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centos7 安装 jdk redis nginx mysql

centos7 安装 jdk redis nginx mysql

时间:2018-10-21 03:12:21

相关推荐

centos7 安装 jdk redis nginx mysql

安装centos7

1、下载镜像文件

镜像地址:centos7阿里云镜像下载地址

2、将镜像文件刻录进U盘

3、安装系统

centos7基本

常用命令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个常见的处理目录的命令吧:

ls: 列出目录cd:切换目录pwd:显示目前的目录mkdir:创建一个新的目录rmdir:删除一个空的目录cp: 复制文件或目录rm: 移除文件或目录mv: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文件与目录的名称

你可以使用man [命令]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ls (列出目录)

在Linux系统当中, ls 命令可能是最常被运行的。

语法:

[root@www ~]# ls [-aAdfFhilnrRSt]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a :全部的文件,连同隐藏文件( 开头为 . 的文件) 一起列出来(常用)-l :长数据串列出,包含文件的属性与权限等等数据;(常用)

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root@www ~]# ls -al ~

cd (切换目录)

cd是Change Directory的缩写,这是用来变换工作目录的命令。

语法:

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测试:

# 切换到用户目录下[root@kuangshen /]# cd home # 使用 mkdir 命令创建 kuangstudy 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kuangstudy# 进入 kuangstudy 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cd kuangstudy# 回到上一级[root@kuangshen kuangstudy]# cd ..# 回到根目录[root@kuangshen kuangstudy]# cd /# 表示回到自己的家目录,亦即是 /root 这个目录[root@kuangshen kuangstudy]# cd ~

接下来大家多操作几次应该就可以很好的理解 cd 命令的。

pwd (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

pwd 是Print Working Directory的缩写,也就是显示目前所在目录的命令。

[root@kuangshen kuangstudy]#pwd [-P]

选项与参数:-P: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 路径。

测试:

# 单纯显示出目前的工作目录[root@kuangshen ~]# pwd/root# 如果是链接,要显示真实地址,可以使用 -P参数[root@kuangshen /]# cd bin[root@kuangshen bin]# pwd -P/usr/bin

mkdir (创建新目录)

如果想要创建新的目录的话,那么就使用mkdir (make directory)吧。

mkdir [-m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m :配置文件的权限喔!直接配置,不需要看默认权限 (umask) 的脸色~-p :帮助你直接将所需要的目录(包含上一级目录)递归创建起来!

测试:

# 进入我们用户目录下[root@kuangshen /]# cd /home# 创建一个 test 文件夹[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test# 创建多层级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test1/test2/test3/test4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test1/test2/test3/test4’: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 没办法直接创建此目录啊!# 加了这个 -p 的选项,可以自行帮你创建多层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创建权限为 rwx--x--x 的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m 711 test2[root@kuangshen home]# ls -l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5 test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6 test1drwx--x--x 2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8 test2

rmdir ( 删除空的目录 )

语法:

rmdir [-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p :**连同上一级『空的』目录也一起删除

测试:

# 看看有多少目录存在?[root@kuangshen home]# ls -l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5 test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6 test1drwx--x--x 2 root root 4096 Mar 12 21:58 test2# 可直接删除掉,没问题[root@kuangshen home]# rmdir test# 因为尚有内容,所以无法删除![root@kuangshen home]# rmdir test1rmdir: failed to remove ‘test1’: Directory not empty# 利用 -p 这个选项,立刻就可以将 test1/test2/test3/test4 依次删除。[root@kuangshen home]# rm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注意:这个 rmdir 仅能删除空的目录,你可以使用 rm 命令来删除非空目录,后面我们会将!

cp ( 复制文件或目录 )

语法:

[root@www ~]# cp [-adfilprsu] 来源档(source) 目标档(destination)[root@www ~]# cp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a:**相当於 -pdr 的意思,至於 pdr 请参考下列说明;(常用)**-p:**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d:**若来源档为连结档的属性(link file),则复制连结档属性而非文件本身;**-r:**递归持续复制,用於目录的复制行为;(常用)**-f:**为强制(force)的意思,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无法开启,则移除后再尝试一次;**-i:**若目标档(destination)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动作的进行(常用)**-l:**进行硬式连结(hard link)的连结档创建,而非复制文件本身。**-s:**复制成为符号连结档 (symbolic link),亦即『捷径』文件;**-u:**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旧才升级 destination !

