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三大未解之谜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三大未解之谜

时间:2022-05-25 17:50:35

相关推荐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三大未解之谜

珍珠港有惊喜、失败,以及从废墟中崛起之意。12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72周年,时隔72年后的现在,日军偷袭美军在夏威夷的军事基地仍然是美国人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未解之谜吧。

每年12月7日,美国民众都会为在珍珠港事件中丧生的2402名美军士兵举行悼念仪式。在珍珠港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人会铭记1941年12月7日,以纪念这些爱国者们的坚强,表彰那些为了我们的自由而牺牲的人们。

72年过去了,珍珠港事件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为什么日本会选择进攻美国?为什么美军受袭之前毫无防备?今天,历史学家仍在辩论关于珍珠港事件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疑问,并提供了很多新的证据和理论。而我们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误解,也需要得到纠正……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

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纳』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转捩点之一。

1、为什么美军基地没有丝毫戒备?

1941年12月7日上午8点,日军飞机突然开始了对珍珠港的袭击。战前,日本进行了周密准备,欺骗麻痹美国。因此,直到大战在即,夏威夷岛上的美军仍毫无战斗准备,美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赫斯廷斯在他的新书《地狱》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人们。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

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曾就此进行了广泛的听证会。最终的结论是,军队集中精力训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袭击;军队指挥官担心弹药流出后会引发不安全事件,故而将防空用的弹药统一保管,没有提前分发到士兵手中;海军由于缺乏设备,在海上没有保持定期的飞机巡逻。

而且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舰船后,指挥官也没有立即明令侦察机侦察。令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军将领始终不清楚日军航母发展究竟有多迅速。在最新一期的《海军历史》杂志上,历史学家乔纳森·帕歇尔和迈克尔·温格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靠谱的答案,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

2、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

日本飞机袭击珍珠港两轮过后,飞行员顺利返回航母。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与其他将领就是否进行第三轮打击展开了讨论。许多空中指挥员表示支持这样的后续行动,认为美国空军基地当时的燃料存储、修复和其他后勤能力都比较脆弱。

但南云忠一是一位谨慎的指挥官,他决定不再采取更多行动。因为这将需要马上在航母甲板上重新填弹,与此同时,美国航母和潜艇有可能正在朝日军航母奔袭而来。南云的决定令其手下期望再次出战的飞行员感到失望。

戈登写道。日本人不知道,袭击过后珍珠港基础设施的受损程度,几乎已可以迫使美国从西海岸撤出其海军力量。几十年来,一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南云忠一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而这也许会改变战争的进程。

然而,在《地狱》一书中,赫斯廷斯认为,日军后续的打击是不可行的。冬季的白天太短了,日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登陆并提供支援(另一波空中打击)。无论如何日本的炸弹负载太小,不可能真正摧毁珍珠港。赫斯廷斯写道。

3、如果美军成功预警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美军在袭击前一天就早早接到了预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毕竟,几个小时前的成功预警可能会扭转战局。袭击来临之前,美国战机也许已经飞起,防空警报或许已经拉响,他们也许能在日军来犯的必经之路上成功拦截对方,并取得胜利。

至于,若太平洋舰队击退了日本的攻击后,可能发生什么,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海军上将金梅尔将继续派出战舰和航母,对日本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军事历史学家格里姆斯利这样说道。如果美军取得胜利,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但是如果美军失败,关键战役失败的消息,会比珍珠港受袭事件本身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损坏和击沉的船只,大多数都随后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而如果在环太平洋深海地区作战,被击沉的船只只能安静地躺在数千英尺的海底。

格里姆斯利在《军事历史》杂志的网站上写道。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的美国民众也因为珍珠港事件而变得空前团结,积极地投身于战争。

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介入二战,不过美国民众是否仍会这么有激情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就不得而知了。

“珍珠港事件”竟然是美国人的一场阴谋?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留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19至19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19至19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19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纳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

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

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 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三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2]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

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四 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

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

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事情报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二战美为何不信中国破译的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

近代以来,几乎每个国家和军方都建立了侦听破译敌方密码电报的机构。美国“密码之父”郝伯特·雅德利给这类机构取了个形象的名字——“黑室”。抗战时期的中国也有自己的“黑室”,只是它一直笼罩着神秘面纱。

受“美国黑室”启发而设立

“九一八”事变后,受雅德利所撰写的《美国黑室》一书的启发,国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国际电信局电讯专家温毓庆认为,中日战争迟早会爆发,中国应组建自己的“黑室”,以破译日本密电码。 1934年,他经宋子文向蒋介石转呈了关于建立“中国黑室”的建议,并得到了蒋的肯定。

