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南京博物院:精致与奢华的西汉——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国宝

南京博物院:精致与奢华的西汉——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国宝

时间:2020-03-10 21:33:43

相关推荐

南京博物院:精致与奢华的西汉——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国宝

#走进博物馆#江苏是我国比较富庶的地方,历代的开国皇帝都将自己最亲近的家属或者子侄封在这里,刘邦建立西汉后,就曾将自己的堂兄刘贾、侄子刘濞等封在江苏。汉景帝时又将儿子刘非封为江都王,管辖江苏。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发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西汉墓地,虽然墓葬被盗掘过多次,但依然出土了金缕玉衣、鎏金铜鹿灯、铜鼎、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暗花纹铜铍、玻璃编磬、银璧等上万件文物,这些文物也成为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示汉代风采最精彩的一部分国宝。下面我们一边欣赏国宝,一边讲述这些国宝背后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登基,此时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西汉朝廷封分了许多的刘姓诸侯王,致使一半的国土都掌握在诸侯王手中。诸侯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开矿、铸造货币,而且不用缴一分税,尤其是江苏的吴王刘濞,又是开铜矿又是开采海盐,日子过的比皇帝刘启不知要强多少倍。并且刘濞在封地内免除税赋,豢养死士,招降纳叛大有不臣之心。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实施了一些削藩政策,惹怒了刘濞,他在公元前154年联合楚王、赵王等诸侯王发起七国之乱。当时只有15岁的五皇子汝南王刘非主动请缨,请求前去平叛,汉景帝将他封为将军,随周亚夫前去平叛。在平叛战争中立了大功的刘非在战争结束后,被改封为江都王,管理吴王的属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大部。

大云山汉墓的发掘现场

刘非在位27年,尽忠职守,配合景帝、武帝治理地方。在他的带领下,改变了王室成员狂妄骄奢的风气,使各诸侯国的权力逐步回归中央。公元前129年刘非去世,儿子刘建将他墓葬在盱眙马坝镇早已建好的陵墓中。

初,一伙盗墓贼在盱眙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盗掘古墓时,发生了四死两伤的惨烈事故,当地公安和文物管理部门很快介入,由此一座埋藏了2000多年的汉代宝库被开启。随后南京博物院和盱眙县人民政府投入巨资,对大云山汉墓进行抢救性挖掘。这座墓葬占地25万平方米,周边曾有500米见方的范围被围墙围起来,里面有密集的建筑遗址。大云山山顶有一片水塘,叫龙塘,被盗的墓葬就在龙塘下面,有人说这是为了防盗,专门修建的水塘。

大云山汉墓的墓道

然而当考古队抽干水塘进行发掘时,在池塘的底部却发现了许多东汉至西晋的挖掘工具,原来水塘并不是什么防盗设备,而是大大小小的上百个盗洞下雨后形成的积水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掘,清理出三座大墓,11座陪葬墓,以及两座武器坑和两座车马坑。虽然墓葬被盗掘破坏的非常严重,但是由于外廊坍塌,下面的文物躲过了盗墓贼的毒手,保留下许多铜器、漆器和少量的玉器、金银器。其中铜器最多包括各种生活用具、兵器、乐器以及鎏金错银的装饰品;漆器大部分是盛放化妆用品和沐浴用品的盒子;玉器、金银器都是饰品。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一号墓是“中”型的巨大墓葬,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并且棺木四周有用金丝楠木制作的多层方框形椁室,这种丧葬习俗有关好听的名字叫“黄肠题凑”。在被破坏的一塌糊涂的黄肠题凑中,考古队发现了金缕玉衣的残片,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是西汉帝王级别的陵墓才能使用的葬具,只有高等级的诸侯王才有资格用,但是必须要经过朝廷特赐才能使用。所以专家们结合其他证据推断出墓主人是江都王刘非。因为在锁定的三位诸侯王中,吴王刘濞、第二代江都王刘建都因为谋反而自杀,不可能获得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的葬具,即使是自己生前准备好了,后人也不敢私自使用这样最高级别的葬具。

