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最新目送读后感(汇总10篇)

最新目送读后感(汇总10篇)

时间:2019-10-14 05:06:25

相关推荐

最新目送读后感(汇总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目送读后感篇一

曾经她目送儿子上小学以及儿子的逐渐成长,她是都么舍不得啊!她目送着父亲的老去和父亲的逝去,她还是那么舍不得。但是,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亲人总是不能陪我们一辈子的,他们也会有老去和离去的。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意思是,不管你有再好的东西还是最宝贵的东西也会有失去它们的一天,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一切。

小时候,我总是不珍惜拥有的,因为我觉得只要我开心就足够了。可是我错了,如果我们等到失去了才后悔的话,那我们永远都不会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就更别说那宝贵的生命了。

先前我看过一本书——《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也是同一个道理:珍惜现在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天蓝色的彼岸》中主人公因为和姐姐吵架而失去了生命,可等他死后在发现姐姐很爱他很爱他。

人世间有太多的美好和不满,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同学们,这本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人生启迪;珍惜亲情、生命,以及身边的一切。让我们沉静下来懂得做一个珍惜爱,理解生命的人吧!

有些路啊,真的只能自己一个人走。

目送读后感篇二

《目送》的七十二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对于龙应台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来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龙应台将对亲人真挚、又很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实。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因看到父亲为自己担心操劳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龙应台则写了两种背影。一种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种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一种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为人子,身为人母,经历了大半辈子,回首往事,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作者倏地发现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大人、自己也无法随时随地的陪在儿子身边了,心里有几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些压抑,语言却十分真诚。如今我们也生活在父母庇护的翅膀下。却未曾报答过什么,小时候我们总自顾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险之路丝毫不艰险,我们去忘了回头看看保护着我们的父母。我们快要在社会中变得独立,在将来又会目送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我们间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行渐远——记得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

作者经历了许多、想要教会我们的是超脱的看待这个尘世。的确,有时候需要的是继续往前走,而有时,需要停下来。正如“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这便是我们的生活:相信了便是这样,不相信便非得刨根问底,亲身试验。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绝困难、甚至拒绝生活。

目送读后感篇三

到的窘境。

我可以不怕死,也可以说不怕老,但我怕老了会麻烦别人,会因为不能自理生活而让别人受累《。我不想要那样的生命质量,但是也要承认,有些时候,不由自己作主。

。而当她们长大,情感上虽然不变,但是会有不耐烦,有她们自己的想法,也会象大人一样教育我:姑妈,你这样是不对的——我得承认,我伤过心。

看着书里的描写,触动我自己的心怀。而且我也知道,不只是我自己。

所以书里的“爱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也许我也可以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互助互扶,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

目送读后感篇四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但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这段话,像留意地吹掉陶瓷上的灰尘一样轻轻地飘入我的眼帘,但却软软地划开了我的心。

《目送》中的孩子踏上那条叫做成长的路途,他已充满力量,蓄势待发,急着去披荆斩棘去开天辟地,再也不能忍受母亲对他缠绵的爱。于是只是吝啬地留给她一个无情的背影。着背影轻飘飘却冷得彻骨,灌入母亲的瞳孔里如同倒入一股寒风。母亲只能目送他,最终她双眼中燃起的火光被寒风吹灭,没有任何火星的残留光亮,只剩下一滩湿漉漉的灰烬,散发着草木香灰的悲凉后调,沉淀出无奈心酸的轮廓。她不得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思绪被拉扯回那段生了锈的时光中。“文韵!走慢点,妈帮你背书包送你进去吧!”母亲的嗓音突兀地闯入寂静的校园。我不耐烦地转身对她翻白眼,“不用。”冰凉的声音反射出冰雪更加凛冽的光。而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用背影告诉她:不必追。于是她站在原地目送我离开。而那句“不用”的话语断在阳光里看不到痕迹,但是谁都听得到那些痕迹破裂在她的内心深处,千沟万壑。唯独我选取捂住了耳朵。

之后我常梦到这样一个梦。梦中,我和母亲分别,我离去的背影牵扯着母亲绵长的目光,我不断回头,瞥见她的目光里盛满温柔,仿佛夕阳一般笼罩在我的身上,暖暖的。她涟漪般徐徐散开的笑容抚醒了一大簇绚烂的野花。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是请在离别时,回一次头,给那个目送你的人一个微笑,哪怕只是轻轻的一瞥。趁此刻,趁她还在。当记忆的时钟缠上碧绿的爬山虎与白色的野蔷薇穿插在咱们灵魂的空隙时,才不会留下遗憾。

