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湖南长郡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长郡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24-04-02 00:43:51

相关推荐

湖南长郡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长郡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和稀缺的。

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作为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时的俯视平民、怜悯平民,而是平视加仰视。近距离的平视,使得平民特别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以从未有过的细腻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只有像柳青、梁斌、浩然这样真正熟悉农民、热爱乡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样的深情描绘出蛤蟆滩、千里堤、白洋淀、东山坞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时代风云之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梁生宝、朱老忠、萧长春这些人物确实比实际生活中的农民更高大。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

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红色经典符合毛泽东关于文艺“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仅体现于主人公精神气质的方面,也表现在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美学境界的超越性:读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静不等于杨沫,或江华不同于马建民,知道了真实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样险峻,琼海的“南府”有别于电影或舞剧里的境况,也还是喜欢陶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因为作品将大家导入了一种更美好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材料二: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思想启蒙犹如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的希望。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毛泽东也曾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因为一代新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成为了中国的道路。

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中国才有希望。”后来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才没有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

《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

(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为时代和受众所欢迎的红色经典,拥有和当下许多文艺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B红色经典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并不矛盾,前者在今天也能近似地理解为“团队精神”。

C.红色经典虽然在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有所虚构,但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的主导下,依然吸引着广大读者,魅力十足。

D.五四爱国运动最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思想意识的逐步转变,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红色经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现为描写平民时视角发生转变,在作家身上表现为对平民及其所在环境倾注真感情。

B红色经典中,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

C.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

D.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陈乔年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红色经典”特征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19创作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叶圣陶1924年创作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因军阀混战而举家逃难时种种可笑又可鄙的行径。

C.1959年柳青的《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D.播出的电视剧《潜伏》,讲述1945年国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敌人军统机关的地下党的故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3分)

5.有人认为,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完全相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她有些厌倦地说:“有时候,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地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讲述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成全对方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烫伤手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德丽雅甘心为爱付出,乔懂得体贴感激,他们之间善意的谎言,让爱显得素朴而真诚,令人读来感动。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7.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8.欧·亨利小说的特点是常常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我们称之为“欧·亨利笔法”《爱的牺牲》也用到了这一笔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小说的结尾。(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昔赵文王喜剑,历三年,赵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B.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C.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D.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王,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或诸侯立为继承者的嫡子。《诗经·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之。

C.庄子,姓庄,名周,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学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D.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称权力出于神授,自己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庄子智慧出众,赵文王喜好剑术,导致国家日衰,太子悝很忧虑,以千金请庄子帮忙劝诫赵文王。

B.庄子擅长剑术,他对赵文王说自己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他为“天下无敌”。

C.庄子劝谏讲究方法,以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剑,直接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是天子之剑。

D.庄子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要运用“天子之剑”来匡诸侯、服天下,这实际体现了庄子治天下的“清静无为”思想。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3分)

(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3分)

13.选文中庄子是如何劝谏赵文王的?(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一句的“连”字,形象地写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气蒸腾与天相接的特点。

B.三、四句“飘飖”与“恍惚”对仗工整,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

C.“轻帆不用楫”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乘舟体验大为不同。

D.诗歌由眼前景开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了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

15.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诲子贡,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承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______。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________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__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一脉相通 物是人非

B.源源不绝 博采众长 一脉相承 物是人非

C.源源不绝 兼容并蓄 一脉相通 物换星移

D.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一脉相承 物换星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果皮上的白霜一点儿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分)

四、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继“佛系”“丧”之后,“躺平”成为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宋儒吕祖谦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以上言论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广大民众的觉醒”“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错,材料二第四段有阐述。)

2.B(“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错。材料一第二段有阐述。)

3.C(是最贴近红色经典概念的作品。)

4.材料二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先引用海涅的名言点明《觉醒年代》的好看在于其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接着从思想、新人、普罗大众的觉醒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觉醒年代》好看的重要原因;最后从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角度阐述《觉醒年代》好看的原因。(每点1分)