抗战爆发后,戴笠等向蒋介石提出申请,以年薪1万美元邀雅德利来华担任顾问,并从事教学和破译工作。1938年11月,雅德利来到重庆。此时,国民政府已拥有7个技术侦察部门,800余技侦人员。但由于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很少互通情报,蒋介石仍常常感觉自己的情报系统不够灵敏。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无线电技术侦察和密码电报的破译工作,1940年4月1日,蒋介石正式下令,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机构合并,对外称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简称军技室),对内称“中国黑室”,首位主任是温毓庆中将,毛庆祥少将任副主任兼主任秘书。

在谍海战线上屡获战功

此后一年多,雅德利在中国大显神通。他与戴笠把酒畅谈特工手段;与汪精卫私下会面;获得蒋介石接见;带领学生们破获多份日军轰炸重庆的密电;甚至通过破译侦收的日军密电,挫败了日军试图空投伞兵以绑架或暗杀蒋介石的阴谋。

1940年3月,由于援华行踪被《纽约时报》披露,加之自身健康恶化,这位“中国抗战秘密战线上的第一外援”,不得不返回美国。雅德利离开中国后,当年号称“电码破译天才”的池步洲则显得愈发耀眼。池步洲生于1908年,福建省闽清人,由于家庭贫困,10岁时才在哥嫂的资助下上学。他聪慧过人,仅用3年便完成小学课程。 18岁时,池步洲前往日本深造。8年后,他从早稻田大学工学部毕业,并遇上了日本姑娘白滨晓子。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池步洲恰从中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署离职。事变半个月后,他毅然带着妻子与3个子女回国,共赴国难。

池步洲对数字过目不忘,记忆力极好,虽未学过密码专业,但对密码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敏感。 1939年3月,池步洲只用不到一个月,就将日本外务省发到世界各地的几百封外交密电一一破译,这相当于为自己弄到一本日本外务省的密电码!军政部大喜过望,立即组织了四五十人的精悍队伍,成立了军用无线电总台第43台,任命池为译述主任。不久,又改称军政部研译室,直属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管辖。很快,他被刚成立的“中国黑室”收入麾下,成为专员室主任专员。

曾破译“珍珠港事件”

种种成绩,让池步洲在圈内名声大振。 1941年5月,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其中两份还详细罗列了珍珠港在泊的美舰情报。而在此后破译的六七十封相关电报中,日本外务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方面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及港内美军休息时间(答复是周日)、夏威夷气候等情况。同年12月2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立即烧毁各种密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尽量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银行;帝国政府决定按御前会议决议采取行动。

池步洲结合此前的情报推断:日本即将对美发动袭击,时间可能是周日,地点则是珍珠港。他立即将这份重要的密电码送交时任组长霍实子。据霍实子回忆,蒋介石在第一时间将电报内容通知了美军驻重庆负责人,可对方认为,以国民政府的技术,不可能破译日本密电码,并未展开戒备。几天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军遭受毁灭性打击。一年多后,池步洲和同事译出的有关山本五十六行踪的密电,最终发挥了作用。 1943年4月13日晚,日军发出密电:“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于4月18日亲自巡视巴拉尔岛、肖特兰岛,如因天气不佳则顺延一天。 ”这一电报很快便被池步洲等人破译。拿到中方破译的密电后,美国迦答尔卡拿尔岛基地空军埋伏在山本座机必经的航线上。最终,飞机被美军子弹命中。其中一颗子弹从山本下颚打进,太阳穴飞出,山本当场毙命。

1943年10月,池步洲离开“黑室”,转任军委会译电人员训练班副主任,后升任少将班主任。国共内战爆发后,因不愿参战,他带着妻儿回到家乡。中日建交后,他陪妻子回日本安度晚年,曾任教于大阪大学。 2月,池步洲在日本神户逝世,骨灰被带回中国。

新史料:1944年美国政府电报称琉球决不能交还日本

近日读史,发现一则关于琉球群岛归属问题的重要史料,是记录1944年10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国民政府外交代表谈琉球问题的一份电文,似少见关注和引用。值此日本右翼恶意挑起钓鱼岛争端闹剧的时候,笔者特将这份文件引出,并略加解读,以供有识者参考。

电报原文如下:

