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时间:2018-08-23 06:05:10

相关推荐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4.C

5.D(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6.C(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是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7.(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对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旧唐书李商隐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沛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1. 语文文言文《崔枢》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士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

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

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毫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

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竞主文炳,有清名。

2.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选择题: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AB DAC译文: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

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

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

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

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

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

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

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3. 文言文崔枢还珠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

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

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

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4. 崔驷传 文言文阅读

应该是“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高祖父崔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来往。后来刺王失败,被升为侍御史。生了儿子叫崔舒,历任四郡太守,所在之处均有能干之名。崔舒的小儿子名崔骃,王莽时做郡文学,以明经召到公车。太保甄丰举他做步兵校尉。

崔骃辞道“:我听说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这一举动怎么找我呢?”于是自陈有过,回家去了。王莽讨厌那些不附和自己的人,多用法中伤他们。当时崔骃之兄崔发因佞巧被王莽宠幸,官位做到大司空。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莽一代。后来用崔骃为建新大尹,崔骃不得已,便叹气道:“我生在无妄之世,碰上浇、羿这样的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怎能独自法身而使所生危险呢?”是单车到官所,称病不管事,三年不到县去劝农桑。门下掾吏倪敞劝他,崔骃才勉强起身颁布春令。所到之县,大小牢狱关满了人。崔骃流着泪道:“唉呀!刑罚不中,于是陷人于阱。这些人有什么罪,而关在这里!”于是公平审理,放出二千多人。掾吏叩头劝道:“朝廷初政,州牧严峻。宽恕犯人,确是仁者之心;然而独有你这样做,将有后悔的么!”崔骃说:“邾文公不因一个人易其身,君子称他知命。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是我所愿意的。”于是称疾而去。

建武初年,朝廷多荐言的,幽州刺史又举崔骃贤良。崔骃自以宗门受王莽伪宠,惭愧对汉朝,于是辞归不做官。客居在荥阳,闭门反省,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来决断吉凶,多所占验。临终作赋以自悼,名叫《慰志》。崔骃生了崔毅,因病隐身不仕。崔毅生了崔骃,十三岁能通晓《经》、《易经》、《春秋》,博学有大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会写文章。年轻时游历到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钻研典籍为业,不遑做官之事。当时人有的讥笑他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崔骃模仿杨雄的《解嘲》,写了《达旨》来答复他们。元和年间,肃宗才修古礼,巡狩方岳。崔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文辞很典美,文字太多所以不记在这里。皇上常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颂以后,常嗟叹起来。对侍中窦宪说:“你知道崔骃吗?”答道“:班固多次对我说起他,我没有看见。”皇上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试请见他。”崔骃由此问候窦宪。窦宪急忙穿鞋在门口迎接,笑着对马因说道:“亭伯,我奉皇上的命令和你交朋友,你不会薄待我吧?”于是揖为座上客。住不多久,皇帝来到窦宪家。当时崔骃正在宪家,皇帝听说而想召见他。窦宪劝阻,认为不应与白衣之士相见。皇帝懂了,便说:“我能使崔骃朝夕在我身旁,何必在此!”正想请他做官,碰到皇帝驾崩。窦太后临朝,窦宪以贵戚出纳诏命。崔骃献书告诫道:“马因听说交谊浅而言语深,是愚蠢;在贱位而望贵显,是糊涂;不相信而纳忠言,是毁谤。三项都不相宜,而想试试看,是想效区区之心,愤懑而不能自止哩。我私下看见足 *** 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意美志厉,有上贤的风度。马因幸而得充下馆,排在后列,因此竭尽拳拳之心,敢进一言。

“古人说:‘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在富贵而能不骄傲的,是没有的。现在宠禄初隆,百僚观行,正当尧舜的盛世,处在光华的显时,岂可不庶几早晚,使众人之誉能久,弘扬申伯之美名,成就周公、召公的事业么?古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译:不担心没有地位,只担心立身不处于仁义。)从前冯野王以外戚居高位,称为贤臣;近来阴卫尉克己复礼,最终得到多福。郯氏的祖先,不是不尊贵,阳平的宗族,不是不隆盛。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指王氏九侯五大司马,掌握国家的大权。)其所以被讥笑于当时,垂愆尤于后世,为什么呢?就因为满而不挹,位有余而仁义不足哩。汉兴以后,到哀帝、平帝之时,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只有四人罢了。《书经》说:‘鉴于有殷。’(注:以殷商做镜子)可不谨慎吗?“窦氏的兴起,从孝文帝开始。

长君、少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在前日;安丰侯窦融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用法度自守,终于享了国祚,垂福至今。谦德之光,《周易》所赞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所以君子福大而更加恐慎,爵隆而愈恭敬。看远近,俯仰都有法则可循,铭刻在几杖之上,刻记在盘盂之间。兢兢业业,无敢怠荒。这样,就百福到来,庆流无穷了。”等到窦宪做了车骑将军,召崔骃做掾吏。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都是故刺史、二千石,只有崔骃以处士年少,提升在其间。窦宪擅权骄傲放恣,崔骃多次劝阻。等到出击匈奴,道路上更多违法之事,崔骃做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次,指切长短之处。窦宪不能容忍,稍为疏远了他,因为崔骃是高第出身,让他出为长岭县长。崔骃自认为远去,不得意,于是不到官位而回家。永元四年(92),死在家中。

5. 令狐绹文言文翻译

原文:綯字子直。

太和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弘文馆校书郎。开成初为左拾遗。

二年,丁父丧。服阕,授本官,寻改左补阙、史馆修撰,累迁库部、户部员外郎。

会昌五年,出为湖州刺史。大中二年,召拜考功郎中,寻知制诰。

其年,召入充翰林学士。三年,拜中书舍人,袭封彭阳男,食邑三百户,寻拜御史中丞。

四年,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其年,改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綯以旧事带尚书省官,合先省上。上日同列集於少府监。

