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物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物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时间:2018-11-07 05:22:20

相关推荐

物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有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获得“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

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我的中学物理老师

院校专业: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其他信息:

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并入苏州大学。

读了几年中学,学了几年物理,提到物理老师总是五味杂陈。

我的第一位物理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姓叶,名斐茹。教我们时叶老师已有四十多岁了。她是从省城南京下放到苏北农村的。据说她原先在南京女子中学(今中华中学),在南京那是一所名校。叶老师任我的物理老师之前我就认识她,因为我读书时的中学初高中合起来仅9个班级,一共不到30位老师,而她夫妻俩都在学校担任物理老师,并且住在学校,所以我进入中学后不久就认识她了。

叶老师个头不高,两只不大的眼睛能透人心腑,令人生畏,她不苟言笑,说起话来语气干脆,从不拖泥带水,学生没有不怕她的。初二时我们开始上物理课,那时的课本虽然叫物理,但编排还是按前几年的工基与农基形式编写的,记得第一章就叫脱粒机,讲的是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是柴油机,讲的是做功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期学的是照明电路,学的是电学方面知识,另还有一些光学方面的知识。初中的物理都是基础知识,比较容易懂,再加上她讲课能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所以我学的比较轻松。现在还能记得她带我们到乒乓球桌旁,将柴油机的四个冲程演示给我们看时的情景。

初二的第二学期一次电工知识考试,题目是已知照明灯泡功率求电阻。题目中未写电压,为了炫耀自己,我对监考老师也就是班主任说,题目错了,缺少条件。不一会叶老师到教室巡视,班主任说有同学说这题少条件,叶老师看了试卷一下问,是那位?班主任告诉她是我后,她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对班主任说,他会做,是故意的。

到了高一,还是叶老师教我们的物理。这时物理第一章叫气象站。主要讲热学知识。那年已恢复中考,即将恢复高考。针对课本中题目简单的情况,叶老师在课外布置了不少习题。她每天都用毛笔在一张白纸上抄十来道物理题,贴在高一教室前面的移动黑板上,雨天就放在走廊里让我们做,并且要求做好后给她批改,哪位同学第一个做出,她就用笔在该题后面写上本题某班某同学多少分钟做出的字样。我们年级每位成绩还可以的同学都想让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于是每天下午二节课后习题贴出来后,大家就会立马跑过去抄题、做题。丁班有个姓王的学霸,十题中至少有六、七题都是他先做出来的,而我那时由于数学成绩还不太好,不会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所以一周中名字至多只能出现两三次。也就在这时,我觉得自己要努力,首先在数学上加油,掌握了列方程、因式分解等代数基本知识。这样到高一下学期学习能量等内容时,我的物理成绩在年级已经数的着了。

叶老师教我两年物理,曾被她批评过一次。那是刚上高一不久的一天,午饭后魏波祥同学约我骑车出去玩,那时学会骑车时间不长,从未单独骑车去较远的地方,于是就和他各借同学一辆自行车先顺着公路向南,一直骑到离学校20华里的另一乡镇街道,然后又沿着黄河故道大堤返回,本估计上课前能赶回,结果到教室时已快下课。叶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是来上课的,而是催她下课的。责令我俩在教室前面站,令我无地自容。

高一的暑假里,由于自己对学习上认识的提高,加上两位姐姐的带领与督促,40来天勤奋使我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质的提高。自己也满怀信心的去迎接高中的第二个学年,也是中学最后一个学年的新挑战。

谁知高二开学到校第一天就听到令人沮丧的消息,叶老师夫妻返城了。叶老师的丈夫张赛林老师,一直在学校担任毕业班即高二的物理老师,本应接上我们的高二物理课。在我们的心目中,张老师是要比叶老师更优秀的物理老师,特别是这个暑假中许多人在传讲,高考的最后一题,临考前一天被张老师复习时讲到了,由此他被学生神话,可想此时我心中的失落。就在张老师搬家回城的前一天,学校请他为我们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连上3节物理课,讲电磁学方面大约半章的内容。此后一直到元旦前,也没有新的物理老师接任。

马上要毕业参加高考,而学校没有物理老师,虽然发急但也无可奈何。我与夏同学每天在一起先是认真的学习张老师讲过的那节内容,把能找到的这方面的习题全都做了一遍,但是后面的内容还是没有人讲解,课本看不懂,着急也没有办法。幸运的是这时我得到了一位物理名师。这位物理名师就是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后改名苏州大学)许国梁先生。

当然,许先生我是认不识的 ,他更是不会真的来给我讲课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天我做小学老师的母亲上课时,一位同学拿一本旧书撕上面的纸叠牌玩,我母亲拿来一看原来是1964出版的许国梁先生编写的《高中物理复习》,答案部分及后面的一小部分已被撕掉。她赶紧把书没收,放学后把书交给我,要我先看书的讲解部分,再做下面的习题,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很是到位,例题分析也很适合我。就这样在没有物理老师的几个月时间里,我把大部分的高中物理内容复习巩固了一遍。但是由于出书时的高中电磁学内容很少,再加之书后面缺页也正是本身就少的可怜的这部分内容,因此关于电磁学的知识就没法学了。

过了元旦,终于来了一位物理老师,他是一位原先在村小教过带帽初中物理,而对于高二物理和我们一样什么也不会的老师。他每次上课前先看课本然后再看当时上海为知青自学出版的普及读物,再照葫芦画瓢的讲一遍,问他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不会,以其昏昏,又怎能使我们昭昭呢?所以高二后一部分物理学的是稀里糊涂。对于我这样比较愚笨的人来说,这一部分内容的高考试卷当然也就做不好了。

回忆起那段学习经历我只能是一声叹息。我的叹息是命运中的无奈,这种无奈当今的学生已无法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小人物无法改变。由物理老师而扯到命运,离题远了,不写了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