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雷雨读书笔记(优质8篇)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雷雨读书笔记(优质8篇)

时间:2018-10-07 00:09:01

相关推荐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雷雨读书笔记(优质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一

看了曹禺的《雷雨》后,深有感触。尤其是被其中纷杂的关系所震憾,没想到在两家人之间有这么多的爱。从父母到子女,错杂纷乱。

引发矛盾的爱——周朴园对梅侍萍。

他们的爱情非常脆弱,或者仅是周朴园对梅侍萍的爱太脆弱。脆弱到一点也经受不住金钱的考验。或许周朴园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对侍萍没有任何爱,只是与有钱有教养的小姐呆多了,一时的烦腻才选择了侍萍。所以周朴园才能下得了狠心,让侍萍在生下鲁大海的第三天离开他们家,然后再心安理得地取那位有钱的小姐进门。他在得知侍萍死后非常害怕,所以才会在再次见到侍萍时,那样卑躬屈膝,因为他也愧咎,怕遭天遣。

最纯洁的爱—周冲对鲁四凤

四凤做为周家的一个丫环,并没有过人之处,但因为她的善良,让周冲对她充满了希望。希望她能和自己一样,是个进步的大学生;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社会,去过平静的日子。从小就生在周家,这个由周朴园霸道无理掌控的家,他不会反抗,纵然有无尽的希望,进步的思想,他的胆小孺弱注定他的一生都要在周朴园的控制之下。

违反伦理的爱—周萍与鲁四凤、周萍与繁漪

周萍在剧中是最乱的一个。四凤是他的妹妹,他不知道,这不怪他。但繁漪明明是他父亲的妻子,他却要和她在一起,做那些对不起父亲的事。我想这应该是他对父亲的专政、霸道的报复吧。如果他还是这样,那么即使他知道四凤是他妹妹,他还是会去爱她的。到最后他与繁漪不该有的爱阻碍了他与四凤在一起,也使四凤和她的孩子,还有周冲都死在雷雨中。四凤的死是必然的,因为先前就有她发誓的铺垫。但周冲的死似乎有那么点冤枉。心上人没得到,连性命也没有了。但换角度想,这或许是离开他父亲魔爪的最好办法,他终于随着他的梦想解脱了。周萍最后开枪自杀有两个原因:

1、因为四凤死了,他觉得失去了存活的意义;

2、因为得知自己的母亲是待萍,难以接受。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二

看完《雷雨》这篇文章,我想起了儿时常说的那句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哟新中国”。

以前爷爷奶奶时常给自己说他们小时候时常要逃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之后生活也是比较困苦的,从农村进入乡镇,然后那个镇上的两层的老房子都是靠爷爷和爷爷的朋友自己建的,一砖一瓦和天花板都是自己修葺。

现在想想,感觉他们那一辈过得确实太苦了。到了父亲和叔叔这一代,之后又到我这一代,生活总是变得更加好点。其实很多时候时候并不需要贪多,每天都变得好一点就可以啦,有时候做个知足的人还是挺好的,没有过多的烦恼,没有过多的忧虑,没有过多的压力。有的是舒适、悠闲与自在。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三

初读《雷雨》一书是因为高中的语文书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时候刚刚接触戏剧就被情节里的人物所吸引了。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一书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剧本的思想。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这个悲剧是因为封建主义家庭的权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是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这一出悲剧。这就是我的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四

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其实我一直在想,鲁四凤——这个兴许会终生获得幸福的女人,这个在爱情与道义的挣扎中活脱出来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运的捉弄,她会不会在余生重得快活呢。也许会吧,带着母亲临终的祝福,与周萍私奔海角,从此脱离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绑和束缚。但是更也许不会吧,因为她双手紧紧挽着的是一个背负罪责,终生处于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们可以背离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寻他们想要的幸福。

然而无论足迹印留在多远的彼处,他们的精神里却始终会残留另一个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鸣的雨后,她恶毒地诅咒着他们,那种低低的呜鸣声竟如此深入心底,窃窃回荡。四凤在整部剧里就是一个矛盾中的人物,活得叫人怜悯,死得叫人哀叹。但是对于她的生死,我们还总是不置可否地推断着诸多也许或假设,毕竟那都是作者笔下的命运,任何人的介入都会破坏笔者的初衷。

周萍的死到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五

再看《雷雨》,比16岁那年更多了一层心悸,一丝静默,也更多了那徘徊不去的遐想,缠绵悱恻,总让人安生不得。或许,在这样阴雨绵绵的午夜,窥视命运,窥视雷雨中那受诅的生命本就是一个错,注定了要沦陷其中。然而,错就错了,如果说《雷雨》是朵错开的罂,我就做那饮着毒汁匍匐朝拜的圣徒,心甘情愿为这艳丽的花束迷惑。