黄肠题凑的图解

发掘的结果显示1号墓和2号墓是一座同冢异穴夫妻合葬墓,8号墓也是刘非的一位王妃的墓葬,其他11座墓葬是刘非其他妃子的墓葬。其中8号墓在古代就被被盗掘一空,2号墓在最近几年被盗掘过,出土了金缕玉衣的残片和一座玉棺。与以往认为的玉片是贴在棺木外面的观点相反,其实玉片大多数是贴在棺木内侧的,这样才符合汉代用玉的观念。古人认为使用金玉能够使人的精气不会外泄,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玉石更接近身体才能起到“防腐”的作用,玉棺的玉石贴在里面才能起到和金缕玉衣一样大的作用。在其他一些陪葬墓中也出土了少数几件精品文物。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玉棺(修复的),南京博物院收藏

虽然大云山汉墓遭到了无数次的盗掘,但是依然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将西汉王朝的精致与奢华展现在后人面前。下面就随我看看盱眙大云山汉墓都出土了那些国宝。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最具分量的国宝除了玉棺之外,我觉得还有编磬,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古代出土的编磬多了去了,为何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就是国宝?这是因为这套编磬不同于常见的石质编磬,它的材质是玻璃,这种玻璃不同于现代的钠钙玻璃,它的成为是铅钡玻璃。铅钡玻璃的特点是不易碎裂。古人为了烧造出和玉石相似的效果,所以并不追求铅钡玻璃的透明性。当考古人员坍塌的外廊墙根发现这套编磬时,它隐隐发出绿色的光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仅如此,编磬架上部还装饰着用鎏金铜制作的镂空云龙纹,在一大团云龙纹中间还镶嵌着一块外径为14.2厘米的银璧。银璧正面錾刻着鹿、狼、虎、鸟首神人等纹饰,背面是流云纹合体的云龙形象。这样的银璧在编钟上也有,这应该就是《礼记》中记载的装饰在打击乐器架子上的“璧翣(shà)”。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装饰在编磬、编钟架子上的银璧

这套编磬共有22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长69厘米,重11.3公斤。可惜的是部分编磬破碎了。考古人员感觉这些编磬的分量明显比石编磬轻,于是仔细查看,在编磬中间发现了一些气泡,于是怀疑它们是玻璃做的。通过对碎片的检测发现,其成分中含有49%的氧化硅,34%的氧化铅,14%的氧化钡,这就是我国特有的两种玻璃中的铅钡玻璃。据记载用铅钡玻璃制造打击乐器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这种玻璃的烧造难度很高,所以发展缓慢,只有皇家才掌握烧制技术。文献中记载西汉宫廷中用玻璃编磬,但是后人都是只闻其名,谁也没有见到过实物,这次算是见到了真正的玻璃编磬。

玻璃编磬架子上装饰的云龙纹以及银璧,南京博物院收藏

为了修复玻璃编磬中国人民大学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的王子初教授带领学生,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复原出了这套玻璃编磬。,人们用这套玻璃编磬成功演奏出《欢乐颂》,在场的每一个人清楚的听到它能够发出清脆的“哆来咪发嗦拉西”七阶音,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玻璃编磬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汉音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刘非就是在闲暇时听着编钟、玻璃编磬演奏当时流行的音乐来打发时间的。

修复好的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玻璃编磬,南京博物院收藏

除了玻璃编磬还有几件暗花纹鎏金铍(pī)和鎏金戈也是发出重要的国宝。铍的形状像剑,两面都有锋利的刃,使用时装上长柄,可劈砍刺削,秦代以前比较流行。和一般武器不同,大云山汉墓出土的这几件武器上有暗花纹,这些花纹看着异常漂亮,但是当你用手触摸时,却只能摸到兵刃光滑的刃面,根本没有一丝凹凸不平的感觉,并且这种暗花纹不会因为锋刃的磨损而消失。暗花纹兵器是我国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铸剑师们掌握的高科技技术,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就有类似神秘的暗花纹。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暗花纹鎏金铍,南京博物院收藏