5.同意。材料一,材料二都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思想性:红色经典有平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觉醒年代》关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觉醒的过程。材料一,材料二都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红色经典的人物鲜活有魅力;《觉醒年代》人物塑造真实立体,可信可亲。不同意。材料一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包括工农兵立场、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材料二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的叙事线索和背后的内在核心,包括从思想觉醒到新人觉醒再到大众觉醒的过程。材料一是从整体上谈红色经典作品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只谈了《觉醒年代》这一部剧成功的原因,所以二者并不相同。(表态1分,分析部分,只要结合材料,看法明确,言之成理即可给3分)

6.B(德丽雅“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错误,由下文“‘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可知文中并没有交代德丽雅因辛苦而委屈这一点,“供认”也提示出,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7.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泣。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要有文本依据)

8.

9.D(“以燕豁石城为锋”是说“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以……为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四句句式一致,各自独立成句,排除C项。所以正确选项为D项。)

10.C(“春秋时期”错。庄子是战国中期人。)

11.B(“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错。根据原文“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可知赵文王称赞的是庄子的剑。且庄子并非真的拥有如此高超的剑术,他是为了劝诫赵文王而进行的夸张,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

12.(1)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七天,从中挑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乃”,于是,1分;“校”,使……较量,1分;“奉”,拿,1分) (2)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一”,一旦,1分;“封”,边境,1分;“宾服”,归顺,服从,1分)

13.庄子以剑术为切入口,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言之有理即可给2分)

14.B(“体现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错。本诗是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这首五言古诗在布局与音调的变化上均与近体诗的律诗有明显的不同,可从押韵上看出不是律诗。)

15.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一点给1分,只答艺术手法不结合文本分析不给分)

16.(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17.D(源远流长:指河流的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源源不绝: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此处根据前面的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有很久远的历史渊源,应用“源远流长”。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应用“兼容并蓄”。一脉相通:事物之间互相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一脉相承:由同一血统、派别传下来。泛指思想、文化、学术等的继承关系。此处强调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的继承性,应用“一脉相承”。物是人非: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物换星移:节令变化,时间推移。此处根据前面的“时光流转”可知,应用“物换星移”。)

18.B(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文化习俗应该先“植根传统”,再“不断创新”;二是成分残缺,“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缺少主语,应将“使”去掉。应改为“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A项,不合逻辑,文化习俗应该先“植根传统”,再“不断创新”。C项,成分残缺,“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缺少主语。D项,暗换主语,“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的主语不是“人们”。)

19.将节日文化习俗比拟为人的面孔,(1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的道理。(1分)

20.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1分)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l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角度去分析原文的好处。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21.都摆列得那么好看(1分) 荷花虽久已残败(l分)

[第一处前文提到“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后文提到“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横线处应填写水果摆放的相关句子,很明显是摆得好看,所以第一处可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之类的句子。第二处前文提到“到北海去划船”,横线中应填划船时所见,横线后的转折词“可是”是关键信息,可是还有荷叶“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说明前文是在惋惜没有荷花的清香,联系文段描述的是北平的秋,可推出横线处应填“荷花虽久已残败”之类的句子。(意思相近即可给分,每句1分)

22.【参考立意】

“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起而行,“涨”青春姿势,壮时代声威。

【写作指导】

材料可以分为两层解读:第一层陈述“躺平”现象,三个“有人说”,表达出“躺平”现象背后的种种心态,这让考生对“躺平”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与思考;第二层是引用曾子、宋儒吕祖谦、程民生教授三人的话,用意明显,对“躺平”持否定态度,引导考生以正能量立意。所以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彻底否定“躺平”,结合材料,置于时代背景,联系青年身份,论述“躺平”危害,站在“青年和时代、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辩证看待“躺平”,正视“躺平”族处于困境的现实,一分为二理性看待一部分人降低欲望,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对“躺平”做出理解性支持。只要“躺平”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种淡泊的人生选择,也是可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