测试:

# 找一个有文件的目录,我这里找到 root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cd /root[root@kuangshen ~]# lsinstall.sh[root@kuangshen ~]# cd /home# 复制 root目录下的install.sh 到 home目录下[root@kuangshen home]# cp /root/install.sh /home[root@kuangshen home]# lsinstall.sh# 再次复制,加上-i参数,增加覆盖询问?[root@kuangshen home]# cp -i /root/install.sh /homecp: overwrite ‘/home/install.sh’? y # n不覆盖,y为覆盖

rm ( 移除文件或目录 )

语法:

rm [-fir]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f :就是 force 的意思,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会出现警告信息;-i :互动模式,在删除前会询问使用者是否动作-r :递归删除啊!最常用在目录的删除了!这是非常危险的选项!!!

测试:

# 将刚刚在 cp 的实例中创建的 install.sh删除掉![root@kuangshen home]# rm -i install.shrm: remove regular file ‘install.sh’? y# 如果加上 -i 的选项就会主动询问喔,避免你删除到错误的档名!# 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使用 rm -rf /

mv (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

语法:

[root@www ~]# mv [-fiu] source destination[root@www ~]# mv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f :force 强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i :若目标文件 (destination) 已经存在时,就会询问是否覆盖!-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 source 比较新,才会升级 (update)

测试:

# 复制一个文件到当前目录[root@kuangshen home]# cp /root/install.sh /home# 创建一个文件夹 test[root@kuangshen home]# mkdir test# 将复制过来的文件移动到我们创建的目录,并查看[root@kuangshen home]# mv install.sh test[root@kuangshen home]# lstest[root@kuangshen home]# cd test[root@kuangshen test]# lsinstall.sh# 将文件夹重命名,然后再次查看![root@kuangshen test]# cd ..[root@kuangshen home]# mv test mvtest[root@kuangshen home]# lsmvtest

基本属性

Linux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Linux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访问同一文件(包括目录文件)的权限做了不同的规定。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ll或者ls –l命令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如:

实例中,boot文件的第一个属性用"d"表示。"d"在Linux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Linux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当为[d]则是目录当为[-]则是文件;若是[l]则表示为链接文档 ( link file );若是[b]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 ( 可随机存取装置 );若是[c]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 ( 一次性读取装置 )。

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

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而已。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10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从左至右用0-9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第1-3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

第1、4、7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r"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2、5、8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w"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

第3、6、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x"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对于文件来说,它都有一个特定的所有者,也就是对该文件具有所有权的用户。

同时,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按组分类的,一个用户属于一个或多个组。

文件所有者以外的用户又可以分为文件所有者的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

因此,Linux系统按文件所有者、文件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来规定了不同的文件访问权限。

在以上实例中,boot 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属主和属组都为 root。

修改文件属性

1、chgrp:更改文件属组

chgrp [-R] 属组名 文件名

-R:递归更改文件属组,就是在更改某个目录文件的属组时,如果加上-R的参数,那么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更改。

2、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

chown [–R] 属主名 文件名chown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3、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Linux文件属性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数字,一种是符号。

Linux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有九个,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read/write/execute权限。

先复习一下刚刚上面提到的数据:文件的权限字符为:『-rwxrwxrwx』, 这九个权限是三个三个一组的!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各权限的分数对照表如下:

r:4w:2 x:1

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rwxrwx—] 分数则是:

owner = rwx = 4+2+1 = 7group = rwx = 4+2+1 = 7others= — = 0+0+0 = 0

chmod 770 filename

可以自己下去多进行测试!

