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 大学生清扫活动新闻稿范文(六篇)

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 大学生清扫活动新闻稿范文(六篇)

时间:2020-01-01 05:35:13

相关推荐

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 大学生清扫活动新闻稿范文(六篇)

五、活动地点:校礼堂

六、参赛对象:学院全体学生

七:活动安排:

大赛将分为海选、复赛、决赛:活动形式支持多种形式的模仿表演,根据各自优势选择不同形式的模仿进行比拼,也鼓励在模

仿基础上加以创新,充分挖掘各自潜力!

1:宣传:⑴去各个学院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以次号召全校同学们积极参加

⑵主要是张贴海报、版报,其次人力宣传。2:参加演出的同学自备背景音乐、道具、服装。(1)节目编排次序根据参赛选手所出的节目待定。

(2)晚会中间穿插互动游戏和表演嘉宾表演

3:设立分组:组长,组员,评委(可以适当找10名大众评审)4:提前预约嘉宾,预定会场,一定做好对会场的布置工作及晚会音响设备的调试。

5:积极寻找协办单位,外联部为此次活动拉取赞助获取资金支持6:晚会由纪检部负责会场秩序

7:提前安排活动后清理现场人员

8:活动前设立奖项(张贴海报时宣传)

五:活动流程

1:以一个精彩的模仿小品或开场舞拉开本次活动的序幕2:主持人开幕辞(主持人自己拟定)

3:主持人宣读本次活动流程及相关事宜

1)公布活动流程(见下)

2)感谢特邀嘉宾

3)感谢赞助商:

4:活动正式开始(中间穿插一些游戏等,工作人员自己拟定)

5:最后进行颁奖

六:闭幕

1: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全部结束,观众离席2:清理现场

七:进行活动总结

八、经费预算

1、展板及海报等宣传材料

2、证书及奖品

3、其它费用待定

50元 100 元50元总计: 200元3月5日

精选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三

模仿秀大赛策划书

1、 活动主题

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展示灿烂青春风 采塑造我校青年形象

2、 活动宗旨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展现同学们的风采,促进学生的各项发展,娱乐大家。特此举办“模仿大赛”活动!此活动为展现大学风貌为宗旨。通过晚会反映大学生的才艺,陶冶情操,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3、 节目类型

小品,相声,歌曲,舞蹈,话剧等等有关模仿类的节目都可以参加。

4、 组织工作

(1) 宣传:各班班长在班里进行宣传,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同学的模仿天分。另外,宣传出一期版排放在人员流动多的地方进行协助宣传。

(2) 参赛演出的同学自备音乐、道具、服装。

节目:模仿

节目编排次序根据抽签决定参赛选手的出场次序 主持人:选两名有经验的主持人(一男一女)

(3) 设立分组:组长,组员,评委

(4) 提前预约嘉宾,预定会场,一定做好对会场的布置工作及

晚会音响设备的调试。

(5) 积极寻找协办单位,外联部为此次活动去拉赞助获得资金

支持。

(6) 晚会由体育部负责现场的秩序。

(7) 晚会结束后有文艺部负责现场的清洁工作。

5、活动流程

(1) 活动以劲歌热舞的形式开场

(2) 主持人开幕词(主持人自己拟定)

(3) 主持人宣读比赛的流程和规则

(4) 活动开始

(5) 最后进行颁奖仪式

6、闭幕

(1)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观众离席

(2) 清理现场

(3) 文艺部员留下进行活动总结

7、 活动预算

(1) 证书奖品:100元

(2) 音响设备:50元

(3) 演员化妆:50元

共计:200元

团总支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学生会

.02.15

精选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四

经管院外语学院歌曲模仿秀大赛

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加强学生沟通,展现外语学院当代大学生团结创新、蓬勃向上的的精神风貌,现决定举办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语学院“歌曲模仿秀大赛”。

二、活动主题:same voice

三、举办时间:3月16日晚19:30

四、举办地点:体育馆

五、经费预算

选手奖金:

一等奖50元,二等奖各30元,三等奖各20元,舞台、实力唱将、魅力、青春奖各30元。

工作费用:

购买宣传海报卡纸3元、复印选手名单5元。比赛饮用水20元。话筒电池12元。主持人服装费60元。

费用共计:390元

六、前期准备

1、报名

各班按照名额分配要求进行初步报名工作,并将名单上报至团委。

2、宣传

团委宣传部制作相关宣传海报,要求粘贴于于学院一楼明显位置。

七、工作安排

1、主席团

全面负责比赛总工作。初期制定比赛方案,中期监督比赛内部准备工作开展情况,比赛当晚协调好各部门工作有序开展。

2、办公室

打印比赛水牌、计分条、邀请函。在文艺部确定最终参赛名单后将其录入电子档并打印粘贴至外语学院二楼、三楼黑板。复印参赛名单用于比赛评委、工作人员使用。

3、组织部

引导比赛选手集合、入场、参赛、退场。协助主席团做好比赛前期组织工作。

4、宣传部

前期制作宣传海报。比赛当晚负责撰写奖状工作。

5、青协部

引导当晚领导、嘉宾、老师、学生入场,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如座位安排等)

6、学习部

借用5台计算器及准备比赛用笔。计算评委给分,并在所有选手比赛结束时统一排名。

7、生活卫生部

维护比赛现场卫生,监督并阻止不文明卫生现象发生。

8、体育部

维持现场秩序,保证比赛安全开展。

9、文艺部

收集参赛名单,按照名额分配、选手要求进行初步筛选参赛选手。安排比赛主持人。准备1-2个比赛当晚表演的文艺节目。

10、就业实践部

负责比赛赞助。

八、比赛名额

10级各班上报2名选手,11级各班上报3名选手参加初赛。学生会文艺部对各班上报的选手进行初选,最终确定10级各班1名选手、11级2名选手参赛。

九、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应热爱歌唱、热爱表演。

2、参赛选手应从某一方面(如声音、面貌)与某明星相似。

十、比赛流程

1、主持人开场

2、介绍嘉宾

3、按照参赛名单逐一比赛

4、根据比赛进度公布选手分数

5、有请领导发言

6、颁奖

7、比赛结束

十一、奖项安排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舞台奖1名,实力唱将奖1名,魅力奖1名,青春奖1名。

本文源自: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语学院团委组织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五

一:活动主题:弘扬优秀文化艺术 倡树现代文明新风

展示灿烂青春风采 塑造我校青年形象

二:活动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展现同学的风采,促进学生的各项发展,娱乐大家。特此举办“超级模仿秀”活动!此次活动为展现大学风貌为宗旨。通过晚会反映大学生的才艺。陶冶情操。推动校园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三:组织工作:

1:宣传:⑴大概内容-----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以次号召全校同学们积极参加。

⑵主要是张贴海报,其次人力宣传。

2:参加演出的同学自备背景音乐、道具、服装。

节目:模仿。(歌曲,模特走秀)

节目编排次序根据参赛选手所出的节目待定。主持人:选两名有经验的(一男一女)

主持人负责致发言辞,介绍领导嘉宾及报幕。

晚会中间穿插互动游戏和表演嘉宾表演

3:设立分组:组长,组员,评委(可以适当找10名大众评审)

4:提前预约嘉宾,预定会场,一定做好对会场的布置工作及晚会音响设备的调试。

5:积极寻找协办单位,外联部为此次活动拉取赞助获取资金支持

6:晚会由纪检部负责会场秩序

7:提前安排活动后清理现场人员

8:活动前设立奖项(张贴海报时宣传)

四:活动流程

1:以某种形式拉开本次活动的序幕

2:主持人开幕辞(主持人自己拟定)

3:主持人宣读本次活动流程及相关事宜

1)公布活动流程(见下)

2)感谢特邀嘉宾

3)感谢赞助商:

4:活动正式开始(中间穿插一些游戏等,工作人员自己拟定)