这夜,众人安睡,雨滴循着瓦沿径直垂下,拥被坐着,我怀揣着一颗不安的心,在雨声中突兀地闯入《雷雨》,闯入周家,闯入那结劫的命运。

我以为,人生本就是由无数个巧合拼凑而成,拼凑着昨日的不期而遇,拼凑着今天的柴米油盐。然而,事隔三十年的巧合,巧合着年轻时最不堪回首的泪迹,巧合着三十年来最不敢揭露的伤疤,巧合着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时,巧合已不仅仅是巧合,而是那无法遁隐的命运,是抵抗不得的劫数。

三十年后,在侍萍风尘仆仆地回来寻觅自己的女儿,在她踏进周公馆的那刻起,所有的故事就早已注定了结局。

三十年前,年轻的侍萍轻易地爱上了周公馆的少爷,不要了矜持,不要了伦理,不要了女子最宝贵的贞节,全身心的付出,只为着那简简单单的“爱”字,只为着少爷脱口而出、冠冕堂皇的“爱”字,她用自己的一生作了赌注。生育着两个儿子,她以为从此可以母凭子贵,可以拥着爱情醉老一生。然而,像周家“这样体面的人家”怎会容忍一个下等的女仆跟他们平起平坐?怎能见得一个出身卑劣的女子飞上枝头变凤凰?怎能因她降低了自己的门户?这是他们永远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要她离开,要她死,所以,在周朴园迎娶出身名门的太太时,侍萍的被驱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在他们眼中,侍萍们的生命比蝼蚁不值,死了与他们何干?照样的把酒言欢,照样的歌舞升平,照样过着他们“高贵”、“体面”的生活。

然而,侍萍没有死!留着她的生命,并不是上天对她垂怜,而是要她目睹一场无法挽回的罪孽爱恋,要她为年轻时的轻信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她提心吊胆珍藏着的宝贝没有丝毫差池地走上了自己当年的不归路。不管她怎样提防,怎样呵护,命中早已注定沿着轨道不偏不倚地驶近,躲闪不了。

单纯、美丽的四凤一如当年的母亲般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周家的少爷,爱得如痴如醉,爱得天昏地暗,爱得那么没有心机!然而,可怜的孩子,她不知道她爱上了一个世上最不该爱的人-----周萍,她同母异父的亲哥哥!

没有了回头路,罪孽的种子早已在身体里种下,正如那吸血的妖童膨胀长成。蓦然回首,之前的美好都已成了肮脏的痕迹,之前的誓言,之前的承诺顷刻间轰然破碎,犹如天堂的坍塌,碎沫纷飞。脑海中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还剩下什么!多么可笑的错误!她拿什么去承担,去面对?唯有一死!

就此,三十年前的悲剧三十年后重新上演,愈演愈烈!这次,不仅赔上了四凤,赔上了周萍,更赔上了没有丝毫杂质的周冲。注定了的悲剧!

每每想到周冲,想到他无辜地死去,我都在想,他是在替母受过,代母去死。或许,这是他最好的结局。周冲无疑是《雷雨》中最善良、最不谙世事的,从他的家庭出身来看,他的纯白无疑是个另类,甚至于说他孩子气般地、过度地对所有人都抱有热情、抱有好感,难免会让人觉得作者在对他性格的刻画上有矫揉造作之嫌。然而,周冲的清新在此又显得那么必要,他是《雷雨》里面最干净的人物,唯有他能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让人读着不至于窒息。周冲非常爱自己的母亲,尽管说对母亲他毫不了解,亦只分得了母亲小部分的爱。然而他仍以一个孩子的心对母亲充满依赖,母亲于他,是那么美好,那么圣洁。如果说,周冲没死,那么,等繁漪与周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是否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被自己最敬爱的两个人如此伤着,他的思想,他的观念能不发生改变吗?他是否还能再相信人性?或许,作者让周冲就这样死去是为了保全周冲仅剩的对人生美好的信任吧,也给读者一丝慰藉,至少,周冲到死也是那么干净、那么纯真的一个人。

如果说周冲的死还不足以让繁漪崩溃,那么周萍的自杀无疑加速了她的灭亡。可以说,周萍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寄托,是她救命的稻草,她一心想要跟他一起逃出牢笼,追寻自由。

年轻的繁漪在她最寂寞的岁月里遭遇了周萍,遭遇了爱情,这让她本已死了的心重新燃起希望,她不顾一切地要追随周萍而去,甚至说了一句让天下众多母亲哗然的话“我不是他(周冲)的母亲”。她以为抓住周萍就抓住了新的生活,然而她忘了,周萍是懦弱的,他是他父亲的好儿子,是他 父亲驯化下的木偶,决不会做出与后母私奔这等有辱家门的丑事,也绝不敢违背他的父亲。

繁漪疯了,在洞知与周萍之间再也不可能时,她采取了报复,她要借助周朴园之手拆散周萍和四凤,丧失理智地要留下周萍。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结局会是如此残忍,连她这个做好最坏打算的“疯子”亦为之震惊,为之颤抖。“死”了三十年的人如今出现在自己面前,想要拆散的恋人居然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然而,这玩笑开的未免太大!造化弄人!这三十年前就已写下的结局,任谁也改变不了。

年轻的一代为这三十年前的罪孽付出了生命,剩下的,生不如死!繁漪疯了,在楼上住着;侍萍疯了,在楼下住着,这两个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女子,因着命运被拴在了一起,谁也挣脱不了!而那罪魁祸首的周朴园,也将在永世的悔恨中度过一生。

这悲剧的人生!反反复复地看着这戏剧,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了这难解的劫?如果说侍萍能够正视那段难以启齿的往事,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告诉女儿,那么四凤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可能性是否就减少了?如果说周朴园对侍萍真的存在难以割舍的真爱,能够为了爱情反抗,那么,这所有的后续故事是否就有可能不再发生?然而,假设亦只是假设而已,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希望罢了!

