在书房里,各占一隅,捧着自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偶尔,小杜甫遇上生涩难懂的词句时,就跑到爷爷身边,毕恭毕敬地请教爷爷。每每这时,爷爷便笑嘻嘻地抚着胡子,详细为他解释。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本应该与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孩童,整日埋首于文字之间,竟丝毫没有觉得倦怠,反而兴趣越来越浓,书籍越看越多,又有这样一位文才济济的爷爷在身边指导。

日子一久,杜甫对于文章诗作的评价鉴赏慢慢有了自己的见解,这见解是杜甫在阅读和思考之上得来的,与众不同且自成道理。 杜甫七岁那年的一天,爷孙俩在花园里散步。爷爷想考考小杜甫,于是问他:“前些时候爷爷教你的作诗赋的要诀以及读书的方法,你都牢记了吗?” 小杜甫回答:“爷爷说给孙儿听的每句话,我都牢牢记在心里,不会忘记的,请爷爷放心。”“对了,”小杜甫又说,“我遵照爷爷的教诲,自己做了一首诗。前天,我在花园看到榆树的枝头上栖了一对鸟儿,它们的羽毛非常漂亮,在阳光下好像闪着五彩的光芒。我站在树下看了它们很久,回书房的路上,我想起了爷爷告诉我的关于凤凰的传说,于是就把这五彩羽翼的鸟儿当作凤凰,然后做了一首诗。”

杜甫小时候的第一首便是这首凤凰诗:凤凰出东方,翱翔于四溟。凤鸣如箫笙,凤舞天下平。

杜审言听这首诗后十分高兴,小孙儿这么年幼就才思敏捷,懂得随时随地发现作诗的素材,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嘛! 此后,杜审言怀着一种望孙成龙的心情,更加毫无保留地倾箧相授。这段幼年生活奠定的基础无疑是日后使杜甫成就不朽诗篇的关键。 当然,小杜甫的才思敏捷也为亲朋所称赞,他们一致认为,也许有一天,杜甫也会像他爷爷一样,显赫一时,在文坛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众人钦羡仰慕的对象。当然,杜甫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是成功了。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杜甫不仅成为后代尊崇不已的文学大家,还成了诗歌王国里的至尊。在这个国度里,他拥有大片光明绚丽的领土,后世诸儒文人纷纷匍匐在地,甘心做他的臣民。 杜甫的幼年是他一生里最安定、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期。他没有生活压力,不必负担家计,也不需肩负任何责任,每天的生活就是随着爷爷漫步园中,谈天说地,要不就是在书房里勤读用功,苦心治学。年少的杜甫一心向学,很少冶游作乐,他的恒心和勤奋,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杜甫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他少年的时候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发展,他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差,生活一天比一天凄惨,在他晚年的日子更是,这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凄惨二字”,正是符合杜甫的晚年的写照,从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中,很大程度的反映了杜甫的晚年生活,小编读过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后,不由得开始心疼杜甫,好歹也是出身·书香门第,怎会落得如此凄惨,和李白一样的怀才不遇,相比正是因为如此,两个凄惨的人,两个流浪在外的人,他们之间,才产生了许多的共同话题,两人才因为有同样的遭遇,有同样的苦楚,有同样的话题,两人才之所以交好的吧,“李杜”二人真的是悲惨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