文件内容查看

概述

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tac 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nl 显示的时候,顺道输出行号!more 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less 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往前翻页!head 只看头几行tail 只看尾巴几行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

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A :相当於 -vET 的整合选项,可列出一些特殊字符而不是空白而已;-b :列出行号,仅针对非空白行做行号显示,空白行不标行号!-E :将结尾的断行字节 $ 显示出来;-n :列印出行号,连同空白行也会有行号,与 -b 的选项不同;-T :将 [tab] 按键以 ^I 显示出来;-v :列出一些看不出来的特殊字符

测试:

# 查看网络配置: 文件地址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ot@kuangshen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dhcpONBOOT=yes

tac

tac与cat命令刚好相反,文件内容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如:

[root@kuangshen ~]# tac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ONBOOT=yesBOOTPROTO=dhcpDEVICE=eth0

nl 显示行号

语法:

nl [-bnw] 文件

选项与参数: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b a :表示不论是否为空行,也同样列出行号(类似 cat -n);-b t :如果有空行,空的那一行不要列出行号(默认值);-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n ln :行号在荧幕的最左方显示;-n rn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不加 0 ;-n rz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加 0 ;-w :行号栏位的占用的位数。

测试:

[root@kuangshen ~]# nl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DEVICE=eth02BOOTPROTO=dhcp3ONBOOT=yes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在 more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你有几个按键可以按的:

空白键 (space):代表向下翻一页;Enter :代表向下翻『一行』;/字串 :代表在这个显示的内容当中,向下搜寻『字串』这个关键字;:f :立刻显示出档名以及目前显示的行数;q :代表立刻离开 more ,不再显示该文件内容。b 或 [ctrl]-b :代表往回翻页,不过这动作只对文件有用,对管线无用。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More--(28%) # 重点在这一行喔!你的光标也会在这里等待你的命令

less 一页一页翻动,以下实例输出/etc/man.config文件的内容: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空白键 :向下翻动一页;[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pageup] :向上翻动一页;/字串 :向下搜寻『字串』的功能;?字串 :向上搜寻『字串』的功能;n :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N :反向的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q :离开 less 这个程序;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 # 这里可以等待你输入命令!

head 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语法:

head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n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前面 10 行!若要显示前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head -n 20 /etc/csh.login

tail 取出文件后面几行

语法:

tail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n :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最后 10 行!若要显示最后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tail -n 20 /etc/csh.login

拓展:Linux 链接概念

Linux 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连接。在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 Linux 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比如:A 是 B 的硬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则 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相同,即一个 inode 节点对应两个不同的文件名,两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A 和 B 对文件系统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删除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影响另外一个的访问。

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真正删除的条件是与之相关的所有硬连接文件均被删除。

软连接

另外一种连接称之为符号连接(Symboli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比如:A 是 B 的软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不相同,A 和 B 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 inode,继而指向两块不同的数据块。但是 A 的数据块中存放的只是 B 的路径名(可以根据这个找到 B 的目录项)。A 和 B 之间是“主从”关系,如果 B 被删除了,A 仍然存在(因为两个是不同的文件),但指向的是一个无效的链接。

测试:

[root@kuangshen /]# cd /home[root@kuangshen home]# touch f1 # 创建一个测试文件f1[root@kuangshen home]# lsf1[root@kuangshen home]# ln f1 f2# 创建f1的一个硬连接文件f2[root@kuangshen home]# ln -s f1 f3 # 创建f1的一个符号连接文件f3[root@kuangshen home]# ls -li # -i参数显示文件的inode节点信息397247 -rw-r--r-- 2 root root0 Mar 13 00:50 f1397247 -rw-r--r-- 2 root root0 Mar 13 00:50 f2397248 lrwxrwxrwx 1 root root2 Mar 13 00:50 f3 -> f1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硬连接文件 f2 与原文件 f1 的 inode 节点相同,均为 397247,然而符号连接文件的 inode 节点不同。

# echo 字符串输出 >> f1 输出到 f1文件[root@kuangshen home]# echo "I am f1 file"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1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rm -f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cat: f3: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当删除原始文件 f1 后,硬连接 f2 不受影响,但是符号连接 f1 文件无效;

依此您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全部结论:

删除符号连接f3,对f1,f2无影响;删除硬连接f2,对f1,f3也无影响;删除原文件f1,对硬连接f2没有影响,导致符号连接f3失效;同时删除原文件f1,硬连接f2,整个文件会真正的被删除。

vim编辑器

文件内容查看

概述

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tac 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nl 显示的时候,顺道输出行号!more 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less 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往前翻页!head 只看头几行tail 只看尾巴几行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

