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如何让孩子尽快平息哭闹

如何让孩子尽快平息哭闹

时间:2020-12-02 09:03:55

相关推荐

如何让孩子尽快平息哭闹

入园初期,绝大多数的孩子早上与家长分离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哭闹的过程。甚至有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令人心疼不已。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最希望做的事情是让他尽快平息下来。要让孩子尽快平息,家长们是各有各的招儿。有的灵验,有的不仅不灵验,反而导致孩子哭得更加伤心,引发恶性循环。

分离焦虑

孩子早上入园哭,最初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家长,不适应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内心恐慌,担心家长把他扔在幼儿园不再接他等原因所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

家长的做法

在他认可幼儿园这个环境之后,如果宝宝反复哭闹,与分离焦虑就没有关系了。可能跟幼儿园有关,也可能跟家长有关。幼儿园的问题,不是我们个人可以轻易改变的,但是家长自身一些不当的做法则是可以避免的。

1岁以前,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入睡问题头疼,当苦逼的老母亲们觉得终于熬过这段非人过的日子后,没成想在入园后,磨人心智的事情以愈演愈烈之势又卷土重来,而它,就是“起床难”——

之前无非就是难哄睡一些,可长夜漫漫,眼下除了睡觉也没其他什么要紧的事情需要立即去做,所以睡得晚一些就睡得晚一些吧;

可“起床难”就不是这样了,孩子虽也会有哭闹,可后面有上学时间的咄咄相逼,所以不得不让人手忙脚乱、心急如焚地催孩子起床。

可熊孩子哪里是吃素的,面对你“叫起”的服务,又会各种给你出难题: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睡醒就冲父母笑的宝宝啊,书上写的都是骗人的”。

起床难虽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可也不是没办法解决的。为了使问题更好得到解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起床气”。

“起床气”的实质是孩子还未完全睡醒:

无论是明显的“起床气”还是成因迷幻的“起床气”,它们中大部分的原因,其实是“孩子还未真正意义睡醒”——孩子处于深浅睡眠交替阶段,没有接上来觉就不得不“醒”了,这实际上是孩子根本还没睡够。

另一个导致孩子有“起床气”的原因,就是因为苏醒感受到了饿而导致的低血糖。既没睡够又还饿,关键大人又不懂自己一个劲儿地在催催催,这无疑给“起床气”再次火上浇油了。

原因知道了,那么解决“起床气”的办法也就有了,而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早睡”。毕竟,早睡才能早起。

而这就又牵扯到“调整作息时间”的问题了。假如你一下提前1/2个小时让孩子入睡,孩子不仅会接受不了,而且就算接受了也不一定能保证能睡着。所以要调整,就得循序渐进的调整:

根据亲身实践经历,我的看法是:按次调整,调整4次,每次提前15分钟,耗时一个月稳稳完成。举例:在孩子习惯早睡15分钟后,可以在第二个星期再提前15分钟入睡,直至提前1个小时入睡达成。

这种做法不至于让孩子太排斥早睡,而我们也可以及时观察孩子早起时的状态及速度,从中找到最适合孩子入睡及起床的时间。

而关于孩子晚上不肯睡的问题,糖豆妈在之前就讲过(戳链接可看《你家孩子睡得太晚了!掌握孩子入睡技巧,一网打尽孩子晚睡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对于一刻也忍不了孩子“起床气”的家长们,不妨先试试这些能让孩子顺利起床的小技巧:

1.提前15~30分钟叫醒

不要幻想我们一叫,孩子就能立马睁眼,开心配合起床,这是极其不现实的。

所以,若孩子像糖豆一样起床很是困难,那不妨把叫醒孩子的时间提前15~30分钟的好。

2.叫醒方式有技巧

简单粗暴的叫醒方式定会让“起床难”雪上加霜,温柔渐进的唤醒方式或许会使“易起床”顺风顺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把起床与你发脾气联系在一起”,而是要孩子把起床变成一种期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给孩子提供这些时不用给他任何的解释,比如“你要是起床了,就能有牛奶喝”“你要是不哭,我就可以给你讲故事听”,而是顺理成章,把这些操作融入到起床的过程中,使它成为起床仪式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若是我们刻意强调,反而会让孩子有错误的认知——“我是因为发脾气了才有的‘奖励’,不发脾气就不会有”。与我们想要的效果适得其反,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要解决孩子起床难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我们需要提前计划,放平心态”。

上学要迟到了,上班要晚了,赶不上班车了……当我们火急火燎要出发,面前却有一个拖拉找茬乱哭闹的熊孩子在当拦路虎,大人的心情能好吗?在烦躁的状态下,能哄好“孩子的起床难”问题吗?

所以,在叫起床难的孩子起床时,首先大人得保证自己要提前起床,收拾好了自己,再慢条斯理地参照上面分享的这些方法去叫醒孩子。

其实,是不是“起床气”,其实是取决于大人内心是如何看待的:我们既可以这样想“每天起床都那么难,非得让我发一顿火才好,真是气死人了”;我们还能这么想“宝贝还没睡醒呢,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这样过,来,妈妈抱抱,帮你醒醒”。

同一件事情,看法若不相同,对应的行为及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而要什么样的结果,就取决于家长自己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