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呐喊》读后感精选

《呐喊》读后感精选

时间:2018-08-28 14:37:38

相关推荐

《呐喊》读后感精选

《呐喊》是一本由鲁迅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1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呐喊》读后感(一):小时候只知道少年闰土

小时候,只知道少年闰土,不知何为故乡,每次读到孔乙己和他的茴香豆,都要大笑一场。

长大后,虽无人纠结于剪辫子风波和头发的故事,但出现了新的没有药可医治的病,仍有无知无辜无言的阿Q,软弱如同小白兔,无力如同沙漠上的鸭子,上演狂人日记的故事。那暗夜为想要变成明天,错把白光当成救赎,在寂静里奔波。端午节年年有,屈原却不多,处处是差不多论调,听不见呐喊。

偶尔从稀松平常的一件小事里,汲取到慰藉和力量。回想起童年的社戏,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呐喊》读后感(二):百多年前的呐喊

几个小时看完了这本小册子,本身并没有多少阅读难度。狂人日记、啊Q、社戏等篇章在学生时代的课本里已经看过了,重新读来,更加觉得鞭辟入里、深刻。一遍遍文章、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印在心里的是一百年前那一个个愚昧的国人形象,以及旧中国、旧制度对国人的毒害。同时,一声惊叹,鲁迅真的是对这国人的内心分析太棒了,这隐喻是令人深省。

最后,能生活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啊,物质丰富、思想也自由。避免愚昧的最好办法就是持续学习知识。

《呐喊》读后感(三):关于呐喊这本书

关于呐喊这本书的名字,鲁迅在序里说是在一个密闭的铁房子里昏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大嚷起来,就会惊醒有些人,便有了毁坏铁屋的希望。在阅读上鲁迅总是避不开的名字,读书的时候因为有太多的意向描写和课本最后的背诵全文而不太喜欢,长大有天听说他的文章从语文课本里摘除了,又不免长吁短叹。近来总有人在微博上喊些救救孩子吧、世上本没有路之类的话,却也因为没读过原文或忘了也就不好意思引用了,就来读鲁迅了。狂人日记里的救救孩子吧原来是指被封建礼教所困住的国人,是说那历史书上的仁义道德却写满了吃人,说主人公我原来也是吃了人的,所以要救救孩子,但看现在的国学兴起,鲁迅的话现在说也没错。后面的文章大多不是以主人公自己的第一视角来写的,往往是一群人去围观一个人,而那群人往往是麻木的。虽然说直面惨淡的人生,但书里没有写到孔乙己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说到小栓子吃了血馒头后活的多痛苦,阿q最后被斩也没有写到,水生不知道见没见到宏儿,这是那温情还是一点点的希望?

《呐喊》读后感(四):一针见血

若是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一个人提出主张,若是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若是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若是得不到反应,是悲哀和寂寞。

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赵贵翁和他的狗;赵太爷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忘却了一切也许是幸福的,倘使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一世!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大多数老百姓都如蝼蚁一般活着,也只能关心与自己相关的利害,别的什么,也实在顾不上。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阿Q的怒目主义和精神胜利法

《呐喊》读后感(五):字数太长让我写书评

鲁迅全集中第一本看完的是《呐喊》,发现许多课文原来出自这里,虽然过了很多年,还是明显感觉许多地方看不懂,我原以为是人的阅历造成的问题,现在看来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实,甚至是时事,要想完全读懂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我最喜欢的篇目是《自序》和《社戏》。先说自序,因为自序写得很真实,你可以感觉到鲁迅甚至就是一个经历过各种挫折的普通人,但是他后来又活过来了,又开始认真的生活了,这个过程中,老朋友金心异大概是个了不起的改变历史的人物,毕竟他竟然能劝得鲁迅活过来,真是不容易。

狂人日记我没懂,救救孩子……

至于孔乙己……

嗯,一篇篇的评论好像也很啰嗦,总而言之,感觉《呐喊》小说集是刻画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批评里面某个主要人物或者一定什么什么,似乎鲁迅写的时候有个对社会风貌的总体认识,然后写到什么人物,就加一点描写,就加一点典型,最终就把当时的社会现实刻画得很立体,因此其中的意味也复杂而丰富。

正文里我最喜欢的还是《社戏》,因为我作为读书的爱好,用于放松,我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轻松一点的文字。《社戏》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一群孩子克服了各种条件上的麻烦共同完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目标,这让我觉得,他们是活得很精彩的。那晚的戏真的很好看吗?我倒不觉得。鲁迅怀念的可能还是幼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境,那种同舟共济的情感,和那种认真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和刺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