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历史概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历史概况

时间:2020-01-13 09:17:57

相关推荐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历史概况

内乡立县两千多年,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重建于清代的内乡县衙,历经元、明、清三代,民国时期仍然是县府治所。在这片东距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区68公里的土地上,“为官斯土者不下千数百人”,其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有之,选贤任能、兴学育才者有之,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者有之,尸位素餐、鱼肉百姓的更是不乏其人。一个小小的内乡县衙,也和封建王朝的旧中国一样,成为过去时代或盛世或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历史总被雨打风吹去,由于年代久远,见著旧志记载的官员虽寥寥无几,但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腐朽官府标志――“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却让中国的老百姓至今还耳熟能详。

章炳涛,字厚甫,浙江会稽县(今绍兴)人。在他上任内乡县前,正是清朝政府最腐败、国计民生最凋敝的时期,所以被毁坏的县衙经过22任知县,都是在县察院凑合着办公,从无人做过筹资修葺的打算。可有着土木工程建筑经验的“技术干部”章炳涛是个另类,他在下轿伊始,便于心里勾勒出一个在县衙原址重建一座办公机构的宏伟蓝图。

然而,建造一座规模宏大、且有北京故宫格局的县衙,是需要强大经济做后盾的。富有执政能力的章炳涛深懂其中道理,于是他并未急于动工,而是颁布新政发展生产,奖励垦荒劝民农桑,两年之间已初见成效。在具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之后,由章炳涛亲自设计、规划、监督的浩大工程才开始上马。这里流传着一个能充分体现知县专业技术高超的典故:某天在施工现场,章对着垒起丈余的照壁眯眼瞧瞧便说歪了。当时工程承包者是地方有名的匠人,对于县太爷的质疑很不服气,结果垂线一吊,偏出一韭菜叶宽的误差。这样工头就不得不当场下跪认错,匠人们也佩服之极,照壁迅即扒掉重垒。

因受县太爷章炳焘的影响,新建县衙占地2万多平方米,厅堂房舍260余间,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布局严谨,深邃森严。那么对于一个变幻无穷、规模宏大的工程,所需款项绝非小数。为了筹措资金,知县大人可谓绞尽脑汁,其中来钱最快、也最惹人争议的一招便是“赢捐输罚”。具体说就是凡有入衙打官司者,不问青红皂白,先给双方各打一顿40板杀威棒,然后判罢官司,输者刻意重罚,赢者劝其赞助。试想,败诉者受重责重罚那是倒了血霉,可胜诉者于森严大堂之上,凶神恶煞面前,刚刚挨了板子的屁股剧痛未消,铁腕知县又亲自动员捐款,哪个敢不诺诺连声?就是这样一种原、被告通吃或曰乱收费、乱罚款的项目,奠定了内乡县衙建筑的坚实基础。

章炳涛在内乡九年,纵然留下了“衙门口,朝南开,无钱你就别进来”的非议,但因勤于职守,廉洁奉公,所筹款项没有一分一厘装入私人腰包,卸任后一贫如洗两袖清风,所以深受当地人民拥戴,多有轶闻佳话留传。

内乡县衙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布局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

现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中段北侧的内乡县衙,既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与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和一座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库。2000年10月,她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被列入中国四大国际旅游专线,并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誉。

从北京故宫到内乡县衙,座北面南的建筑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主要有中轴线上的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花园,以及东西两侧副线上对称排列的县丞衙、主簿衙、典史衙、东西花厅、寅宾馆、膳馆、监狱、三班六房等。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布局,自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利用县衙珍存的实物分42个展室,共5400平方米的面积以展示其丰富的衙门文化内涵。

县衙门前,对面隔街率先望见的是一字型建筑照壁。照壁正中绘一神话传说中形似麒麟的怪兽,其名曰“贪”(原字为反犬部首加个贪字),据说它力大无比贪婪成性,能够吞下金银财宝,尽管画面四周有“八宝”(磬、金锭、书画、犀角号、如意、宝葫芦、元宝、铜钱)灿烂,但它仍不满足,还要张着血盆大口妄吞天日,结果跌入悬崖粉身碎骨。照壁绘贪是明太祖朱元章的首创,目的是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保持清廉。照壁对面的斗拱式牌坊,叫宣化坊,面南书“菊潭古治”四个大字,菊潭乃内乡旧称,意为古时治所;面北书“宣化”二字,即宣讲教化之义,旧时每月的初一、十五,知县都会在宣化坊下宣讲圣谕教化百姓,内容主要是康熙大帝颁布的圣谕十六条,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乡里等。