暗花纹鎏金铍上面的暗纹

可惜的是这种铸造技术在闽越国灭亡以后就迅速失传了,掌握高科技的现代人用了六七十年也没有弄清楚古人是怎样做出这些花纹的。所以这类暗花纹兵器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可能是江都王刘非从闽越国聘请工匠专门铸造的,因为刘非活着时,闽越国还在福建存在,他死后不久,汉武帝就统一了闽越国。需要指出的是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规则的菱形等几何纹,大云山汉墓的暗花纹鎏金铍上是复杂的如意云纹。它们的发现似乎指向暗花纹是用化学方法做出来的,这对于研究失传了2000多年的吴越铸剑技术很有帮助。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暗花纹鎏金戈,南京博物院收藏

看过了大云山汉墓的国之瑰宝以后,我们来看看一些漂亮的的文物。最好看的是鎏金铜鹿灯,这种鹿灯有一对,高45厘米,造型为向后蹲踞状的雄鹿,雄鹿昂首向上,口衔S形的灵芝灯架,支撑着上方的灯盘。灯盘是外径22.2厘米,深2.1厘米的环状凹槽,里面有三只圆锥状烛钎。灯的灯盘、灯架可以自由拆卸。雄鹿膘肥体壮,尾部着地,保证了灯的平稳。这件鹿灯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做工精良,是汉代灯具中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精品之作。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鎏金铜鹿灯南京博物院收藏

大云山汉墓中出土的错金银铜器也是一大亮点,这种工艺是在铜器表面提前制作好图案、纹饰的凹槽,然后在里面镶嵌金银,两三种金属发出不同的光泽,使图案、花纹装饰的效果强化。大云山汉墓中的有些错金银铜器上还镶嵌了宝石,这就使器物更加显得流光溢彩。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就是一件镶嵌了红宝石、绿松石等宝石的铜纸镇。这件铜纸镇的造型是一只熊正在撕咬一只虎,虎也不甘示弱,用后腿蹬着熊的肩膀,张嘴向熊的另一边肩膀咬去。熊和虎的眼睛用红宝石镶嵌,虎和熊的身体上用金银错出云纹等纹饰,中间还点缀着红宝石、绿松石等宝石。像这样的铜纸镇一共有四个,在写字时,用于将绢压平整。将一个小小的纸镇错金镶宝,足见西汉贵族的精致、奢华的生活。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的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大云山汉墓博物馆

除了镶宝石的错金银铜纸镇,大云山汉墓还出土了多件其它类型的错金银铜器,比较漂亮的有错金银铜虎、嵌宝石伞柄、错金银鸠杖首等精美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数在以前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现在一部分被新开馆的大云山汉墓博物馆收藏,如果标注的不对,还请谅解。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铜虎,南京博物院收藏

错金银铜虎将老虎身上的条纹做的惟妙惟肖,尽显森林之王的雄姿。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嵌宝伞柄,南京博物院收藏

这件缀满蓝宝石,红宝石,绿松石,猫眼等宝石的伞柄是大云山汉墓车马坑出土的一件车饰——伞的柄部,虽然没有错金银,但是镶嵌宝石的方法和错金银的方法是差不多的。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鸠首杖,大云山汉墓博物馆收藏

这件鸠首杖制作的非常精致,用大量的金银片、丝错出斑鸠的羽毛。鸠首杖是汉代颁发给老年人的一种依仗,持有它的人享有一些特权,是朝廷尊老政策的体现,可能是汉武帝颁发给这位哥哥刘非的。

最后我们来看一件和吃有关的文物,在大云山汉墓,出土了一件分格鼎。鼎是古代用来煮食物的器具,这件鼎的里面有被分为5格,中间是圆格,外围分出扇形的4格,与现代所用的分格火锅几乎一模一样。这种鼎在《三国志》里面有记载,被称为“五熟釜”,意思为同时煮五样食物的锅,其功用和现代的火锅基本一样。更为有趣的是,在分格鼎出土时,旁边还有一套“染器”,包括一件染炉。染炉样子是下面有个方形或圆形的底盘,四周焊接镂空的支架,使用时底盘中放入燃烧的木炭,支架中放进鼎,一套原始的火锅就诞生了。这件分格鼎的发现证明,江都王刘非就是一位爱吃火锅的“吃货”,并且他吃的是“鸳鸯火锅”。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分格鼎,南京博物院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