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19-02-06 03:41:28

相关推荐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是一本由岳南著作,36.00元出版的-7图书,本书定价:33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读后感(一):中国最后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已然远去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本书书名取自林徽因的诗作,通过描写林徽因时期,围绕林徽因身边的一群大师学者,为读者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是个学界群星璀璨的时代,那是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谁也无法解释得清,为何他们偏偏生于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为何最富学养的一群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连一张书桌都放不下的疮痍中国。

如果没有抗战的爆发,林徽因是一个极富才情、魅力、学识的新女性,是一个性格直率,爽朗,爱笑的美丽姑娘,是一个既热爱文学又专业又伟大的建筑学家,她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就是抗战爆发前在北平的“太太客厅”那段时光,那时候她风华正茂,客厅来客尽是学识深厚的学者同时也是她和丈夫梁思成的一生好友,她们畅谈文学时政,任思想交会碰撞,欢声笑语不绝。可惜,战火一燃,这样的日子随之烟消云散,一去无返。

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林梁夫妇和他们的朋友们辗转长沙,昆明,最终于四川一个边远小镇李庄暂时栖息,寻求一方宁静好做学问。颠簸劳累下,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等大师们生活困苦又遭受病痛折磨,在身心俱疲又被战火阴云笼罩的天地里,他们坚毅非常,始终尽心尽力的做学问,搞研究,大师风骨,在这种困境中愈发凸显,只是如果可以选的话,真希望他们不需要这样的凸显,而是可以在安全平静一切皆好的境地里,坦然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仅刻画了梁林夫妇,也全方位描写了他们的好朋友如金岳霖,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陶孟和等等等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那个时代环境里,他们的可爱,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追求,他们的风骨,他们的情谊。这样的时代,我想很难再有了,这样大师喷涌而出的时代,很难再现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会为每一位大师的精神所折服,会为他们遭遇的苦难而唏嘘,会为他们的命运而叹息,也会为他们的离去而痛心,虽然时代远去,但通过文字留存,他们的身影始终高大。林徽因就是人间四月天,梁思成就是高风亮节,令人永远敬重的建筑大师,梁思永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考古第一人,还有李济,董作宾他们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都应该被我们后人永远铭记,永远怀念,永远敬重,这就是阅读他们的意义。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读后感(二):林徽因的那个时代《如果我的心似一朵莲花》

林徽因的那个时代《如果我的心似一朵莲花》

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打算去买,不过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岳南,就赶紧下单。在此之前看过岳南的《南渡北归》三大本,还有《陈寅恪与傅斯年》,感觉非常棒,深沉厚重而且很伤感。

这本书其实比那几本还要早些,只是那时候还没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可以算是《南渡北归》的前传,里面很多资料和内容在《南渡北归》中都出现过,可以说《南渡北归》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如果我的心似一朵莲花》是以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主线,讲述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等学术大师的故事。书名取自林徽因的那首“莲灯”的第一句“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书里面写的故事其实在各种林徽因等人的传记中被人写过无数次了,发现佛光寺,清华四大导师,梁思永去殷墟,逃亡长沙,昆明联大,太太客厅,八宝箱,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床头的飞机残片,傅斯年救济梁思成梁思永,考察川康,拯救奈良,回归北京。

被人写过的故事,为什么到了岳南的笔下,仍然能够焕发出活力来呢?我感觉那就是因为岳南的书厚重的原因,他并不是单写一个人,而是塑造出一个群体,在这本书里面有相当的篇幅写了当时的多位学术大师和民国名流,光是有专门章节的就有李济、徐志摩、金岳霖、冰心、梅贻琦、梁思永、傅斯年、李约瑟、沈性仁、陶孟和、凌叔华等等,有的人物还反复出现。把一个人放到一个群体中,会让你马上感觉到不一样,马上就感觉厚重了起来。这就是岳南的一个特点。

还有岳南的文章很严谨,引文列举详细,这本书还不明显,在《南渡北归》中,每一章,后面的引文目录都有很多很多页,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所以让你感觉可信度很高。而且岳南的书中也附带了不少的照片,虽然照片的质量不高,但是很多都是他自己去各地考察拍下来的,其实也就是北京清华大学,昆明的西南联大,还有四川的李庄。去这几个地方并不是太困难只是多数传记作家不肯下工夫罢了。

岳南的写作开始是以考古发现为内容,后来转以民国学术史为自己的方向,还是后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读后感(三):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吐露时代的芳华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是林徽因写过的一句诗词,也是岳南先生写过的一本书的书名。

岳南先生,“着力对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思想脉络、道德精神与学术成就进行调查研究”,其最著名的作品,当属那本讲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了吧(如雷贯耳,可惜我只读过几页而已)。

这本《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沿袭岳南先生一贯的文学专注,借由林徽因的一句诗词,撕开时空的裂缝,透射出“那个时代”的耀眼光芒。

此书于首次出版,彼时书名定为《1937-1984: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直白平叙,一目了然。

五年之后的,第二版面世,书名更新为《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再时隔五年的今日,我偶然读到了此书,甫一看扉页,竟错意为是一本都市言情小说,差点与之擦肩!