目送读后感篇五

初识这本书是在网上淘的,拿到这本书,心里狂喜,因为我喜欢新书,喜欢新书所散发的那种气息。封面的颜色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我喜欢的很,那是绿色和绿色的交融和搭配,在这里非常赞赏封面设计师,他给了读者一个良好的的绿色的心情。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读目送,我不仅仅是在读龙应台的文字,而是沉浸在一个读书的过程,我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在到内在,从心情到心灵,逐一的去感受。我喜欢把书当成人,当成一个朋友去谈心。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你也许会感觉它第一次给现世浮躁的你带来不同的心情。

文章结构分为六十八篇散文,三部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满山遍野茶树开花”。分别写了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年迈、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失败和脆弱、失意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茫然的虚无。

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哀伤,美丽。最犀利的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在《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的最强新作《目送》。

书的前言这样写道: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一颤,龙应台对亲情,朋友的爱是没有修饰的,没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直抒情怀,是那么的情感真实,她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开始,一个真挚的开始。我想大部分的读者都会被这句话打动,那是因为它深深触动了我们心底的那根亲情的弦,然后引发出铮铮的轰鸣声,经久不息。

文中的许多文字都能让人想起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背影》。不同的是,《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人的情感,而《目送》牵系三代:不仅往上看,也往下看,看到儿子们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看爹娘的年老,自己也将迈入的老年。这是龙应台的三代情怀。

对于她而言,这本书写了人生的一个阶段:写父亲时,父亲已经逝去;写母亲时,也即将目送母亲离开;写与孩子的琐事关系时,看到的是他们永远用背影对着自己。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失落无望,唯有目送。

想想二十多年前读龙应台《野火集》长大的那一代人,现在也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对他们而言,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绵绵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老的母亲如同带着幼小的孩子一般,想到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目送》处处是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

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年龄与心智是那么的不协调。现在在学校住宿,几个月都在学校,很少回家了。每次节假日回校,我不晓得母亲在我背后是否流过泪,但我明白她在我的背后永远默默地爱我。在学校里我从来都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她,只是放假了,给她报个信我要回家了。

话语不多,妈妈在家里一定很急切的等待着她的女儿的电话吧,每一天。看完这本书后,想到母亲看到背影,只是目送背影的心情,越发觉得自己不懂事了。

人生,可不就是一个目送的过程。父母目送子女走向教室,走向离境的通道,走向成长的未来,走得离自己越来越远。孩子目送长辈走向街道的的拐角,走向久别的故乡,走向生命的尽头。兄弟间的目送,爱人间的目送……我目送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目送。

亲情,就像一种特别的酵母,把生命中的温暖渐渐诗意化开来。于是,我就在她的文字中,读到了感动和慈悲,拥有慈悲心怀,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目送读后感篇六

第一次看完一篇散文集,磕磕绊绊。

以前对散文有种定义“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就一直有种感觉:散文很难看懂。但是为什么我反而看完了《目送》这本书呢?因为我被里面的一些经典吸引住了。记得当初借这个书的时候,同学说这是小学初中生看的书吧……但是我也没管那么多。以前读书的时候没有条件没有资源看课外书,现在到了大学条件好点了,但我为自己看书经历感到羞愧……暑假,我是想着至少要看两本书。所以就借了两本书……不说废话了。自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才是王道。下面写写我的读后感吧!

《目送》这本书是种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游记、摄影、旅行;和朋友兄弟一起的经历;儿子的分离;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里面的文字很优美,描写时用的话语让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文笔是何等垃圾惭愧万分。书中描写人事景的那种真实细腻的情感,让我觉得画面感很强。我不敢奢望一本书就给我莫大的启发,自己的道行太浅,唯有多读多想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这篇散文集让我觉得散文也没有那么难读。

有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敢尝试。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把自己局限了。就想这几天追完的剧“漂亮的李慧珍”给我的感受“我们有时候自己认为自己是配角,不敢尝试,那么永远都是配角。保持童心,勿忘初心,配角也可以成为主角。”就像我以前对散文的认识,认为我反正看不懂就从未读过,现在我才发现:散文比一般的小说要美。

《目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文笔有限,谨以此文作为我的《目送》读后感的粗糙记录!

目送读后感篇七

把第三章读完,在这一章里看到了一个词“父亲”。恰好今天又是父亲节,那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父亲吧!父子父女关系的不同,大家对父爱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吧!

父亲给予的很多都在记忆的深处。高大的背影,发脾气前愠怒的眼神,豁达的性格和细腻的表情。都说父爱像山,可我觉得更像山上蜿蜒的路。在山一样厚重的外表下,掩藏了多少细腻的付出。也许你并不会发现他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却在某一天离开他时,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到底少了多少呢?现在终于明白其实是少了整片天空!

如果有那么一天,当你觉得父亲的眼神不再那么严厉,背影也不再那么伟岸时。我想说,你是多么的幸运!因为在他开始变“小”的时候,你还可以看见,你们还在一起。你还有机会疼他就像小时候他疼你一样。你还有机会陪他就像他小时候陪你一样。我想说,真的很感恩,我很幸运!

