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6-21 10:41:14

相关推荐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田友华

汉寿县第一中学

415900

"3+x"高考科目设置中出现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原则体现: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加大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份量;以能力立意替代以知识立意、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诸能力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教育阵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开发学生活动空间

充分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全体学生而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讲究师道尊严,认为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严重禁锢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带着非常紧张的情绪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以朋友的身份以情施教,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要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被他人侵占。在教学中,老师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让少数学生侵占多数学生的活动空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允许有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传统的教学,总是用一把尺子去量度不同品质的学生,课堂上用一个进度施教,一个难易程度知识传授,结果"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消。其实质就是限制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对学生学习热情也造成了伤害。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多个侧面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方面求解。如推导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实像、成虚像和凹透镜成虚像三种情况。这里难度大点的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凹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像距焦距关系的推导,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焦距关系推导比较容易。这时可以由成绩相对差些的推导比较容易的。在动手推导后,"好"生觉得我行。"差"生觉得我也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了思维积极性就能更好的挖掘出学生个体的创新潜能。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室有限空间的约束,培养其创新能力。⑴留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顺着自已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思维,防止为了保证学生少走弯路而急不可奈地去指导学生。只有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展现出来,教师才能对其种种思维方法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⑵注意扩展思维的广度。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摆脱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不断扩展思维的广度。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达到扩展思维广度的目的。例如,高中力学问题常有的解决方法有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不仿让学生用这几种方法去解决,再引导学生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进行发明创造的最常用的思维。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上千种材料,从竹子到人的胡子都试过,最终找到了钨丝,造出了工作时间较长的白炽灯。找出尽可能多的选择材料进行试验,运用了发散思维。为使电灯的工作时间长,一要抽出灯中空气,充入隋性气体,以避免氧气氧化灯丝;二要选熔点高的金属。这是总结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运用了收敛思维。为训练敛散思想,可在教学中常做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练习,促使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贮存,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信息共同来寻求答案,并找出这些求解的共通之处,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⑶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当思维遇到障碍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迅速转向,执果索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个高一物理问题:判断"从枪口射出的子弹能够继续前进,是由于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的说法是否正确时,就有一些学生无法作出正解判断。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力的基本概念来启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考虑,思路是:如果找不到子弹的施力物,则可以肯定不存在"惯性力"。实际上,子弹从枪口射出后不再受火药气体的推力,而是由于"惯性"才继续前进的。找不到子弹上任何的施力物体,所以子弹也就不可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学生既加深了对力的理解又培养了灵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学生表现空间

我们要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认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创新的动机也会慢慢消失。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动手能力,充分发表自已的独特见解,从而展现创新的才能,体现创新的乐趣。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在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及提示有关材料基础上,把寻求结果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智力劳动甘苦的空间,从而激发其探索精神,使其创新思想得到培养。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思维是有极大帮助的。 创新素质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培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而且培养成效有时也不一定能在试卷中看到,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培养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效果必定见之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必定见之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强盛发达,科技经济的飞跃发展之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