详细地,算上副标题,完整书名为《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仿佛是单由林徽因切入,而展开地对那个时代的追忆。而实际书中的内容,真真切切如第一版书名所言是讲述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的颠沛流离与刚毅坚卓。第二版的更名,假林徽因之大名,携浪漫之撩骚,写了这么多民国大师风采的岳南先生,迎合市场之心凿凿,大抵也将先人的清高风骨抛诸脑后了。

言归正传,据岳南先生在此书后记中所讲,这本书是其所撰写“大师系列”作品最早的一部。

缘起是春到四川宜宾李庄镇考察,在那座古镇郊外的上坝月亮田,我拜谒了抗战时期流亡到此地的梁林的故居,并在当地民众中访问了梁林夫妇在此生活的一些往事,情之所感,便有了写一写这对终生以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为追求的才子佳人以及他们身边朋友的计划。

全书以梁林夫妇探寻唐代木结构建筑的艰辛历程开篇(第一章-乱世惊梦),讲述了其夫妻二人,在中国建筑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此之前,一方面,中国还没有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被发现,建筑史的空缺亟待填补;另一方面,日本学者叫嚣着只有京都和奈良才保留着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这是梁林夫妇踏上求索之途的初衷和动力,也是他们最终发现的这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因。

梁林夫妇发现佛光寺的时间节点,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此后,战争裹挟下的时代叙事主题,便与颠沛流离分不开了。

岳南先生,以这个时间节点,倒叙追昔——花了一章的篇幅(第二章-往事何堪哀),交代了与梁林二人成长时期,密不可分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展壮大的历程。

这个历程始于清华大学的创建,清华四大导师[1](王国维、李济、梁启超、赵元任)的集结登场。

这几位大师,可谓是当时知识分子届力能扛鼎之人,其名之赫赫,于我辈后世而言,亦是如雷贯耳,自幼知悉。自然,这几位大师与后来梁林等小辈们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

其间,梁启超是梁思成的父亲,也是一代考古大师梁思永的父亲,而梁思永的成就,少不了李济的提携和指导。

这些文化名人各自的人生历程及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宏大的时代背景,四处辗转飘零。岳南先生几乎所有的笔墨,都在记录和重现这段黑白底色上的熠熠光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梁林以及他们身边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金岳霖……被迫携家带口,从北平、南京等地,先后流亡至长沙、昆明,最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一边为求生,躲避日军的狂轰滥炸,一边为志业,执着于学术事业,致力于文化的传承。

书中的第三章(流亡西南)、第四章(雾中的印痕),以史语所(傅斯年筹建)、中国营造社(梁思成挑担)以及同济大学和西南联大为载体,分别着重讲述了流亡昆明和四川李庄的惨淡经营。

面临日军轰炸的大生大死,奔波于离乱匮乏的大艰大险,执着于学术文化开创与传承的大智大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患难真情儿女情长,见诸字里行间,酣畅淋漓。

乱世,像一把强劲的筛子,滤掉风花雪月,滤掉浅吟低唱,留下了刚毅坚卓(西南联大校训)。

作为《南渡北归》系列的先导著作,按体裁来划分,这本《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也算得上考古文学。文学创作相较于历史专著,自然更多一些可读性和趣味性。岳南先生除了通过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对于这段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进行再现,同时也用了大量笔墨,以当代人的视角和兴趣点,将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林徽因与冰心之间的是非恩怨;傅斯年、吴文藻和费孝通之间的学派纷争,等等,再度以鲜活的形象,凸现于世人面前。

在讲述学派纷争时,岳南先生沿用水浒传的叙事逻辑,将不同学派视为不同的山头,各自的领头人物视为梁山好汉,将书生意气与江湖纷争糅合在一起,读起来倒也饶有趣味,可总归显得简而化之了。

关于林徽因的情爱纠葛,是全书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的第五章(林徽因的情感世界)第六章(往事俱没烟尘中)包括第七章(回首长安远)的部分内容都有讲述。

关于林、徐、金的绯闻,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也最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这里便不再多提。

倒是林徽因与冰心之间的相爱相杀,颇有意思。

冰心写了一篇的《太太的客厅》,疑在讽刺林徽因;林徽因不甘示弱,回赠了一瓶山西陈醋。

但两个大才女之间的恩怨纠葛,远不止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林徽因的丈夫是梁思成,而冰心的丈夫是吴文藻。吴文藻和梁思成是同窗,梁思成因车祸晚吴一年赴美留学。四人留学的学校在一个城市,自然少不了联系交往。至少有照片为证,冰心和林徽因一同吃过烧烤。

大家可能对吴文藻不太熟悉,简单介绍下,吴文藻是中国社会学大师,他的一个学生叫费孝通,写过《乡土中国》。流亡在云南的时候,按岳南的说法,吴文藻和费孝通自立山头,搞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傅斯年的史语所(记不真切了)相对峙(即傅斯年与吴文藻之间的学派纷争)。

而傅斯年对梁思成多有提携帮衬。梁思成挑担的中国营造社属于私人机构,流亡西南时,属于政府弃之不管的部分。鉴于梁林二人的学术成就,更多的还是其父梁启超的显赫声名,其二人得以依附于傅斯年的史语所一起流亡。除此之外,在梁林二人贫困交加之时,傅斯年也多有筹款帮援;四处奔波,文献资料多有遗失,史语所的藏书,也是梁林工作难得的参考资料。因此,傅斯年应该是梁林二人的恩人。

吴文藻与傅斯年的对峙,自然也不会与梁林交好。由于彼此丈夫之间的势利冲突,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很好。

岳南先生,在“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一节中,经过全面分析后,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梁思成及其身边的朋友,得以重返故地,但接下来的时代巨变,却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

全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抗战胜利后,这些文化名人各自的命运。

第八章(落花风雨更伤春),开始有人逝去;第九章(岁月如歌),借李约瑟之视角,追忆四川李庄的那段岁月(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便是在李庄完成的);第十章(胜利前后),最后一章(离愁正引千丝乱),群星陨落,最后的大师落幕。

总的来说,尽管新版的书名有讨好市场之嫌,但是书中内容资料翔实,图片丰富,可读性高,趣味性强,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1】: 据其他资料,清华四大导师一般是指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第五大导师。这里的四大导师名录,是按照本书中的讲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