那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唱出了多少人对“家”的回忆!

人生匆匆,忽然而已!

目送读后感篇八

有人说《目送》是一本经典且极富情感的好书,在我仔细认真阅读之后,证实了这一句话,看到这本书时它并不起眼,它不像别的书一样有出彩的封面,但当我进入书中时,真正的被龙应台的情感世界给打动。

读《目送》最吸引我的,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一句话“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是啊,我们终将会长大,会有自己的家庭,父母也终究会老去,现在父母看着我们的背景,将来我们也会注视着父母的背影,回忆着父母的背影,每一个背影都会有一段目送,却不是每一个背影都有归期,趁着父母还未老,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多陪陪最亲的人,多做一些当前最美好的事,在目送上头离别的路上,尽量的,让这场目送更舒心一点。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的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这是作者父亲用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为了顾全“我”的情面,没将车停在校门口,读了这一段,我内心之间突然有一种感悟,天底下的父母们,无论富贵贫贱都是深爱自已的儿女们的,有时你们或许会争执,会因矛盾而不和,放下你的脾气与固执,读后感·因为无论对错,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你好,不要因为你的一丝顽固去伤害一个爱你的人。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读到这句话时,我停顿了,因为太真实了,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话“生活细致入微的走开”。刚升上高中时遇见初中同学,想像初中一样聊个热火朝天,却发现已经不能了,因为大家在不同的环境中,在那些生活学习上的细致早已不像从前那样相同熟悉,同学可以陪你走人生短暂的一程,朋友可以陪你走人生的一段,父母能陪你走人生的一半,兄弟姐妹可以陪你走人生的一大半,在人生的路途中,身边的人有的成了过客,有的忙于自已的生活,所以总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读完《目送》,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在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中我找到了共鸣,一本好书,会给你一次痛彻的领悟。

目送读后感篇九

这是一本关于亲情的书——《目送》,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只能一字一句地读下去,而且停不下来。它让人们在无形之间就被它纯纯的蚊子打动了。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也成为那个望背影的人时,才会真切的体会到父母那份痛楚与沉默。小时候父母把我们当孩子,父母老了我们把他们当成孩子。我们会懊悔,懊悔曾经的无知,但时间不留给我们一点机会,我们想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一切的感受,可被时间悄声无息地挡住了。时间让我们变了,让我们懂得了一切,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

真的是这样,有些感受只能一个人体会,有些眼泪只能一个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个人承担,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个人走。明白了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长了吧。

这是一次关于亲情的坦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多么朴实的文字,却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细想想,好像也真的是这样。年幼时的我们,总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向着朝阳迈去,而顺着我们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会发现,在那个最隐蔽的角落里,总有一个或两个人,他们的眼神,从我们出现在这世界上时,就从未离开过。他们或许期待,或许渴望我们的一回眸,一丝观注,但我们一直没给过。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们的眼神时,那里总是带着说不清的深情与期盼。

这是一个人生命的历程。不管是时间也好,亲情、爱情、友情也好,该经历的会经历,该遗失的会遗失。生命是一条无法回转的轨道,我们必须按照这轨道上的路标走,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目送》这个光阴岁月的故事是属于别人的,但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时光消逝中成长度过,我们的皮肤会由光滑到粗糙,我们的背影会由高大到佝偻,我们曾经拥有的也都会一一消失。这看起来是一场永恒的遗憾,但我们却能从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炼出最纯净的心灵,最温馨的回忆。

《目送》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新,淡淡的清新,但是又扣人心弦,让人无法忘怀。读完之后就是深深的感悟,深深的思考……我想这本书真的值得大家都去读一读,认真读一读!

目送读后感篇十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抚平心中的焦躁,细读龙应台的《目送》。等一朵花开的时间,悟一场人生的别离。

目送,就是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龙应台的书里,写了许多种目送。她目送着父亲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目送着母亲一天天老去,直到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再记得。目送着儿子长大,看他从离不开母亲成长嫌弃母亲是个孩子。目送着朋友,目送着世间万物的离开……字里行间满满的忧伤、寂寞与不舍。

或许人们提到《目送》,想起的总是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是通读全文,我最喜欢的却是那句“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目送着父母、朋友、亲人离去,若他们都离开了,孤身一人的我们是否会张皇失措?是否会悲痛万分?生活总是会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却从没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失去。或许面对着失去我们也只能是在心底宽慰自己、告诉自己总有一些路,要勇敢独自闯吧。

书中的作者也曾独行走过一条条或繁华或萧条的道路,这种感受或许就是“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们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的文字,时而如刀光剑影,时而却温柔婉转。她的散文,细腻而深沉,或许反复品读才可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读目送,悟出人生之珍惜当下,悟出失去时勇敢面对,悟出独行之寂寞忧伤。

弹指一挥间,你竟已遥远,青丝蘸白雪,来路生云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