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最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

最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0-09-25 00:12:41

相关推荐

最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和回忆。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列举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接下来是一些我总结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一

开学后,我重新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践行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门新颖而有趣的课程,数学购物课程深受我们学生的喜爱。通过这门课程,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意识。在参加了这门课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购物的艺术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学购物课程的购物任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在这个任务中,我们需要根据老师给的购买清单,准确计算每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然后合理搭配和组合,最终使得购物清单达到最佳值。这个任务不仅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数学运算,还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我们的数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数学购物课程促进了我们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意识的形成。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能学到如何计算商品价格和数量,还能了解到商家的营销策略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这些知识让我们对商场购物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明白到购物是一种高效理财的方式,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和策略来达到最佳的消费效果。

再次,数学购物课程激发了我们对数学的兴趣。过去,我们将数学视为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通过数学购物课程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可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让我们在购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价格和数量的差异,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让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们更加愿意去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数学购物课程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常规的购买技巧,发现商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规律,还能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的购买方案。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套餐价格来购买多个商品,或者根据时间折扣来合理安排购物计划。这些创造性的思维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购物场景,提高了我们的购物效率。

最后,通过参加数学购物课程,我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和购物技巧,还培养了理财观念和消费意识。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观察力。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更加理性地面对购物,更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财务,从而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积累。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线段的比较,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4---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

6---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

8---导者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动的关系。这样学生恰恰也有兴趣去思考,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能够积极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比如,有的学生提出(2)班学生追上(1)班学生用去多少时间;有的提出联络员追上(1)班学生用去多少时间;还有的提出联络员和(2)班学生一起出发,联络员追上(1)班后立即返回,遇到(2)班又返回,如此往返,问(2)班学生追上(1)班上时,联络员共走了多长路,等等。当然,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以上是在新教材教学中对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四

龙华山黄林小学:丁邦。

课标解读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203月12日上午,我们在市实验二小参加了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会,感触颇多;特别是秦院长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五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六

数学在学生的学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因为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名为“数学包装课程”的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包装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妙和重要性,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数学包装课程的优势在于它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往往通过演示公式和解题步骤来教导学生,这样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数学包装课程则通过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比如,老师会让我们通过制作数学相关的手工艺品和小游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数学包装课程的另一大亮点是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数学包装课程则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中。比如,老师会给我们一些实际问题,然后引导我们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能锻炼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养成了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对数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此外,数学包装课程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只是学习数学,还学到了很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工具、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数学书面资料等。这些都是在即将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必备的能力。同时,通过和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我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在课程中意外获得的收获,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更加有信心。

最后,数学包装课程加深了我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在课程中,我发现数学不仅仅只是解题和计算,更是一门探索世界的工具。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学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规律。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后,我们通过制作电子花灯来展示函数的图像和变化规律。这让我对数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增强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参加数学包装课程是我高中生活中一段有意义的经历。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我也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相信这样的经历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期待将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到这样的课程中,体会数学的美妙与重要性。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七

课标解读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3月12日上午,我们在市实验二小参加了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会,感触颇多;特别是秦院长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心得体会)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篇八

3月14日,我接受学校安排,有幸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会。在这次解读会中,秦院长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这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制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与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才能找到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