县衙大门面阔三间,两边八字形影壁,额枋正中是“内乡县署”方匾,东稍间置“喊冤鼓”一架,供老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稍间立有上刻“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的两通石碑,警戒告状人不能诬陷良善和越级上诉。入门是百米甬道,中段连通“有仪可象”(表示县令可为民表率)的仪门,这是新官到任或迎接官员的地方,东西两侧设有常人出入的“生门”和处决囚犯的“死门”。其后中轴线上是大堂、二堂、三堂,均为面阔五间的单檐硬山式主体建筑。大堂是知县“明镜高悬”的办公地点,公案上有文房四宝、惊堂令签,两边列仪仗旗伞、肃牌刑具,前后设有“公生明”的戒石坊、诉讼跪石、格扇屏风;堂前自北向南,东为吏(管干部)、户(管民政)、礼(管教育),西为兵(管武装)、刑(公安、司法)、工(城建、水利),这“六房”是与中央政府“六部”相对应的县衙职能机构,和大堂、仪门形成外衙的第一进院落。二堂是知县预审案件和退思、小憩之所,与茶房、招房、厢房和宅门形成外衙的第二进院落。三堂是知县内邸,格局与前大相径庭,分接待室、起居室、花厅几部分,幽深静谧,花木葱荣。中轴线外,仪门东侧设置了三班院(皂班站堂行刑,壮班出力干活,快班专管缉捕)、衙神庙(供奉汉代名相萧何)和土地祠;大堂东南盖有典吏衙(也叫巡捕衙),西南盖有牢房20余间;二堂东西各有县丞衙和主薄衙跨院;三堂周围有账房(银局与税库)和后花园等。古制县府行政官员大约百人,吃皇粮的朝廷命官不过十余,在三班、六房工作的吏役均无品级,“吃陋规、收黑钱”(习以为常但不成文的规定)是衙门公开的秘密。综观全局,内乡县衙可谓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机构,在中外博物馆中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作“华夏之最”、“中华独绝”和“天下第一衙”绝不为过。

“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各种形式、色彩缤纷的匾联,不仅对县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而且使建筑群生机盎然、意境深远。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都喜书匾联于官署的额枋楹柱,或标示名称、地理位置,或描绘山水、自然形胜,或申述政旨、箴戒自勉,或效法古贤、省身功过,内容丰富多彩,发人深思。下面择列举内乡县衙部分匾联,以窥斑见豹。

大门:“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黎民,十年踏地脚跟牢”。上联意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重托下系百姓安乐,重任在肩如同一柱顶天;下联是说地方官要爱民如子,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在本职干上十年八年的决心才能政坛立足。重建内乡县衙的章炳焘,“交卸时太平无事”政绩卓著,其“历任九年”既保持了班子的相对稳定,又便于一个地方的有效治理,对于今天的干部使用依然有借鉴意义。

仪门:“依宛镇连丹陨商圣故里,接秦晋嘱荆襄郦邑菊源”。内乡县名始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源于秦代析县(今西峡县),而今内乡县境却是秦代郦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郡下析、郦二县逐代相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改为中乡县,隋开皇三年因避文帝父杨忠之讳,改中乡为内乡,同时改郦县为菊潭县。到五代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菊潭并入内乡,金时又将淅川并入(明代1471年淅川恢复),直到元代因距南阳府太远才把治所迁入内乡。建国后又分出西峡县,基本恢复了两千年前原貌,所以内乡县名源于古析今指古郦,实属名存地移。此副对联,讲的就是内乡大方位的地理位置:东依镇平和历史名城南阳,西连丹江及湖北陨水,这是商圣范蠡的故乡;北接陕、山二省,站立高山可遥望荆州襄阳,那是郦县旧址与药用菊花的发源之地。

三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寓意深刻振聋发聩,以质朴的语言表露出轻个人荣辱得失,重一官职责,视百姓为本的思想。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高度评价其对官与民、地方官与一地治理辩证关系的阐述,原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曾挥笔书录以为县衙留念,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罗干都对此联给予过极高评价。

比较经典的匾联,还有大堂:“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吏房:“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县丞衙大门:“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西账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东花厅:“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至于光彩夺目、书法绝美的匾牌,除带有标志性的“内乡县署”、“明镜高悬”、“琴治堂”等外,如清康熙二十年李官桥等送的“爱民若子”匾,清光绪二十一年李文渊送的“执法如山”匾,清道光九年王道升等送的“恩及菊潭”匾等等,皆琳琅满院,高悬耀目。

“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这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永匡于2000年10月25日的题词,一语道出了内乡县衙的份量。历史学家做过统计,清朝我国有上千座县衙,满腹经纶的县太爷们在自己的办公地点抒怀言志,留下最撼人肺腑和最令人玩味的,即在不同省份的衙署居然有多个楹联撞车,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所以,我们真得感谢公元1892年某天那顶忽忽悠悠的官轿,将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涛从北京抬到了内乡,励精图治九载中用三年时间重建起内乡县衙。并以其唯一而独特的优势、珍贵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封建时代地方官衙完备的建筑规制和南北交融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华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