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历史上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如何呢 – java – 前端

历史上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如何呢 – java – 前端

时间:2021-03-28 17:05:20

相关推荐

历史上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如何呢 – java – 前端

慈禧太后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应户部选秀入宫、被清文宗咸丰帝封为了兰贵人。算一算,慈禧太后多大岁数结的婚?十七岁。现而今这个年龄差不多也只是处于高中阶段、不少人高中还没有毕业,可慈禧太后却已经嫁做人妇了。就算慈禧太后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她的文化水平充其量恐怕也就是个高中肄业!

女子无才便是德

中国古代讲究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无论是普通百姓家、还是达官显贵家,对于女儿的教育相对于儿子都是相当“不上心”的。在他们看来,儿子读书将来是可以步入官场、光宗耀祖的,女儿读书有什么用?读再多书也是嫁做人妇、相夫教子……通常情况下,大户人家的女儿大多数跟着哥哥、弟弟们一起读自家设置的私塾,鲜有外出读书者。这样的私塾教育,“脱盲”问题不大,但想要在文化方面有所专长,恐怕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像李清照那样的才女毕竟是少数,反倒是高级青楼女子文化方面或许还更加优秀一些,因为老鸨子需要她们的文才去搂才子们的银子……

慈禧太后虽然生于中级官僚家庭,其父惠征曾经担任过正四品的道员。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恐怕也未见得受过什么系统的良好教育。从惠征监生出身、从笔帖式起步来看,这位爷恐怕也不是什么真正的“读书人”,自己尚且不好好读书,还指望他对子女的要求有多高吗?更何况,慈禧太后还是女儿。所以说,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不会太高,但文盲应该也不至于!否则日后她如何当大清朝的家?

生活小故事

说到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就不得不说一段小故事,慈禧太后和她的堂小叔子庆密亲王奕劻是怎么认识的?早年间奕劻与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走动比较勤,也因此认识了慈禧太后。因为文化程度有限、书法水平也一般,慈禧经常请奕劻帮忙代写书信,久而久之二人便混熟了。奕劻的一笔好字给慈禧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奕劻的发迹虽说与这件事没有必然联系,但至少说明一点,慈禧太后只是粗通文墨,文笔着实一般,否则她又何必找奕劻代笔呢?

再就是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中国古代的官宦人家,女儿或许不一定去读书,但儿子通常情况下还是必须读书的。可问题来了,慈禧太后为何不找桂祥代笔?恐怕只能有一种解释,桂祥的文笔和书法也是个“半桶水”!惠征的儿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身为女儿的慈禧太后?这个小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慈禧太后的真实文化水平。

婚后“继续教育”

在家没能好好学习,那么婚后呢?机会恐怕就更少了。自古帝王对后宫干政就是极度提防的,后宫没有文化、干政的几率也相对低得多,不是吗?所以,清王朝的后妃们婚后也没有什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但自己学习还是可以的,这是个人爱好,但系统学习的机会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或许要说慈禧太后帮清文宗代笔批奏折的问题了。清文宗的字虽然谈不上非常好,但也还算说得过去。慈禧太后连自己的书信都找奕劻代笔,他如何帮清文宗代笔批奏折?有一点大家必须搞清楚,清文宗对慈禧太后控制得还是比较严的,她并没有干政的权力。说白了,她只是代笔而已。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代笔的只是一般的、不重要的奏折,重要朱批清文宗恐怕还不会假手他人!一般不太重要的奏折,皇帝的朱批无非“知道了”“着某部知道”之类,并不复杂,以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和天赋,模仿清文宗的笔迹批这些东西还是不成问题的。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其实相当一般,恐怕不太可能超过现在的高中生。至于书法,慈禧太后存世的真迹还是颇多的,说实话,也就“半桶水”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书法,也就是写字罢了……但文化和政治手腕并不成正比,慈禧太后文化水平一般,却不影响她玩弄权术。本就相当聪慧、天赋颇高,加之帮清文宗代笔批奏折,慈禧太后政治上的手腕或许很多就是跟“权术高手”清文宗学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