5:最后进行颁奖

五:闭幕

1: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全部结束,观众离席

2:清理现场

六:进行活动总结

七、经费预算

1、摄影及海报等宣传材料 50元

2、证书及奖品200 元

3、其它费用待定 50元

总计: 300元

策划书:化工 秦寸

xx年3月5日

精选模仿大人活动新闻稿范文汇总六

东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几个月,苏炳添以亚洲最好成绩、小组第一名跑进百米决赛的那一段视频仍被很多人发上社交媒体,他自己也常重温,但不是回味成为第一个决战奥运会百米的黄种人而带来的激动心情,而是反复研究对手,观察自己技术上的问题。成为专业运动员后的十几年里,他都是这样过来的,突破自己会获得一瞬间感性上的兴奋和激动,但很快,就又回归理性,琢磨自己还有没有进步空间,是不是哪里还可以更好。

“当运动员不就是这样吗?到了一个高度,就想要另一个高度。”苏炳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东京奥运会结束不久,苏炳添度过了32岁生日,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年纪在短跑项目上已经过了所谓黄金期,这倒也让他松弛下来,现在的目标变得很简单:能跑一年是一年,至于20__巴黎奥运会,“就先不想那么远”。

天天就知道训练

如果决赛能跑出半决赛的成绩,苏炳添可以拿到银牌,尽管他已经创造历史,体育迷们还是免不了替他遗憾。他的外籍教练兰迪·亨廷顿深感自责,认为是自己和团队没能为苏炳添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枪做足训练上的准备。但苏炳添能理性看待这个结果,他认为半决赛9秒83是超水平发挥,决赛的9秒98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过一个岭南文化在广东人身上造就出的鲜明特征,看似矛盾却辩证统一——生猛求变又理性淡定。这种性格在苏炳添身上格外凸显,无论在生活还是专业上,苏炳添始终是努力且务实的人,即便短暂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干扰,他也可以很快回归问题的本质,清醒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在情绪里。也许正因如此,他拥有超越常人的自律,也使自己成为先进技术的受益者。

很多运动员在非赛季的休息日会稍微放松自己,苏炳添并不。他的表哥蔡健发曾经回忆,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苏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更从来不喝酒。

为保证训练强度,苏炳添常年晚上十点准时上床,手机关机。有些人拿了好成绩,会在比赛结束当天庆祝到凌晨才休息,但20__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后,苏炳添依然在22点准时睡觉。他的发型十几年不变,出门就是运动服,身边的朋友说,苏炳添天天就知道训练,和训练无关的事他就没兴趣。苏炳添的初中体育老师杨永强回忆,他在学校田径队训练时,就从不缺勤,每次训练都积极参加,非常自律。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运动天赋有自信,尽管个子不高,但每次和同学比赛摸篮板,自己都不输他们。初一的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杨永强在沙坑边划了一道线,看谁能跳到那里,结果,苏炳添一跳就越了过去。课后,杨老师把苏炳添拉到一边,“有没有兴趣过来田径队?”这成为苏炳添运动生涯的起点。“从初中的时候就觉得,我在田径场上特别威风。”他在纪录片《逐梦者苏炳添》中说。

20__年11月,苏炳添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他代表古镇中学以11秒72的成绩拿下冠军,这已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这个成绩吸引了中山市体校,同年12月,15岁的苏炳添被体校录取,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两年后,他毫无悬念地通过选拔,进入省队。

中国田径的传统训练模式沿袭自前苏联,以大负荷量、高强度的“苦练、狠练”为主,缺乏深刻的运动生物学理论支撑。直到20__年刘翔在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获得冠军,提倡了很多年的“科学训练”和“国际交流”才真正被田径界广泛接受,尤其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便跻身半决赛的邢衍安的一番话,让很多教练员和高层管理者深受震动——“在没同刘翔、孙海平教练一起训练前,我的技术很差,现在改进了很多。” 20__年以后,中国短跑的训练理念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苏炳添18岁时,训练还是从难、从严的粗放时代。

18岁的人对未来还懵懂,他只懂得刻苦训练才能达到健将水平,成为专业运动员,只要转正,每个月就有工资拿了。在高负荷的训练下,他的成绩以0.01秒为单位,艰难地在秒表上向前爬行,20__年10秒45,20__年10秒41,20__年,他用全国锦标赛上10秒28的成绩跑入国家队。