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A :相当於 -vET 的整合选项,可列出一些特殊字符而不是空白而已;-b :列出行号,仅针对非空白行做行号显示,空白行不标行号!-E :将结尾的断行字节 $ 显示出来;-n :列印出行号,连同空白行也会有行号,与 -b 的选项不同;-T :将 [tab] 按键以 ^I 显示出来;-v :列出一些看不出来的特殊字符

测试:

# 查看网络配置: 文件地址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ot@kuangshen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dhcpONBOOT=yes

tac

tac与cat命令刚好相反,文件内容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如:

[root@kuangshen ~]# tac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ONBOOT=yesBOOTPROTO=dhcpDEVICE=eth0

nl 显示行号

语法:

nl [-bnw] 文件

选项与参数: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b a :表示不论是否为空行,也同样列出行号(类似 cat -n);-b t :如果有空行,空的那一行不要列出行号(默认值);-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n ln :行号在荧幕的最左方显示;-n rn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不加 0 ;-n rz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加 0 ;-w :行号栏位的占用的位数。

测试:

[root@kuangshen ~]# nl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DEVICE=eth02BOOTPROTO=dhcp3ONBOOT=yes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在 more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你有几个按键可以按的:

空白键 (space):代表向下翻一页;Enter :代表向下翻『一行』;/字串 :代表在这个显示的内容当中,向下搜寻『字串』这个关键字;:f :立刻显示出档名以及目前显示的行数;q :代表立刻离开 more ,不再显示该文件内容。b 或 [ctrl]-b :代表往回翻页,不过这动作只对文件有用,对管线无用。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More--(28%) # 重点在这一行喔!你的光标也会在这里等待你的命令

less 一页一页翻动,以下实例输出/etc/man.config文件的内容: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空白键 :向下翻动一页;[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pageup] :向上翻动一页;/字串 :向下搜寻『字串』的功能;?字串 :向上搜寻『字串』的功能;n :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N :反向的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q :离开 less 这个程序;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 # 这里可以等待你输入命令!

head 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语法:

head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n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前面 10 行!若要显示前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head -n 20 /etc/csh.login

tail 取出文件后面几行

语法:

tail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n :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最后 10 行!若要显示最后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tail -n 20 /etc/csh.login

拓展:Linux 链接概念

Linux 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连接。在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 Linux 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比如:A 是 B 的硬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则 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相同,即一个 inode 节点对应两个不同的文件名,两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A 和 B 对文件系统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删除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影响另外一个的访问。

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真正删除的条件是与之相关的所有硬连接文件均被删除。

软连接

另外一种连接称之为符号连接(Symboli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比如:A 是 B 的软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不相同,A 和 B 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 inode,继而指向两块不同的数据块。但是 A 的数据块中存放的只是 B 的路径名(可以根据这个找到 B 的目录项)。A 和 B 之间是“主从”关系,如果 B 被删除了,A 仍然存在(因为两个是不同的文件),但指向的是一个无效的链接。

测试:

[root@kuangshen /]# cd /home[root@kuangshen home]# touch f1 # 创建一个测试文件f1[root@kuangshen home]# lsf1[root@kuangshen home]# ln f1 f2# 创建f1的一个硬连接文件f2[root@kuangshen home]# ln -s f1 f3 # 创建f1的一个符号连接文件f3[root@kuangshen home]# ls -li # -i参数显示文件的inode节点信息397247 -rw-r--r-- 2 root root0 Mar 13 00:50 f1397247 -rw-r--r-- 2 root root0 Mar 13 00:50 f2397248 lrwxrwxrwx 1 root root2 Mar 13 00:50 f3 -> f1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硬连接文件 f2 与原文件 f1 的 inode 节点相同,均为 397247,然而符号连接文件的 inode 节点不同。

# echo 字符串输出 >> f1 输出到 f1文件[root@kuangshen home]# echo "I am f1 file"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1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rm -f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cat: f3: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当删除原始文件 f1 后,硬连接 f2 不受影响,但是符号连接 f1 文件无效;

依此您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全部结论:

删除符号连接f3,对f1,f2无影响;删除硬连接f2,对f1,f3也无影响;删除原文件f1,对硬连接f2没有影响,导致符号连接f3失效;同时删除原文件f1,硬连接f2,整个文件会真正的被删除。

