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重磅丨教育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权威解读 AI人才缺口竟有500万!

重磅丨教育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权威解读 AI人才缺口竟有500万!

时间:2020-08-23 14:49:06

相关推荐

重磅丨教育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权威解读  AI人才缺口竟有500万!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18项重点任务,并制定“三步走规划”:首先到完善学科体系,到2025年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到2030年让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行动计划》发布后将对高校和今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带来专家权威解读。

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消息,4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这是教育领域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惊人,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已承诺提供超过7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资金,深圳等城市准备为人工智能创业提供100万美元。”

中国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在AI领域的学术界取得了很大的飞跃。中国最近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发表数已经超越美国。

然而,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创新,尤其是在AI高端人才储备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有5%左右。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如何应对?

“三步走”规划: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

《行动计划》本着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能力的精神,制定了从到2025年再到2030年的“三步走”规划。其中,

到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 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国AI人才培养有优势:清华北大CSRanking全球前五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黄铁军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是有相对优势的。北京大学率先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个特点是顶级学术会议是反映研究活跃度和研究水平的风向标,根据过去十年顶级会议论文发表的全球排名CSRanking,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都还未进入全球前十,但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两校都位列全球前五。”

在基于顶级期刊出版物数量得出的排名CSRankings中,过去十年的“人工智能”学科,中国的清华、北大位列全球前五。值得一提,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第9和第10。香港科技大学位于第5。来源:,数据最后更新时间是4月

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清华位列全球第二、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五。来源同上

不仅如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高校积极参加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建设,鼓励高校对纳入平台的技术作为科研成果予以认定,并作为评价奖励的因素”,这是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四大原则中的“开源开放”原则的一种有效机制。

“据我所知,这是首次明确把开源贡献作为科技成果的一种形态,可以像论文、专利、标准等一样得到承认,这对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转化具有重大意义。”黄铁军教授说。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18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以坚持创新引领、坚持科教融合、坚持服务需求、坚持军民融合四大原则,提出了18大重点任务:

一、优化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

1.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

2.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3.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

4.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5.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

6.加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力度

二、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7.完善学科布局

8.加强专业建设

9.加强教材建设

10.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1.开展普及教育

12.支持创新创业

1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

14.加强重点领域应用

15.推进智能教育发展

16.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17.鼓励创新联盟建设和资源开放共享

18.支持地方和区域创新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焦李成在接受新智元采访时表示,在《行动计划》中的18项重点任务中,有两点最值得期待,一是完善学科布局;二是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本次《行动计划》立足实际、高屋建瓴、极具指导意义。”焦李成教授说:“人工智能学科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加大‘双一流’投入这些举措对学科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专家人才相对稀少,人才依然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扩大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大量智力支撑,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所在。”

同时,焦教授也指出,《行动计划》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在时间和目标上设置基本合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到2025年,要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需要国内全体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在六、七年的时间内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在总量上与美国有差距,但发展前景看好。底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从业者仅占38.7%,而美国的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达到全球最高的71.5%。但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也有其优势,即高学历者众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达到62.1%,领先于美国的56.5%。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虽然比较年轻缺少经验,但学历高、接受能力强,后续潜力不容小觑。

更多高校人工智能学院或出现:学科体系优化第一步

就在今年3月初,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领导,引发业内强烈反响。在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本次《行动计划》的提出,或许会推动更多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焦李成教授表示,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在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是学科体系优化的第一步,设立一级学科和单独设立学院有助于精准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以满足国家和区域的产业需求,有助于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专业和教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优化高校AI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藩篱,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科研绩效分配制度,优化机制体制,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行动计划》中提到: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

焦李成教授表示,“新工科”一方面是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是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需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

而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就是“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学科教育方面,目前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已经隐藏着和散落着许多智能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这其中的问题不是无法交叉融合,而是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焦教授告诉新智元:“产业发展方面,目前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司法和国防安全等都是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故而人工智能与多个专业的交叉融合是社会发展使然,操作起来不会有困难。”

附: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全文(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教育部“三个字领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