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 廉颇对白起 最后谁会赢?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 廉颇对白起 最后谁会赢?

时间:2023-04-06 05:25:25

相关推荐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 廉颇对白起 最后谁会赢?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知道,它经常被那些经验丰富的人,拿来呛年龄或资历比不上他们的人。其实我觉得这个成语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拿赵括之败,来说没有经验却又满嘴理论的人必定遭遇失败,这是不对的。成语故事与历史小说差不多,虚构的部分不少,如果光拿成语故事来对历史夸夸其谈,这样的人又比纸上谈兵强得了多少呢?

赵括并非不懂兵,曾在阏于打败秦军的赵国名将赵奢是他的父亲,从小熟读兵法的赵括,与父亲议论兵法时从未占过下风。他长大后更是以为自己用兵天下无人能敌,可在长平之战中,这个得意洋洋的将领指挥的第一战就遭遇了惨痛的失败,难到理论知识就真的比不上实践经验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长平之战前,老将廉颇对阵的对手并非战神白起,而是秦国第二梯队的将军王龁。赵国换上赵括后,秦王立刻秘密地把主将换成了白起,还亲自到河东征发所有年满15岁的男子补充进前线的军队,赵括与廉颇面对的敌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些事经常被人忽视,可它们对战局的走向起了关键性作用。

鼓动赵国换将其实是秦国的阴谋,秦人故意派间谍到邯郸向赵国贵人们宣扬说:“廉颇老而无用,秦国最怕的还是马服君之子赵括!”赵王听说到了这些话后,立刻就把廉颇撤了下来,换上了赵括,然后长平之战中赵军45万精锐在赵括的率领下一去不回。

这个阴谋只能说明秦军不想与廉颇交战,并不能直接从侧面印证赵括不如廉颇,我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赵王与廉颇的战略思想就有冲突,赵王要求赵军主动出击,而廉颇主张被动防御。在长平之战前的战场中,廉颇虽然被王龁打得一败再败,赵军虽然各方面的损失都很大,但得益于廉颇的龟缩战术,秦军没有机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结束战斗,战事逐渐陷入了僵持状态。赵军前线遭受巨大损失的责任,全被赵王硬塞到了廉颇头上,他因此对廉颇怒不可遏。

我们也不难知道赵括是个进攻派,不然的话,赵王即便是再无能,也不至于听别人几句话就坚定不移地相信了廉颇不如赵括。他一定是因为自己本来就不看好廉颇,本来就更看好赵括,秦国间谍的话只是让他进一步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于是赵王换上了血气方刚又自满自信的进攻派赵括,这就代表前线僵持的局面会被打破了,赵括必将与秦军通过决战的方式结束战斗,这是秦军想要看到的局面,同时也是赵国大本营想要看到的局面。

前面已经说过,赵括被换上之后,秦王秘密给了秦军援助。此时的赵括还以为秦军主将仍是王龁,还以为秦军是一支未得到补充却又早已在之前的战斗中疲敝不堪的罢旅,赵括此时有轻敌之心也属正常,所以他刚到任就“不知死活地”与秦军决战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代人看历史用的是上帝视角,我们只注意到了乳臭未干的赵括竟敢与久经沙场的白起决战,又有几人注意到赵括并不知道他的对手是白起,也不知道秦军已经补充进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援军。这当然属于秦赵之间间谍水平的差距,秦国的间谍战一直玩得“很6”。

再聊聊长平之战的大略,赵括令赵军主动出击,秦军佯装失败,于是赵括全军出击追逐秦军,结果逐渐进了秦军的包围圈。秦军包围赵军后竟然在赵军营地周围建要塞,用军事工程把赵军包围了,你说赵军能冲得出去吗?赵军粮道也被截断,断粮四十余天后赵军40万人投降,全部被秦军坑杀。加上战斗中死去的5万人,赵军共损失45万人,赵国青壮年男子全部战死。

长平之战赵括当然要负主要责任,这是不容争议的,但有个人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因为这个人,即便是让廉颇对阵白起,也必将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我敢这样断言。这个要负另一半责任的正是在大本营指手画脚、无脑干预前线战事的赵孝成王,他可真是个“人才”。

古代帝王遇到重大的战事,派遣将军出征时,帝王要亲自跪着给将军推一段距离的车,帝王还要说:“国门以内的事就交给我,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全权决断!”

你这赵孝成王,自己不懂战略就算了,你干扰别人将军的决断干什么呢?

廉颇采用龟缩战术怎么了?会承担多大的损失,战局的走向会往哪儿,久经沙场的廉颇难道心里没数?你何必对他指手画脚、教他做事呢?

不论是廉颇还是赵括,在前线指挥时都要承担来自赵王的巨大压力,廉颇不听赵王的,结果被撤了职,有这样的前例,赵括还敢不听赵王的吗?若没有赵王给的巨大压力,赵括怎至于刚统兵,主将座位还没坐热就决定决战呢?

赵王在外交上做出的错误决策更是直接注定了赵军必败的结局。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六国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为何赵国遭此困境六国会选择作壁上观。

其实赵王换上赵括的同时,就不顾国内的一片反对声,派使者去秦国请和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赵王特意选了自己最尊宠的人去秦国缔结联姻。

联姻可是大事!在别人看来,这表示赵国将要与秦国结盟。

古代也是有“大使馆”的,六国都在咸阳有使者,秦王故意召开无数场盛大宴会,请来各国使者、宾客,他牵着赵国贵人的手一同向列国宣布:“战事即将结束,秦赵即将联姻、结盟,现在正商讨战后事宜!”

六国使者见赵国派大贵人来秦国缔结和亲,就对秦赵联姻、结盟之事深信无疑了,消息立刻传遍天下,还有哪位诸侯再愿意派兵援助赵国呢?而没有诸侯的援救,赵国必将失败,且必将陷入众叛亲离、与秦国单独决雌雄的尴尬局面!

所以换上了廉颇又有何益?君主干预前线主将的决策从来都是大忌讳,不仅在国家层面,在企业、团队层面也是这样,一线做事的人最了解实情,最容易做出正确决定,而后方不知实情、技艺不精的人总喜欢干扰前方的决策,这必将导致出问题,可最后背锅的,又都是一线工作者。

不读《资治通鉴》的话,就必将认为赵括该为长平之战背负所有责任。只有通过读这种编年体的史书,你才能知道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过程中各国君主之间的对抗,和将领之间的斗智斗勇,还有战争结束后对局势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读史书没用,这些人不知道,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爆发着无数起“长平之战”。有人通过诱饵把对手引入了包围圈,有人步步为营将敌人围困得水泄不通,有人不懂大局扰乱决策,有人傲慢轻敌结果中了别人的陷阱。

史书中的许多典型案例,可以在我们决策时当作优良的参考,读史可以明智,这套《资治通鉴》精美且质量很高,有白话文和文言文注释,阅读起来没有障碍,点击上方链接即可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