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刘备怎么评价诸葛亮白话

刘备怎么评价诸葛亮白话

时间:2022-03-18 04:58:41

相关推荐

刘备怎么评价诸葛亮白话

刘备“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以结果为导向,可以说诸葛亮的出现,是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机,对刘备的事业具有绝对的里程碑意义。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鞠躬尽瘁,只凭刘备在家乡结识的草莽人物,如关羽、张飞等,刘备和蜀汉在历史上很难有一席之地,遑论“高位”。

然而,通观三国正史,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诸葛亮的“高光”时刻,首先是“隆中对”,其次是赤壁之战前出使东吴,最后就是刘备托孤之后,成为蜀汉事业的“男一号”。而从赤壁之战结束,至刘备亡故这一段时间内,诸葛亮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非常之低。

这一段时间,诸葛亮曾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干过“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后勤保障的活儿,辅助关羽镇守过一段荆州,还与张飞赵云等一道帮助刘备“共围成都”。拿下成都后,诸葛亮曾代刘备镇守成都,主要负责“足食足兵”,还是主抓后勤。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一度贵为丞相,但位尊而权轻。可以说,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从未被活着的刘备委以重任。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道:“若子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为千古美谈。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这一句真心话,道破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其核心就是三个字:“不尽信”!

诸葛亮胸怀天下,读书只观“大略”。他认为徐庶等奇才能当上州牧或太守。徐庶等人问他前途,诸葛亮却“笑而不答”。其实,他心中早已有了“隆中对”,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刘备不时寄人篱下,诸葛亮出现前,对于前途命运唯余“坚持”二字。三顾茅庐拜会诸葛亮,聆听诸葛亮“隆中对”高论,虽然有点画饼充饥,但是确实重燃希望。然而,对于诸葛亮所作“战略规划”,刘备却信而未尽信。

诸葛亮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图者乃荆州与益州。据有荆、益两州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修明内政。待势力强大后,以荆州攻洛阳,以益州图关中,“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由于心中“不尽信”,刘备并未完全按照诸葛亮之言而行。取得荆、益两州后,没有“西和诸戎”以安定后方。又因“铁磁”关羽的刚愎和傲娇,得罪东吴孙权,失去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荆州。主要依仗只剩下益州,致使刘备集团完全退居守势。

而后,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为了为其复仇,无视诸葛亮所订东吴“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外交基本原则,一意孤行攻打东吴。反被吴将陆逊大败,逃至白帝城,病重而身故。

由于心中对诸葛亮“不尽信”,刘备的托孤遗言也很耐人寻味。表面看,诸葛亮在他心中地位“独一档”:甚至连刘姓江山,诸葛亮都可以“自取”之但更深层次的潜台词,却是提示诸葛亮切不可篡逆。然而,决心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其立身行事,怎么可能有篡窃之行啊!

刘备驾鹤西去后,诸葛亮领益州牧,开府治事十年,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将内政外交的抱负付诸实施。“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率众南征”“七擒孟获”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一时期。与东吴“重修旧好”、“西和诸戎”以稳定后方两件大事,在刘备死后立即施行。

刘备对诸葛亮的“不尽信”,是他虽得“卧龙”辅佐,却只能偏安一隅的原因之一。当然,刘备未能如其先辈汉光武帝刘秀一般,“复兴汉室,还于旧都”,还决定于主、客观两个因素:

主观方面,刘备才能难敌刘秀

客观方面,曹操、孙权两大“敌人”足够强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