广东队著名短跑教练袁国强曾在回忆徒弟成长经历时说,“我带了他快十年,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

真正理解短跑

之后的三两年,有输也有赢,苏炳添慢慢在田径界崭露头角。20__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百米赛场上,苏炳添跑出10秒16,不仅获得冠军,还打破周伟前创造的全国纪录。一年后,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又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半决赛的短跑选手。也正是从这场与博尔特并肩赛道的比赛开始,让苏炳添开始留意外国选手的节奏特点,思考自己在技术上的短板。

前30米,苏炳添有绝对压制对手的能力,但在30米后,身边的博尔特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与身高1米95的博尔特一起跑,苏炳添坦言并没有太大压力,只有1米72的自己和对手不是一个级别,但如此迅速被超越,还是让他头脑空白了一下,“30米后不会跑了”。后来,他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自己与博尔特等国外选手在节奏上存在巨大差异:仅仅跑出5米时,自己就抬头进入最大速度,而所有外国选手仍在埋头利用身体的蹬伸继续加速。提前进入途中跑,使苏炳添比别人少了20~30米的加速。

20__年之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开始对短跑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方针,加强短跑项目与世界的交流融合。苏炳添得益于此,20__年到海外训练营待了很久。他不断观察国外的对手,有些明明个子不高,也跑得很快。原因还是那一个,对方后劲足,而自己一听到枪声,就一口气冲到底,前面能跑多快就多快,后面体力受影响,只能尽量顶,这样的节奏“已经特别僵了”,哪怕在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也难以突破10秒10。这一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促使苏炳添作出破釜沉舟改变原有节奏的决心。

20__年8月,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中,旁边道次的选手在发令枪响前晃了一下身体,苏炳添被误导,抢跑罚下。既是队友也是国内赛场上老对手的张培萌第二小组出战,跑出10秒整的成绩。如今再回忆抢跑,苏炳添仍然觉得那件事长久地挫伤了他的自信心,他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一点点走出害怕抢跑的阴影。而当时没几个人注意一个抢跑者的失落,人们都为张培萌的10秒所振奋,看到了中国人突破10秒的希望。

作出改变是件大事,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苏炳添,刚开始受聘于中国田径协会的美国科研型教练兰迪·亨廷顿给了他信心。亨廷顿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他让苏炳添站好,然后走到身后,出其不意地猛一推,苏炳添下意识就迈出了右脚,这与他的起跑相反,起跑时,他是右脚在前,跑出的第一步是左脚。

亨廷顿建议,改变起跑脚,重新建立一个技术节奏,既然身体最自然的反应是右脚先出,那么当枪声响时,自然的反应才最快速,最合理。20__年冬天,苏炳添到佛罗里达冬训,在美国教练的帮助下,改变起跑脚,适应新节奏下的起跑、衔接、途中跑、冲刺,将“一飞冲天”改为一段一段合理分配力量,尽可能将最佳状态保持在后半程。

就像习惯右手吃饭的人突然换到左手,难处可想而知。为了把新的节奏刻在脑子中,印到肌肉里,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走路时模仿起跑蹬伸的动作,睡觉前在大脑中演练白天训练的技术,一步、两步……想得太多,有时候做梦都在跑,早上起来累得不行,因为“训练”了一晚上。

教练估计苏炳添改变十几年的习惯、适应新节奏需要一至两年,他用了7个月。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苏炳添在百米决赛中以9秒99一战成名,成为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以内的黄种人,也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那一晚,极少播报体育新闻的《新闻联播》用时1分45秒高规格播报这一体育事件。

3个月后,他在北京世锦赛上再次跑出这个成绩,成为首个跻身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并和队友一起摘得4×100米接力银牌,创造了亚洲运动员在田径集体项目上获得的世界最好名次。

