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屈原跳河自尽简单故事】伟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屈原跳河自尽简单故事】伟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01:27:17

相关推荐

【屈原跳河自尽简单故事】伟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屈原的故事

屈原年青时候就投身国家,为国效力。楚怀王也十分赏识他。他提出的六国纵横抵抗强国策略深得怀王认可。屈原从六国开始身负重任一个一个去游说联结,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伟大的外交联盟使六国齐聚齐心。

屈原图片

然而秦国对六国联盟的忌惮和楚国国内小人的迫害,致使屈原离明君治国越来越远。

首先是太子兰的嫉恨,屈原的大展身手,挡了太子兰的权力之路,又夺去了他的风头。人们说树大招风。但凡聪慧之人,谋权化策都会有一些小人之心,圆滑处世才能得以在国家权力机器中保存性命。屈原显然更像君子诗人,一位才华灼灼有着雄韬伟略的梦想家,他一直像高空中的飘逸才子而非在权力倾轧的混泥中。楚怀王就是他的支柱。然而能得到君王信任是幸运的,而被君主猜疑却是常态。

太子兰,宠妃郑袖,加上秦国张仪,他们联合,屈原被打垮已是形势所趋。首先是内部太子兰等多次用小人之计挑拨,打破怀王和屈原之间的信任,其次是外部张仪用厚重礼物作诱饵让楚怀王枕边人教唆使坏,而屈原却并没有这些小人之术,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楚怀王面前大谈联盟,楚怀王没有听进屈原的劝告和坚持,因为利益贪婪蒙蔽了他的心智。屈原最终被小人弄臣们驱赶出楚国国都,远离政权。

所谓木过刚则易折,人过直则易损,就是这个道理。屈原的忠贞爱国感人至深,得知楚怀王病死秦国更是伤痛难当。他把毕生感情和理想都融合在了诗篇里,创作出了激荡人心的诗歌辞赋,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他深爱的楚国即将灭亡之际,他选择了舍弃性命与祖国同葬。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

公元前278年,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君主听信奸佞谗言导致国家衰败而投江自尽。这愤慨一跃让一条原本默默无名的江流也跟着出了名,那么屈原跳的这条江是什么江呢?

汨罗江图片

这条江名为汨罗江,发源于黄龙山梨树萵(今江西省境内),全长253公里,上古时候罗国倚江而建,因罗国国性为芈而得名汨罗江。汨罗江的水量充沛,水质清洌,流经区域非常广泛,古代沿途居民世代依靠打渔为生,生活富裕安稳。

放着那么多的河流不选,屈原为什么非要跳这汨罗江呢?其实,这与汨罗江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汨罗江流经楚国和秦国,站在汨罗江边可以清楚的看到楚国都城的情况。虽然屈原已被罢免官职遭到迫害流放,但是他的心始终悬系在楚国的国家安危之上。亲眼见证了楚国的大门被秦国攻破,屈原的文人脾性促使他做出了自尽的选择。另外,屈原为芈姓屈氏,是落魄的楚国贵族,芈姓历史久远,有观点说屈原的祖先为上古罗国的皇室血脉。这样看来,屈原选择投身汨罗江不是一个概率性的随机事件,而是经过反复斟酌的自杀计划。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汨罗江周边依靠名人效应不断开发旅游项目,想必屈原老人家没有想到历史洪流居然发展至此,否则恐怕他一定会选择一个寂静没有杂乱的地方默默离开这个世界。

屈原名句

“诗歌之父”屈原虽生于战乱纷扰的战国末期,却有着他人没有的浪漫情怀。他的浪漫在他的诗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现。比如他在《九歌∙少司令》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一名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么它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屈原画像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少司令”并不同于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司令,这位“少司令”指的是一位掌管人间少儿的美貌女神。

因此《九歌∙少司令》实际上是一篇用来祭祀的歌舞词。其中的“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叙述的虽是男女之间互相倾慕之情,却也道出了世人都要面临的离别与选择。“兮”在这里是语气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思。简单来说,这句话是说:“最悲伤的事情当属离别,而最快乐的事情要属结交新认识的人”。一句话道出了柔情万分,古往今来,对生离死别的描述和比喻实在是太多。屈原用这样直接和情绪情感连接到一起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在看待分离和结交新人的这两件不同的事情的反应,鲜活而生动。在看待离别的问题上他也如常人一样的难过,在认识新的朋友的时候也如常人一样开心。

的确,生活在世俗当中的人们难免在寻常的离别中会有万分的感概,就连伟大的具有罗曼蒂克精神的大诗人也不例外。新欢胜过旧爱,相聚胜过相离。这是因为相聚和相识是人生中的加法,谁都会欢迎。而相离和分开是人生中的减法,没有人愿意失去,不管是失去什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