华盛顿顾大使维钧质电陈,偕魏大使等入觐罗斯福总统,承告各点称:今午偕魏大使、胡次长、商团长入觐罗斯福总统,承告“(一)魁北克会议对于如何继续助华有共同决心;(二)纳尔逊离美赴华时曾告以到华后所得印象或致失望,彼回美后报告谓我国情况一般尚佳;(三)将来日本在太平洋之岛屿如何处置颇费考虑,美国不愿再增土地,但琉球及BO N IA岛(即小笠原群岛)(原文如此,正确的英文名称应为BO N IN———引者)无论如何亦不能交还日本;(四)中美空中交通问题亦多困难,如允予中国民航线展至檀香山,则澳之同样要求难以拒绝,将来日本恐亦希图;(五)和平机构会议之投票权问题必须有一解决。”(台北“国史馆”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影印本第58册,1944年8-10月卷,台北版,第535~536页)

下面请允许我略作解读:

顾大使维钧,即顾维钧,时任国民政府驻英大使,此时为到华盛顿参加美英苏中四盟国讨论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机构筹备问题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正在华盛顿活动。

魏大使,即魏道明,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同时亦被派为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中国代表。

胡次长,即胡世泽,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代表。

商团长,即商震,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代表之一。

具体会见时间,发电时间是4日(质),电中称是“今午”,似乎是4日中午会见后于当日发电。但据《顾维钧回忆录》,会见时间明确说是3日:“苏俄这一建议(指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苏联提出其16个加盟共和国也应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加入,这样它就可有17票表决权———引者)是10月3日我和两个同事去见罗斯福总统时,他首先向我们透露的。”“我们坐下来交谈了将近半个小时。……他还向我讲述了他坚持要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谈的事。并对我讲了为什么他要求将中国列为战后负有维持和平责任的大国之一。他说,他希望在世界各地都看到和平。由于有了中国这个地处亚洲的强大盟国,美国就可以将全部注意力放到欧洲。……就人口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领土而言,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综观中国历史,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因此他决心使中国成为负责维持世界和平的四大国之一。”该回忆录中虽没有记录电报中谈的不将琉球交给日本的内容,但谈到罗斯福对中国的重视,谈到罗斯福支持中国未来成为维持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国家,故与上封电报的内容是适相吻合,可以互相映衬的。

回忆录另一处,顾维钧提到与他一起去拜会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同事”是“魏大使和商震将军。”但未提外交次长胡世泽。(《顾维钧回忆录》,第5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3~415页)。这个“今午”,应指3日午,就是3日午拜见,4日发电报告重庆。

关于上封电报,还有一个更完整一点的版本,即收入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辑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中的《驻英大使顾维钧自华盛顿呈蒋主席报告谒罗斯福总统承告对我国在世界和平机构会议中对三国草案颇多赞许表示欣慰》电(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四日),关于琉球部分,电文内容为:“(三)将来日本在太平洋之岛屿如何处置,颇费考虑。美国不愿再增土地,琉球及BO N IN岛即小笠原群岛,无论如何,亦不能交还日本。又谓闻往时B O N IN岛王曾由中国任命。”(《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战时外交,三,台北1981年版,第892~893页)其中黑体部分为上一版本所无的内容,这句话在此也是甚为关键的,带有很明显的暗示意味。

综上,也即1944年10月3日午间,在华盛顿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中国国民政府外交代表顾维钧、魏道明、胡世泽、商震等拜见美国总统罗斯福,承罗斯福告知上述五点意见。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是第三点,即罗斯福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击败法西斯日本之后,琉球及小笠原群岛无论如何不能再交还日本,而美国也不愿再增土地,也即美国也不会要。决不给日本,美国也不要,那么给谁呢?据说这里过去曾是中国的藩属。这里值得考虑的是,这是罗斯福总统与战时中国政府外交代表的一次重要会面,表示支持和希望中国成为未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与和平、担负重要责任的大国,且在不长的会见中又一次向中国方面提出琉球问题,并似乎顺带提到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的藩属属性,这其中的意图应即是:暗示未来有将这个地方交予中国管辖的可能性!

最近,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先生撰文指出,琉球问题同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亦有若干可议之处,现在虽控制在日本手中,但其中存在诸多事实上、法理上的疑点(张海鹏:《琉球再议,议什么?》,《环球时报》5月17日)。文中提到,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时,罗斯福曾明确提出将琉球交给中国管理,蒋答以可由中美共管。而笔者介绍的这条史料,事情发生在开罗会议召开近一年之后,罗斯福总统重提此事,应该是在此前考虑基础上一个符合逻辑的延伸。因此,笔者此处介绍的这份电报,无疑也是对张海鹏先生文章观点一个新的印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