侍萍毕竟只是一个旧时代的女子而已,在那个弥漫着封建思想的旧时代,毁了贞节的侍萍永远是抬不起头来的,她甚至开始恨这段无知的过往。无法面对,所以她选择逃避,选择遗忘,她不可能再将这段往事重提,尤其是在自己的女儿面前,这无疑会有失母亲的威严,毁了母亲的形象。她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后半生,寄托在女儿身上,所以,她断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

那么,在周朴园的身上是否能找到一丝希望?相比较而言,这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周朴园对侍萍是有真爱的,然而,我以为,周朴园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周朴园保存着三十年前的家具,按照原来的样子摆设着,并保留侍萍生下孩子后养成的关窗习惯,这些,与其说出自对侍萍的爱,是对侍萍的缅怀,倒还不如说是他对自己当初抛妻弃子的软弱、罪恶的一种掩饰!是对自己尚有人性的一种彰显而已!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说,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就是现在的周萍。他们同样的压抑、痛苦却又不敢反抗,同样的渴望有人能够慰藉他们畸形的内心,他们承袭着丰厚的产业,同时也承袭着封建大家族的一切弊病!无论是周朴园还是周萍,他们都只是在寻求一个能听他们诉说的人,找到了就将这一时的轻松、愉快的感觉简单、轻率地称之为爱情!所以说,周朴园对侍萍,周萍对四凤根本不能说存在真正的爱,只是他们自私地想要借此逃脱而已!命运有时可以改变,然命运根本不可能因他们而改变!

如今,我再次捧起《雷雨》,心中有泪、有恨、有痛,更有了一丝难以磨灭的恐惧!这种因着门第的观念,因着个人的利益而酿造的苦果,如今,谁敢说已经没有?这难解的劫,只盼着善良、睿智的人儿能将其化了!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六

在阅读《雷雨》之后,我对固公馆的大少爷周萍有了很多见解,他短暂而复杂的一生也引起我们的思考。

做人要有担当的精神,可周萍懦弱胆小,遇到困难就想逃避。他的种种做法令我们感到不齿:做出一系列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不敢直面问题,最终以死亡来解脱自己。

长大后,你们不要成为像周萍那样的男人。而要向写《与妻书》的烈士林觉民学习,他是一个英雄,也有自己的儿女情长,但在国家危难当头,他挺身而出。这与周萍的胆怯形成鲜明的对比。“吾至爱汝。”足以看出林觉民对妻子的挚爱,他舍不得离开妻子;但国家需要他,有国才有家,林觉民很明白这一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足以看出他的勇敢和坚决,他最终冲破儿女情长,为国而牺牲。

你们也许会问林觉民是真的爱他的妻子吗?那又为什么舍得留下妻子一个人?

就像秦观在《鹊桥仙》中所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林觉民曾对妻子说:“我希望你死在我前面。”妻子惊异极了,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而他回答:“你想,若是我死在你前面,你得多痛苦。”妻子瞬时就落泪了,就冲这番话,她真正地明白了自己的丈夫:爱一个人就应该充分地为对方考虑。

林觉民的做法告诉我们:爱妻子,乃是小爱;爱国家,则是大爱。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七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雷雨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

一、 周冲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

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着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

三、周萍和周朴园

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

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

四、鲁贵和鲁大海

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

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

五、鲁四凤

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

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

六、鲁侍萍

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

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悲剧的初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家中女仆坠入爱河,这样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理所当然,富家长辈愤然反对二人"悬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悲剧的初形在这里开始酝酿而出。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 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八

我认为在《雷雨》中,繁漪是个罪人,也是个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铿然而泊的血莲,冷漠。诡异。妖艳。将生命之火点燃到像光电一样白热,但你却如同灯丝一般短促,将生命顿时化为乌有。“也许爱与恨正是《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哪一个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将爱与恨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罢了。”

喜欢繁漪,觉得她很可爱,也许这样的用词不是很恰当,但我认为她的可爱就在于她的不可爱,她用一种传统一种端庄,一种贤妻良母去野性的爱一个人。套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说话方式,这比大胆还大胆。

至于周萍,我不喜欢他。他根本没有爱过繁漪,他说“我尊敬父亲”,我敬佩父亲,多么虚伪,他见着四凤,觉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为这一点,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嘶杀之中死了,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时,我们应该明白,爱恨终究不能长久,繁漪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爱是什么?“只不过是你伤我,我伤他,痕已请,痛尚存”,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与佛与轮回,与一切宗教信仰一样,一直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证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