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写了什么景色?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写了什么景色?

时间:2022-09-02 23:26:04

相关推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写了什么景色?

看到了落月、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听到了钟声,啼乌。看到了这些景色,衬托出了夜的静谧,揭示了夜的深沉。而听到的,则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寂寞惆怅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继

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总起来看,作者心潮起伏,思虑深沉,在诗中抒发了岁月如流和前路漫漫的感慨,以“欲说还休”的姿态,寓壮志欲伸的期待,基调是高昂的。此时的枫桥,青山悠悠,绿水长流;乌啼声声,遗响千年;月升月落,亘古如斯;夜半钟声,永恒不变。

什么都没有改变,月亮还是那月亮,钟声还是那钟声,改变的是人,曾经的青春年少如今已是垂垂白发,步履蹒跚的老诗人。改变的是心情,意气风发转换成凄清冷寂,无限惆怅的心情。

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静态描写有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秋夜景色,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全诗表达了羁旅者的生活不易,因愁绪而不能难睡眠,也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通过“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把自己的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离愁别绪。

全诗以“愁”为中心,随着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慢慢铺开,营造了一种空明静谧的夜色画面。夜半钟声的悠扬,打破这种宁静,却也使得这首诗整个的意境得以升华,惊扰了难以睡眠的诗人,让诗人的感情得以烘托,用“对愁眠”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悠扬的钟声显得十分凄冷。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翻译

残月西沉,乌鸦蹄叫,秋霜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难眠。姑苏城外清冷的寒山古寺,钟声半夜里传到了客船上。

注释

①枫桥:桥名,在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城西。②夜泊:夜晚停船。③江枫:江边的枫树。一说指江桥和枫桥。④渔火:渔船上的灯火。⑤姑苏:姑苏山,后人常以姑苏代表苏州。⑥寒山诗:苏州市枫桥镇附近的寺院,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⑦夜班:半夜。

赏析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佛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题目很精炼,“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具体地方。四个字就把该介绍的都介绍了。

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作者简介

张继 (约715—约779) 字懿孙,襄州人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 (公元七五三年) 的进 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描写。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