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大豆技术面分析_技术贴 | GIS三维视域分析—面要素

大豆技术面分析_技术贴 | GIS三维视域分析—面要素

时间:2018-07-24 01:35:38

相关推荐

大豆技术面分析_技术贴 | GIS三维视域分析—面要素

GIS

视域分析

理论

01

部分

之前写了一篇技术贴:GIS三维视域分析里面讲了视域分析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案例,以及具体点、线的视域分析,面要素比较概况,应某位小可爱的要求,今天详细分析面要素的视域分析。视域分析用于确定在某一视点或某范围内,对象的可见性以及可见范围的分析。

【应用案例】

视域分析在规划分析中应用较广泛,主要包括:

1、地标建筑在一定高度下,可视(被视)的范围分析

2、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寻找游客的视域范围,进行观景设施布点(观景平台)

3、河流景观节点的选择,被视范围最大

4、两通信点的呼应、可视性

5、某段高速路可见核心景点的概率

6、火警瞭望塔可控范围,多少数量能满足全覆盖指定区域

【软件】

基于ArcScene,方便三维可视化。

视域工具及参数设置上篇文章有详细讲解:GIS三维视域分析ArcScene中,【视域】工具主要参数:

实操

02

部分

【数据准备】

在LSV下载谷歌地形及影像,主要为提取dem数据。

在Arcscene中加载dem,并设置基本高度浮动于dem之上,使之呈现三维显示效果。

用dem数据创建tin,进行符号渲染。

数据准备完成之后,即可开始点线面形式的视域分析。

以上详细步骤见:GIS三维视域分析

实操

023

面视域分析

主要步骤:

1、arcmap/arcscene创建面;2、若为arcmap下创建的二维面,则要素转3D, 如在3D编辑器下创建的三维面,此步可省略;3、利用渔网图将面用多点趋近表示;4、依据原始dem栅格提取dem值到点;5、添加spot、offseta字段并赋值;6、进行视域分析具体操作:1、新建面图层,在3D编辑器下创建面要素,本次选择了都江堰水库部分(见下图)。如果是二维条件下创建的面,需要转为三维。2、引入创建渔网工具,用多点趋近于面域。关于渔网图的制作,参考:技术贴|渔网图制作位置:数据管理工具箱-采样-创建渔网。设置参数:创建范围与面域相同,象元高宽设置20(根据实际面域的大小以及精度需求进行调整),勾选创建标注点,几何类型选择面。创建好的渔网包括面要素和点要素,此处仅保留点要素即可。设置渔网点要素属性,基本高度-在自定义dem表面上浮动。

点的范围大于水库面域范围,故需要裁减,以面域为裁减要素对点图层进行裁剪,之后设置浮动于dem数据上,得到下图。

3、提取dem值至创建的点。工具:spatial Analyst——提取分析——值提取至点。

输入待赋值的点及原始dem数据,输出带有高程值的点图层(图中下方的图)。

tips:这一段操作是因为提取值只能提取至点要素,无法直接赋予面状,故将面以多点的形式趋近模拟,以点的dem提取值赋予面。

4、添加属性字段。

此时打开赋值后的点图层属性表,其中rastervalu字段即点的原始高程值。

添加spot和offseta,利用字段计算器使spot=rastervalu,offseta赋值1.5,以1.5m为视点高度。

5、进行视域分析。

工具:3DAnalyst——可见性——视域。设置相应参数,Z因子取值参考前文技术贴|渔网图制作。

等待运行~

得出视域分析结果,同样设置浮动于dem,可以在下面叠加tin栅格,丰富图像层次感。其中绿色部分为可见视域,粉色部分为不可见视域。

由于dem数据的精确不确定性以及视点高度设置的客观性,决定了此种方法结果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可探讨性~仅用于学习参考。如果需要本次实验数据(dem、都江堰区域影像图、点线面),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都江堰即可获取~此方法为个人实践操作经验,如果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或者有什么问题,欢迎探讨~上期导航:GIS三维视域分析渔网图导航:技术贴|渔网图制作

封面:网络

图片:kuma

文字:kuma

排版:kum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