这次改变带给苏炳添的不仅是突破瓶颈,还有理念上质的转变,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短跑这项运动:仅有优秀的起跑,一听到枪声就玩命向前冲,无法成为世界顶尖,只有辅助以科学的技术和节奏,才有可能达到更高境界。

赛场唯一“80后”

亚洲短跑选手有个不成文的“28岁定律”,28岁被认为是一个无形的顶点,由盛转衰,苏炳添的很多师兄弟选择在这个年龄退役。20__年,28岁的苏炳添结婚成家,他也递交了退役申请,人事关系转到暨南大学。有领导劝他,“很多人退役是为了趁年轻找工作,工作你已经有了,不如继续跑。”

苏炳添自己也觉得还可以跑。在他眼中,跑步已经不光是身体的竞技,更多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就跑不动,而是看想不想跑。后来他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通过科学化的训练和保障可以让大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

这一年,从暨南大学借调到国家队的苏炳添,正式成为兰迪·亨廷顿的弟子。亨廷顿团队中,有世界顶尖的康复师、体能师、医生、营养师以及生物力学专家,一接手苏炳添的训练,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例如,帮助他改变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和脚掌落地后的发力方式。

日常训练中,亨廷顿会根据训练前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确定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一系列训练的负荷量度,避免运动员发生损伤和过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也帮了大忙,亨廷顿给手下的运动员做3d模型,将他们的跑动姿势输入电脑,对比最科学的模型跑动姿势,来发现他们每个跑动瞬间不科学的地方,甚至还对运动员的睡眠进行监控。

苏炳添感慨,这与传统训练拼命练、不断加大强度有本质区别,他发现自己练得更少,却跑得更快。20__年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28岁的苏炳添跑出9秒91,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保持的亚洲纪录,七天之后,在钻石联赛巴黎站,苏炳添再次复制了这个成绩。

亨廷顿曾说:“我只是2%的教练,科技才是那个98%的教练。”科技这个教练,支撑着“高龄运动员”苏炳添收获了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的不断进步,疫情造成的比赛中断,也意外帮助他康复了20__年复发的腰伤。东京奥运前夕,亨廷顿和苏炳添都满怀信心,他们制定的目标是进入前八,并为中国打开9秒90。

后来的故事,每个人都已经知道。苏炳添认为自己的突破能够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更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不再只“看见”羽毛球、乒乓球……也“看见”百米;另外,就是让更多人接受,技术是一个运动员天赋之外,最锋利的武器。

榜样的带动力是立竿见影的。奥运结束后一个月,西安全运会赛场,苏炳添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短跑运动员身上,都出现新技术的影子,从赛前准备这一项就能看出来。大家的热身有很多步骤,跳跃、拉伸、核心、泡沫轴放松……一套做下来像个完整的小练习,把全身小肌肉群都充分活动开,这明显是国际化的热身理念,以前苏炳添总在国际赛场看见,国内比赛,选手通常是传统的踢腿拉伸,做两次高抬腿,跑个加速跑,然后就准备比赛了。

“新技术早就有,只是推广下去有难度,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苏炳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回想自己刚开始去国外训练,境界还不够,外国教练教的很多动作,他也不理解,“觉得很奇怪,这么跑肯定跑不快,也跑不动”。但是经过之后多年的实践,才发现当初他们所说都是对的。

20__年的国内赛场,“00后”已经成为主力,八十几人的参赛名单,苏炳添是唯一的“80后”。他开始计划人生的下一阶段,不是遵循退役后留在一线当教练的传统轨迹,而是回到大学,在基层培育更广阔的土壤。

他对自己经历中最宝贵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作为创造过“奇迹”的运动员,最光辉的时刻足以让人们忘记他曾有过的失落和失败,或者认为那些应该只是“小事”。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一个运动员如何从那些黑暗的甬道中一步步走出来,以及在漫长的时间里,如何和伤病共处,如何面对赢与输。他觉得这些才是真正值得他去传授的经验。中国体育由“过来人”带新人的时代正在过去,以后的顶尖运动员自有他们的专业教练和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己能做的,是重新审视那些挣扎与成长,然后把那一切教给年轻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