账号管理

简介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用户账号的添加、删除与修改。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组的管理。

用户账号的管理

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

添加账号 useradd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参数说明:

选项 :

-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G 用户组,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m使用者目录如不存在则自动建立。-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

用户名 :

指定新账号的登录名。

测试:

# 此命令创建了一个用户kuangshen,其中-m选项用来为登录名kuangshen产生一个主目录 /home/kuangshen[root@kuangshen home]# useradd -m kuangshen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 /etc/group等。

Linux下如何切换用户

1.切换用户的命令为:su username 【username是你的用户名哦】

2.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还可以使用命令:sudo su

3.在终端输入exit或logout或使用快捷方式ctrl+d,可以退回到原来用户,其实ctrl+d也是执行的exit命令

4.在切换用户时,如果想在切换用户之后使用新用户的工作环境,可以在su和username之间加-,例如:【su - root】

$表示普通用户

#表示超级用户,也就是root用户

删除帐号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

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etc/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账号使用userdel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是-r,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root@kuangshen home]# userdel -r kuangshen

此命令删除用户kuangshen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修改帐号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包括-c, -d, -m, -g, -G, -s, -u以及-o等,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例如:

# usermod -s /bin/ksh -d /home/z –g developer kuangshen

此命令将用户kuangshen的登录Shell修改为ksh,主目录改为/home/z,用户组改为developer。

用户口令的管理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

命令的格式为: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可使用的选项:

-l 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u 口令解锁。-d 使账号无口令。-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

如果默认用户名,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

例如,假设当前用户是kuangshen,则下面的命令修改该用户自己的口令:

$ passwd Old password:******New password:*******Re-enter new password:*******

如果是超级用户,可以用下列形式指定任何用户的口令:

# passwd kuangshenNew password:*******Re-enter new password:*******

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验证后再要求用户输入两遍新口令,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一致,则将这个口令指定给用户;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就不需要知道原口令。

为了系统安全起见,用户应该选择比较复杂的口令,例如最好使用8位长的口令,口令中包含有大写、小写字母和数字,并且应该与姓名、生日等不相同。

为用户指定空口令时,执行下列形式的命令:

# passwd -d kuangshen

此命令将用户 kuangshen的口令删除,这样用户 kuangshen下一次登录时,系统就不再允许该用户登录了。

passwd 命令还可以用 -l(lock)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使其不能登录,例如:

# passwd -l kuangshen

用户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可以使用的选项有:

-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o 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实例1:

# groupadd group1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

实例2:

# groupadd -g 101 group2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

如果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

groupdel 用户组

例如:

# groupdel group1

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

修改用户组的属性使用groupmod命令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常用的选项有:

-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o 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n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

# 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groupmod -g 102 group2# 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组名修改为group3。groupmod –g 10000 -n group3 group2

切换组

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例如:

$ newgrp root

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

/etc/passwd

完成用户管理的工作有许多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

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文件的内容。

/etc/passwd文件是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etc/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它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

# cat /etc/passwdroot:x:0:0:Superuser:/:daemon:x:1:1:System daemons:/etc:bin:x:2:2:Owner of system commands:/bin:sys:x:3:3:Owner of system files:/usr/sys:adm:x:4:4:System accounting:/usr/adm:uucp:x:5:5:UUCP administrator:/usr/lib/uucp:auth:x:7:21: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tcb/files/auth:cron:x:9:16:Cron daemon:/usr/spool/cron:listen:x:37:4:Network daemon:/usr/net/nls:lp:x:71:18:Printer administrator:/usr/spool/lp: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1)"用户名"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并且不使用连字符(-)和加号(+)打头。

2)“口令”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3)“用户标识号”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 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4)“组标识号”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5)“注释性描述”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作finger命令的输出。

6)“主目录”,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7)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8)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pseudo users)。

这些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

伪 用 户 含 义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sys 拥有系统文件adm 拥有帐户文件uucp UUCP使用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nobody NFS使用

/etc/shadow

1、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还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例如:audit, cron, mail, usenet等,它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

由于/etc/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etc/shadow文件。有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2、/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它的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登录名"是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口令"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如果为空,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登录时不需要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例如在SCO Linux 中,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最小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最大时间间隔"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