时白敏中、崔龟从曾为太常博士,至相位,欲荣其旧署,乃改集於太常礼院,龟从手笔志其事於壁。綯辅政十年,累官至吏部尚书、右仆射、凉国公,食邑二千户。

十三年,罢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等节度使。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三年冬,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进食邑至三千户。

九年,徐州戍兵庞勋自桂州擅还。七月至浙西,沿江自白沙入浊河,剽夺舟船而进。

綯闻勋至,遣使慰抚,供给刍米。都押衙李湘白綯曰:「徐兵擅还,必无好意。

虽无诏命除讨,权变制在籓方。昨其党来投,言其数不逾二千,而虚张舟航旗帜,恐人见其实。

涉境已来,心颇忧惴。计其水路,须出高邮县界,河岸斗峻而水深狭。

若出奇兵邀之,俾荻船纵火於前,劲兵奋击於后,败走必矣。若不於此诛锄,俟济淮、泗,合徐人负怨之徒,不下十万,则祸乱非细也。

」綯性懦缓,又以不奉诏命,谓湘曰:「长淮已南,他不为暴。从他过去,余非吾事也。

」其年冬,庞勋杀崔彦曾,据徐州,聚众六七万。徐无兵食,乃分遣贼帅攻剽淮南诸郡,滁、和、楚、寿继陷。

谷食既尽,淮南之民多为贼所啖。时两淮郡县多陷,唯杜慆守泗州,贼攻之经年,不能下。

初,诏綯为徐州南面招讨使。贼攻泗州急,綯令李湘将兵五千人援之。

贼闻湘来援,遣人致书於綯,辞情逊顺,言:「朝廷累有诏赦宥,但抗拒者三两人耳,旦夕图去之,即束身请命,愿相公保任之。」綯即奏闻,请赐勋节钺,仍诫李湘但戍淮口,贼已招降,不得立异。

由是湘军解甲安寝,去警彻备,日与贼军相对,欢笑交言。一日,贼军乘间,步骑径入湘垒,淮卒五千人皆被生絷送徐州,为贼蒸而食之。

湘与监军郭厚本为庞勋断手足,以徇於康承训军。时浙西杜审权发军千人,与李湘约会兵,大将翟行约勇敢知名。

浙军未至而湘军败。贼乃分兵,立淮南旗帜,为交斗之状。

行约军望见,急趋之,千人并为贼所缚。送徐州。

綯既丧师,朝廷以左卫大将军、徐州西南面招讨使马举代綯为淮南节度使。十二年八月,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分司东都。

十三年,以本官为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进封赵国公,食邑三千户,卒。子滈、涣、沨。

译文:令狐綯,字子直。太和四年考中进士,始任弘文馆校书郎。

开成初年担任左拾遗。开成二年,父亲去世丁忧离职。

服丧结束,授予原来的官职,不久改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累次升迁到库部、户部员外郎。会昌五年,离京外任湖州刺史。

大中二年,受征召担任考功郎中,不久授予知制诰一职。同年,受召补任翰林学士。

大中三年,授予中书舍人一职,继承彭阳男的爵位,食邑三百户,不久授任御史中丞。大中四年,转任户部侍郎,裁决户部的事务(好像应该由户部尚书管,推测此时户部尚书空缺)。

同年,改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令狐綯以原来的职位兼任尚书省官职,凡事都先询问上级。

每月初一同僚在少府监集议。当时白敏中、崔龟从曾经担任太常博士,现在升到宰相的位置,想要让自己之前的部门显得更荣耀,于是改为在太常礼院举行集议,崔龟从亲笔将这件事记在墙上。

令狐綯辅政十年,积功升官到吏部尚书、右仆射、凉国公,食邑二千户。大中十三年,免去相位,担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等节度使。

咸通二年,改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咸通三年冬天,升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积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增加食邑到三千户。咸通九年,徐州戍兵庞勋从桂州擅自回来(看后文的意思,好像是带着兵回来的)。

七月到达浙西,沿着江水从白沙河进入浊河,掠夺船只前进。令狐綯听说庞勋到了,派遣使者安抚,供给他粮草。

都押衙李湘对令狐綯说:“徐州兵擅自回来,肯定没安好心。虽然没有诏命要求讨伐,但是随机应变应当由藩镇来决定。

昨天徐州兵的同党前来投降,说他们军队数量不超过二千人,但是虚设船只旗帜,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实际兵力。自从(他们)进入境内以来,(大家,或者我)心中感到非常忧虑不安。

合计他们所走的水路,一定会走出高邮县边境,(那里)河岸陡峭,河水深,河道窄。如果出动奇兵迎击他们,让载满茅草的船只在前面防火,精兵在后面奋力攻击,他们一定会战败逃走。

如果不在此处诛灭除掉他们,等到他们度过淮河、泗水,汇合徐州那些满怀怨恨的乱民,不少于十万人,那么祸乱就不会小了。”令狐綯性情懦弱迟疑,又因为没有受到诏命,(所以)对李湘说:“在淮河以南,他没有发动暴乱。

任凭他们过境离开吧,其他的不关我的。

6.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7. 文言文 崔枢不昧宝珠 翻译

2、《崔枢不昧宝珠》 (原文)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

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

崔受之,曰:“当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①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毫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

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窀穸②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注]①瘗:yì,埋葬 ②窀穸:zhūnxī,墓穴。 (参考译文)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

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

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

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