/etc/group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

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组名"是用户组的名称,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口令"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或者是*。"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组内用户列表"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b],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

磁盘管理

概述

Linux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

Linux磁盘管理常用命令为 df、du。

df :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df

df命令参数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测试:

# 将系统内所有的文件系统列出来!# 在 Linux 底下如果 df 没有加任何选项# 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 (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 swap)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来列出来![root@kuangshen /]# dfFilesystem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devtmpfs889100 0 889100 0% /devtmpfs 899460704 898756 1% /dev/shmtmpfs 899460496 898964 1% /runtmpfs 899460 0 899460 0% /sys/fs/cgroup/dev/vda1 41152812 6586736 32662368 17% /tmpfs 179896 0 179896 0% /run/user/0# 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root@kuangshen /]# df -hFilesystem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devtmpfs 869M0 869M 0% /devtmpfs 879M 708K 878M 1% /dev/shmtmpfs 879M 496K 878M 1% /runtmpfs 879M0 879M 0% /sys/fs/cgroup/dev/vda1 40G 6.3G 32G 17% /tmpfs 176M0 176M 0% /run/user/0# 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root@kuangshen /]# df -aTFilesystem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sysfs sysfs0 0 0 - /sysproc proc0 0 0 - /procdevtmpfs devtmpfs 889100 0 889100 0% /devsecurityfssecurityfs0 0 0 - /sys/kernel/securitytmpfs tmpfs899460708 898752 1% /dev/shm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tmpfs tmpfs899460496 898964 1% /runtmpfs tmpfs899460 0 899460 0% /sys/fs/cgroup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systemdpstore pstore 0 0 0 - /sys/fs/pstore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freezer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cpuset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hugetlb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blkio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net_cls,net_prio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memory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pids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cpu,cpuacct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devices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perf_eventconfigfs configfs 0 0 0 - /sys/kernel/config/dev/vda1ext4 41152812 6586748 32662356 17% /systemd-1- - - - - /proc/sys/fs/binfmt_miscmqueue mqueue 0 0 0 - /dev/mqueuedebugfs debugfs 0 0 0 - /sys/kernel/debughugetlbfshugetlbfs 0 0 0 - /dev/hugepagestmpfs tmpfs179896 0 179896 0% /run/user/0binfmt_misc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将 /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盘容量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root@kuangshen /]# df -h /etcFilesystem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dev/vda1 40G 6.3G 32G 17% /

du

Linux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这里介绍Linux du命令。

语法: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测试:

# 只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容量(包括隐藏文件夹):# 直接输入 du 没有加任何选项时,则 du 会分析当前所在目录的文件与目录所占用的硬盘空间。[root@kuangshen home]# du16./redis8./www/.oracle_jre_usage # 包括隐藏文件的目录24./www48. # 这个目录(.)所占用的总量# 将文件的容量也列出来[root@kuangshen home]# du -a4./redis/.bash_profile4./redis/.bash_logout ....中间省略....4./kuangstudy.txt # 有文件的列表了48.# 检查根目录底下每个目录所占用的容量[root@kuangshen home]# du -sm /*0/bin146/boot.....中间省略....0/proc.....中间省略....1/tmp3026/usr # 系统初期最大就是他了啦!513/var2666/www

通配符 * 来代表每个目录。

与 df 不一样的是,du 这个命令其实会直接到文件系统内去搜寻所有的文件数据。

磁盘挂载与卸除

根文件系统之外的其他文件要想能够被访问,都必须通过“关联”至根文件系统上的某个目录来实现,此关联操作即为“挂载”,此目录即为“挂载点”,解除此关联关系的过程称之为“卸载”

Linux 的磁盘挂载使用mount命令,卸载使用umount命令。

磁盘挂载语法:

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测试:

# 将 /dev/hdc6 挂载到 /mnt/hdc6 上面![root@www ~]# mkdir /mnt/hdc6[root@www ~]# mount /dev/hdc6 /mnt/hdc6[root@www ~]# dfFilesystem 1K-blocks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dev/hdc6 197631242072 1833836 3% /mnt/hdc6

磁盘卸载命令 umount 语法:

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

选项与参数:

-f :强制卸除!可用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 (NFS) 无法读取到的情况下;-n :不升级 /etc/mtab 情况下卸除。

卸载/dev/hdc6

[root@www ~]# umount /dev/hdc6

开启ssh

1、检查电脑是否有装ssh

rpm -qa|grep openssh-server

如果没有需要装一下ssh,具体怎么装自行百度

2、开启ssh的端口、监听、开启密码登陆

vim /etc/ssh/sshd_config

去除这几行的注释

Port 22#AddressFamily anyListenAddress 0.0.0.0ListenAddress ::

开启password登陆

PasswordAuthentication yes

3、使用ssh客户端工具测试是否可以连接服务器

安装JDK

1、下载JDK

JDK8下载地址

2、将JDK传到服务器

3、解压JDK

tar -zxvf jdk.tar.gz

4、配置系统路径profile

vim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8.0_202 // 写你jdk解压目录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source /etc/profile //刷新

5、验证jdk是否安装成功

java -version

出现下图即代表装成功

安装redis

1、下载redis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8.tar.gz

2、解压redis

tar -zxvf redis.tar.gz

3、安装redis

yum -y install gcc // 安装依赖yum -y install tcl // 安装依赖cd redis-4.0.8 //进入redis解压目录make MALLOC=libc // 测试安装cd src // 进入src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 //安装 PREFIX:指定安装路径

4、修改配置

mkdir /usr/local/redis/etc/mv /usr/local/redis-4.0.8/redis.config /usr/local/redis/etc/vim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ig

放开bind

启动后台运行 daemonize 从 no 改成 yes

设置密码 打开requirepass的注解并且填写自己的密码

5、开启6379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6379/tcp --permanent # 开启端口firewall-cmd --reload #配置生效

6、测试连接

安装mysql

1、rpm安装mysql

检查是否已经安装了mariadb

rpm -qa | grep mariadb

如果已经安装了则使用以下语句卸载

rpm -e --nodeps mariadb-libs-5.5.37-1.el7_0.x86_64

安装mysql

wget /get/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yum -y localinstall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 yum -y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2、启动mysql

systemctl start mysqld// 设置开启启动systemctl enable mysqldsystemctl daemon-reload

查看密码

vim /var/log/mysqld.log

3、修改mysql密码&远程登录

mysql -u root -p// 修改密码ALTER USER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daasan7ujm^YHN';// 设置远程登录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daasan7ujm^YHN' WITH GRANT OPTION;// 退出exit// 设置编码vim /etc/f//添加如下代码到f 末尾character_set_server=utf8init_connect='SET NAMES utf8

4、开启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3306/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5、测试连接

安装nodejs

1、下载&安装nodejs

wget /dist/v8.11.4/node-v8.11.4-linux-x64.tar.xz #在根目录下 下载nodejs安装包# 安装xz解压yum -y install xz# 去除解压包的xzxz -d node-v8.11.4-linux-x64.tar.xz# 解压tar xvf node-v8.11.4-linux-x64.tar #解压# 改名mv node-v8.11.4-linux-x64 node-v8.11.4#创建软链接ln -s /usr/local/node-v8.11.4/bin/node /usr/local/bin/nodeln -s /usr/local/node-v8.11.4/bin/npm /usr/local/bin/npm

2、测试是否安装成功

安装nginx

1、下载nginx

nginx 下载地址

# 安装依赖yum install gcc-c++yum install -y pcre pcre-devel yum install -y openssl openssl-devel# 解压tar -zxvf nginx-1.9.6.tar.gz cd nginx-1.9.6# 安装./configure --with-http_ssl_modulemakemake install# 创建软连接ln /usr/local/nginx/sbin/nginx /usr/local/bin/nginx# 启动nginxnginx# 检查配置文件 重启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配置文件,否则可能出现配置文件写错的情况nginx -t# 重启nginxngin -s reload

2、测试nginx

浏览器访问ip,弹出以下界面则为安装成功

部署jar包

1、将jar包拷到linux

2、测试运行

java -jar xxx.jar# 测试没有问题之后# 将jar包运行在后台nohup java -jar xxx.jar &

部署vue项目

1、vue打包拷到linux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